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交换律.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81331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交换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交换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交换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交换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交换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交换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交换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交换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8/ 例 1(加法交换律)P29/ 例 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2、第 1页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 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 =88+( 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 69+172) +2869+( 172+28)155+( 145+207)( 155+145)

3、 +207第 2页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 +) +=+( +)教师板书:( 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三、巩固练习P28/ 做一做P31/4 、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 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

4、 56+40=96 (千米) 88+104+96 104+96+88第 3页=192+96 =200+88=288(千米) =288 (千米)40+56=56+40 ( 88+104) +96=88+(104+96)(学生举例)( 69+172) +28=69+( 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155+ ( 145+207)=( 155+145)+207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b+a (a+b)+c=a+(b+c)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30/ 例 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1.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

5、些简便运算。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第 4页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二、新授出示:例 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城市 AB第五天城市 BC第六天城市 CD第七天城市 DEAB 115 千米BC 132 千米CD 118 千米DE 85 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汇报自己的答案,

6、并说明理由。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第 5页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巩固练习P30/ 做一做四、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 P32/5-7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 +

7、( 132+118) 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课后小结:第三课时:第 6页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 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24+19=+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

8、=(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第 7页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小结。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 137 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 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 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 题只

9、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 和 480 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 325 和 75 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 +147)第 8页( 23+47) +56=23+( +)654+( 97+a) =(654+) +(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a+( 20+9) =( a+20) +915+( 7+b) =( 20+2) +b( 10+20) +30+40=10+( 20+30) +40( 5)用简便方法计算:91+89+11 78+46+

10、154168+250+32 85+41+15+59计算: 480+325+75325+480+75二、小结学生谈收获。课后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34/ 例 1(乘法交换律)例 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第 9页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

11、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二、新授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 425=100(人)25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第 10 页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 255) 2 25 ( 52)=1252 =10

12、25=250(桶) =250 (桶)小组合作学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字母表示。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三、巩固练习P35/ 做一做 1、 2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五、作业: P37/2-4板书设计:第 11 页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54=100(人) 425=100 (人)( 255) 2 25 ( 52)254=425 =1252 =1025(学生举例)=250 (桶) =250 (桶)( 255)2=

13、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ba (ab)c=a(bc)课后小结: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 12 页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 1)口算:502=100 5020=1000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1258=1000 12516=200

14、12524=3000 12580=1000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板书: 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 3)计算:43254 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 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 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 放在前面,使25 与 4 相乘,或把25 放在 43 的后面,使 25 与 4 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

15、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第 13 页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 68125843925( 5)对比练习:425+16254251625(25+15) 4( 2515)44625( 40+6)254949+49514999+49( 68+32) 568+325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二、小结学生谈收获。课后小结:第 14 页第六课时:教学内容:P36/ 例 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 培养学

16、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一、铺垫孕埋伏思考问题。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第 15 页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 4+2) 25 =625 =150(人)4+2 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 就算出 25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 42

17、5+225 =100+50 =150(人)425 表示 25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 表示 25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第 16 页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

18、c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P36/ 做一做P38/5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四、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 4+2) 25 (2) 425+225=625 =100+50=150(人) =150 (人)( 4+2)25=425+225第 17 页(学生举例)(a+b)c=ac+bca(b+c)=ab+a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课后小结:第七课时:教学

19、内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出示:1. 口算:73+27 138100100-64 64189125第 18 页( 4+40)252.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 300+2)43=300+22019=2019+( 2019+3)14=2019+二、新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出示 102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

20、,而不用笔算。出示:计算 10243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 1)( 100+2) 43( 2) 102( 40+3)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第 19 页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92203=92(200+)=92200+92( 2)计算 10224出示: 937+963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 937+963 =333+567 =900( 2) 937+963 =9( 37+63)=9100=9

21、00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 +、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第 20 页的数。小练: (80+8 ) 2532(200+3)3537+65373829+38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

22、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三、巩固练习1. 师生对出题。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 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 =连接起来。2312+2388( 35+45) 12(1125)4 25(4+40)第 21 页讨论: 2、3 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3.P38/5四、小结谈收获。五、作业: P38/6-8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计算 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10243 =333+567 =9 ( 37+63)

23、=38 (29+1)=( 100+2) 43 =900 =9100 =3840=10043+243 =900 =1520=4300+86=4386课后小结:第八课时:教学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第 22 页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的复习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二、联系实际复习1.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2. 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

24、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三、小结学生谈收获课后小结:第九课时:教学内容:第 23 页P39/ 例 1(减法性质) P43/ 例 3(除法性质)教学目标:1. 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2.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

25、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购物:一个电脑桌 497 元,一种电脑椅 203 元,另一种电脑椅 235 元。带 1035 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汇报:( 1) 1035-235-4971035-497-235第 24 页( 2) 1035-(497+235)( 1) 1035-497-2031035-203-497( 2) 1035-(497+203)二、新授板书:1035-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

26、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教师板书。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 234 页,我昨天看到第 66 页,今天又看了 34 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第 25 页出最优解法。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a+b+c= a+(b-c)abc= 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

27、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小练:( 1)填空:436-236-150=436- ( +)480- ( 268+132)=480 268 1321000-159- =1000( +441) - ( 217+443) =8951624=16()210( 76) =210( 7 6)( 257) =350()( 2)判断:638( 438 57=638 438 57901 109 91= 901 ( 109 91)第 26 页113 36 64= 133 ( 3664)3456( 481 519) = 3456 48151

28、93514 = 350273000425= 3000 (4 25)三、巩固练习:P39/ 做一做 1、 2简算:(1) 1245- ( 245+673)( 2) 1275- ( 164+36)( 3) 480-82-18( 4) 673-84-71-45( 5) 8133( 6) 210( 76)四、小结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五、作业: P41/2-4 、 P47/6板书设计: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 1035-235-497 ( 1)1035-497-203 a+b+c= a+(b-c) 1035-497-235 1035-203-497 abc= a(b

29、c)( 2) 1035-(497+235) ( 2) 1035-(497+203)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1035-(497+203)第 27 页(学生举例)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 abc=a(bc)课后小结:第十课时:教学内容:P40/ 例 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示主题图。二、新授1. 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一

30、)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小组讨论。(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第 28 页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2. 观察图(二)的条件问题。小组讨论。汇报。三、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完善板书。四、作业: P42/5-7课后小结

31、: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P44/ 例 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第 29 页择优意识。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算1230 18202440 154015=24=30=36=二、新授出示例 4 主题图什么是一打?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打表示12 个。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第 30 页( 1) 2512=300(元)( 2)

32、2512=25( 34)=( 254)3=1003=300(元)( 3) 1225 =12( 1004)=121004=12019=300(元)第 1 种直接计算。第 2 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第 31 页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33、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完善板书。四、巩固练习P47/4 、5板书设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1225=300(元) 1225 1225=( 34)25 =12 (1004)=3( 425) =121004=3100 =12019=300(元) =300 (元)课后小结:第十二课时:教学内容:P45/ 例 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 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第 32 页2. 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二、新授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汇报

34、:( 1) 312+302+26 =( 31+30) 2+26 =612+26 =122+26 =148(天)( 2) 721+1=147+1=148(天)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第 33 页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四、巩固练习P46-47/1 、 3、 7、8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板书设计: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 312+302+26 ( 2) 721+1 =( 31+30) 2+26 =147+1 =612+26 =148 (天)=122+26=148(天)课后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