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82081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金子教学设计 金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片课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在教师的引领下,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教师要努力构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章,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的同时,还要超越文本,链

2、接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2.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

3、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话题导入,揭题1. 话题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能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吗?你认为我们要靠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生交流)2. 揭题(板书课题,生齐读)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2)想象课文中的人们有什么梦想?最后,他们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结果?2.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3. 检查生字情况,相机正音。4. 交流刚才的问题,并板书两种不同的结果。5. 师:淘金者大多一无所获

4、,而彼得却找到了真金。此时,在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为什么彼得能得到真金,他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呢?)三、读悟比较,探究原因(一)学习13自然段1. 指名读12段,相机正音2. 默读这两段并思考: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 师生交流,课件依次出示:相同之处:都想找到金子。他们都一无所获。都“蜂拥而至”,相机理解这个词,并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都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理解“河床”一词。都是道听途说,没有根据。不同之处:绝大多数人扫兴离去,彼得却不甘心落空。4. 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彼得的做法。指名读句。5. 从彼得的做法中,你觉得他与其他的淘金者有什么不同?6. 通过比较,大家

5、都觉得彼得要比其他淘金者有毅力,能吃苦耐劳。然而(师引读)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彼得几乎,也没有,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7. 师:刚才大家不是说,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要勤奋。可彼得也这样做了,为什么却失败了呢?(引导学生抓住第一段中“听说”一词去理解感悟)8. 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梦想不是空想。6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于是,他。但课文不是说他找到真金了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接着读课文。(二)学习45自然段1. 指名读段,相机正音2.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下起了三天三夜的倾盆大雨。雨停后,彼得发现了什么?3. 指名回答4. 这样的土地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彼得是怎样想的?5. 指名读彼得想的话。理解“若有所悟”。6. 彼得“悟”到了什么?再次默读彼得的话并思考。7. 指导想象彼得当时的心情和表情,有感情朗读。8. 从雨后的一块土地中,彼得竟能悟到这么多,你对彼得产生了怎样的看法?四、回归话题,小结提升1. 彼得的悟就是他的第二个梦想,这一梦想与原先的梦想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认为这个梦想会实现吗?(生自由交流)2. 那彼得后来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又能从彼得的故事中明白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讨。结束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