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课《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87439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课《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课《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课《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课《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课《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课《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课《但愿人长久》∣苏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 课但愿人长久1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但愿人长久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学习多音字“埋”,理解并运用“万里无云、悲欢离合”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段。学习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目标二、过程与方法围绕“思念”这一主题,去理解课文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重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我能通过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

2、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观看歌曲视频,导入新课倾听歌曲。听歌曲,放松心1.情,引入课堂。播放视频歌曲但愿人长久。同时,歌曲内容2.歌曲美不美呢?(美)与 本 课 内 容 有关。是啊,这首歌不仅曲调美,歌词写得也很美,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苏轼。)第 1页3. 苏轼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的词主要收集在东坡乐府中。(板书课题:但愿人长久)学生齐读课题。齐读课题。讲授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阅读课文,注

3、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读预习。锻炼学生自学能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力。联系上下文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 自由读一读自己圈画的生字。3. 生字学习:车辙( zh);埋( mn)怨;安慰( wi);做官( gun);尝( chng)试;欣赏( shng);心绪( x);睁( zhng)眼;悲( bi)伤;缺( qu)失;虽( su)然;宽(kun)慰4. 理解重点词语:宽慰:宽畅欣慰。心绪不宁:心情不平静。理解好词语是学联系上下文或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好语文的基础。查字典理解词第 2页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语。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

4、美,毫无缺陷。悲欢离合:悲伤和欢乐,离别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遭遇。手足情深:形容兄弟间的感情深,本课指苏轼和他的弟弟感情很深。5. 学习多音字: 埋:mn(埋怨) mi(埋没) ;奔: bn(投奔) bn(奔跑)6.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过程。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感受苏轼表达的情意。三、精读领悟(一)全文共分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第一部分( 1-3 段):写中秋月圆之夜,苏轼思念阔别已久的弟弟,这是苏轼创作水调歌头这首词的原因。第二部分( 4、 5 段):具体描绘水调歌头这首

5、词的意境。第三部分 (第 6 自然段) 自我宽慰, 吟诗寄情。(二)学习第一部分。第 3页1. 指名读这一部分。师生评价。2. 思考:文中的哪个词语是描写环境的?(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3. 思考填空: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 ,学 生 倾 听 朗锻炼学生朗读和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读,评价读书。倾听、评价的能(手足情深),小时候(形影不离) ,长大后很少有力。见面的机会。4. 课件出示句子: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 玩耍,整天 形影不离。( 1)思考: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苏轼和弟弟之间形影不离的深厚感情。)

6、( 2)上面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先概括后具体,第二句话通过具体描述表现兄弟手足情深。)5. 如何理解句子“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七个年头”说明分别时间之长,联系上文中的“手足情深” ,可见与如此情深的弟弟分别七年之久,怎不令人思念。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过渡:知道了这首词的写作原因,这首词的意境如何呢?继续学习第二部分。第 4页(三)学习第二部分。1. 指名读第二部分,师生评价。2. 思考:苏轼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呢?(由一开始时的埋怨,变成了最后的宽慰。 )3. 此时的景色如何呢?(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月亮渐渐西沉”说明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

7、么?(说明时间过了很久,暗示夜已经深了;从中可以体会到苏轼因思念亲人而难以入眠。)4. 拓展:如果是你,在这样美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示例:静静地欣赏这美丽的月色,产生无限的、美好的遐想! )5. 而此时的苏轼,内心却产生了埋怨。苏老先生究竟“埋怨”谁呢?(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从中体会到什么?(诗人表面是埋怨月亮,实际是埋怨为了生活各奔东西,亲人常难聚首的现状。 )(从诗人的埋怨中,体会到他思念亲人的惆怅与伤感。)6. 找出文中描写苏轼心理的句子?课件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

8、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7. 苏轼的情感变化说明了什么?(他由月的圆缺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这第 5页是诗人热爱生活、积极奋发的宽大胸襟的表露。)8. 有感情地朗读本部分。(四)学习最后一段。2. 思考:这几句诗与文中哪一段呼应? “此事”和“婵娟” 分别指什么? (与课文第五段呼应; “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婵娟”指美好的月色。 )(五)课堂小结:苏轼在中秋月圆之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感触颇深。同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千古名句表达了我们对离别亲人

9、的美好祝愿。(六)拓展延伸:出示全词。生有感情朗读体会。课堂小结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回 顾 总 结 收让学生学会概括获。总结。( 1)了解了苏轼在中秋月圆之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2)课文以“思念”为主题,以“月”为主线,写出了苏轼心情的变化,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第 6页五、课堂练习2. 选词填空。观赏欣赏( 1)星期天,爸爸带我去公园(观赏)菊花。( 2)爸爸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他收藏的名画。六、作业布置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段。2. 抄写课后练习题第三题词语。板书设计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思念亲人豁达大度心生埋怨月圆人不圆热爱生活心里宽慰真情留人间第 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