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梦溪笔谈》二则ppt.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95782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课件《梦溪笔谈》二则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优秀课件《梦溪笔谈》二则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优秀课件《梦溪笔谈》二则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优秀课件《梦溪笔谈》二则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优秀课件《梦溪笔谈》二则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课件《梦溪笔谈》二则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课件《梦溪笔谈》二则ppt.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梦溪笔谈二则 沈 括,作者简介,梦溪笔谈,沈括(10311095),字存 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是我国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沈括从小就跟随做官的父亲走南闯北,增长了许多见识。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丰富的知识。 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 在那里写下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共有30卷,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以虫治虫,狗蝎 其喙有钳 岁以大穰 傍不肯,请为红色字注音,考考你,(xi),(hu),(rng),

2、(png),(qin),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 之害。,翻译:元丰时期,庆州地区生出了子方虫, 正要危害秋天农田里的庄稼。,地区,范围,正当,成为,请你来翻译,秋天的农田,的,危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 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 之,悉为两段。,翻译: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它的,指像“狗蝎”的虫子,嘴,遍地。蔽,遮盖,用,它,代指子方虫,全,都,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翻译:十天以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成因为子方虫 被消灭而获得了大丰收。,十

3、天,(被)消灭,年成,因为,庄稼大丰收,此处省略了“之”,完整形式为“岁以之大穰”,“之”是指子方虫被消灭。,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翻译:这种虫以前就有过,当地的人 称子方虫的天敌为“傍不肯”。,指示代词,这,以前,结构助词,无实义,当地的人,称,它,代词,指子方虫的天敌,元丰时期,庆州地区生出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天农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以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成因为子方虫被消灭而获得了大丰收。这种虫以前就有过,当地的人称子方虫的天敌为“傍不

4、肯”。,全文翻译,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说明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第二层:写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第三层: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并指出天敌的俗名。,以虫治虫结构特点,不能。因为此时子方虫还没有造成祸害,一个“方”字,正表现出子方虫即将造成危害的严峻形势。,1.文中“方为秋田之害”中的“方”字可以去掉吗?请写写你的理由。,认真默读,学会赏析,同意。因为不但表现出对“傍不肯”的突然出现,也反映出作者惊奇的心理感受,又写出了它出现得及时。,2.有人说“忽有一虫生”的“忽”字用得很好,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并写出原因。,“以”字强调了庄稼获得大丰收完全是由于天敌彻

5、底消灭了子方虫的缘故,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3.请你说说“岁以大穰”的“以”字的妙处是什么?,4.作者为什么到最后才点出子方虫天敌的名字?,课文开头不点出“旁不肯”的名称,是为了设置悬念,增加趣味性,加深读者印象。,1、虫害发生的时间: 2、虫害发生的季节: 3、虫害发生的范围: 4、“傍不肯”的外形、数量、威力: 5、灭虫成效(结果):,学了后,你知道了哪些?,想想看,元丰中,秋季,庆州界,像狗蝎;千千万万;十分庞大,“旁不肯”消灭了子方虫,庄稼获得大丰收。,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以虫治虫给我们的启示,动脑筋,梵天寺木塔,梵天寺

6、 患 讫 喻皓 塔遂定 胠箧 贻以金钗 履,请为红色字注音,(fn),(hun),(y ho),(y),(chi),(q),(q qi),(su),(l),考考你,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 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翻译:钱氏统治两浙的时候,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就登上木塔,嫌它晃动。,统治,请你来翻译,在,修建,才,层,指正在修建的木塔,嫌,担心,这座,晃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翻译:匠师说:“木塔上没有铺上瓦片,上面 轻,所以会这样。”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 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铺排,这样,指木塔不

7、稳定,于是,用,它,代指木塔。前面省略介词“于”,但是,当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翻译:没有办法,匠师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把金钗赠送给她,询问木塔晃动的原因。,没有办法,派,他的,指匠师的,的,赠给,暗中,秘密地,原因,把,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 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翻译: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 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这,容易,只要,动词,用钉子钉,它,代木板,完毕,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翻译:匠师遵照喻皓的话去办, 塔身于是就稳定了。,遵照,他的,指喻皓的,于是,就,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 胠箧,人

8、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翻译: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板上,上下及四周六面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了。,因为,互相连接,走,踩踏,支撑,自然,人皆伏其精练。,翻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都,通“服”,佩服,他,代指喻皓,精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塔身不稳定,工匠找不到解决办法。第二层,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短文结构特点,本文赞扬了喻皓建塔技术的高超,说明早在l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学

9、了后,你知道了什么?,想想看,1.本文是怎样突出喻皓才能的呢?,认真默读,学会赏析,使用 的手法,用“匠师”的言行举止和喻皓作对比,从而突喻皓在建塔方面的高超才能。,“无可奈何”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匠师” 的样子;“笑”表现出喻皓的 。“此易耳”与“匠师”挖空心思、_的神态形成_,反映了这道难题对喻皓来说是多么的 _。,对比,容易,无计可施,从容,胸有成竹,对比,“塔动”的问题,匠师凭自己的经验无法解决。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向权威喻皓求教。但是作为一名“匠师”,他又不好意思亲自去问,只好“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这样一位既 又 的“匠师”形象就活灵活现的站在我们面前了。,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爱面子,2、短文是如何刻画那位“匠师”的?,同“旁”,旁边,“同“服”,佩服,本文通假字注释,土人谓之“傍不肯”,人皆伏其精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