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测试卷.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03758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测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测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测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测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测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同步测试卷.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19 年春季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12.3 机械效率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机械效率越高,即表示 ( )A. 机械做功越多 B. 机械功率大 C. 机械越省力 D.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大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效率越高,做功越快B. 机械效率越高,做功越多C.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越快D.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3. 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分别提升同一重物时,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A. 定滑轮B. 动滑轮 C. 滑轮组D. 都一样4. 将一定滑轮改为动滑轮使用,则它的机械效率在不计摩擦时( )A. 一定增大B. 一定降低 C. 一定不

2、变D. 可能不变,可能变化5. 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使用机械 ( )A. 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省功B. 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C. 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力、省功D. 只有在费力的情况下才能省功6. 如图 15-6 所示,用滑轮组提起 2019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是 800N,绳子的自由端下降了 4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图 15-6A. 总功是 3200J,效率是 40 B. 有用功是 8000J,效率是 40C. 有用功是 3200J,效率是 62.5 D. 总功是 3200J,效率是 62.5 7. 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G,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 的作用下,从斜面

3、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长为l,高为,所受的阻力为f,则斜面的机械效h率为 ( )A.B.C.D.8.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它可用 100N的拉力匀速提起重 400N的重物,则负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力的绳子有()A.3 段B.4 段C.5 段D.6 段二、填空题9. 如图 9.6-2 所示是小亮同学测定斜面机械效率的装置图,下表是小亮同学设计的记录表格。图 9.6-2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哪些结论斜 面 倾小 车 重斜 面 高 度沿斜面拉力斜 面长有用功总功 W机 械 效 率斜程度量 GNh mF Ns/mW 有 J总 J较缓100.1311333第 1页较陡100.2412450

4、最陡100.3513560(1) 同一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拉同一物体所用的拉力越_;(2) 同一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拉同一物体的机械效率越_.10. 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要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 2)此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_、_( 3)安装好滑轮,记下 _和_的位置,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G升高,记下 _,并从弹簧测力计得出 _的值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_( 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 20 N 的重物拉高 1m ,所用的拉力是 10 N,则有用功是 _J,总功是 _J,额外功是 _J,机械效率是 _11. 在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

5、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某同学正确测得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是 0.2m ,物重是 1.2N其他被测和计算的数据如下:上表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_和_12. 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将重 400 N 的木箱匀速向上提升,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在此过程中,工人用的拉力为 _N,木箱的重力势能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3.小刚用图 15-15 所示的动滑轮,拉着物体M以 0.5 m /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重20 N,它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 倍,水平拉力为 25 N, 2 s 内拉力做的功是 _J,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_.图 15-15三、实验题14. 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

6、率”的实验中,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 1)安装好器材后,记下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的初始位置,然后_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读出 _的大小,测出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上移的距离。( 2)某同学正确测得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0.2 m,钩码重 1.5 N ,其他被测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拉力拉弹簧测力有用功总功计的线端提F /NW 有 /JW 总 /J升的距离 s /m0.60.40.30.24上表中肯定错误的数是 _和 _。( 3)若用上述装置提起重 1.5 N 的钩码,机械效率为 1 ,提起重 3 N 的钩码,机械效率为 2 ,则 1 _ 2 ( 填“”“”或“” ) 。15.在“测滑轮组的机

7、械效率”的实验中,同学们正在讨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李明提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是否有关?”他的问题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王芳说:“这儿正好有两个滑轮、一段细绳、几个钩码,还有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咱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吧!”根据探究目的,请你为他们设计实验,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组装图,写出实验方法。16. 在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的装置如图15-7 所示 .(1) 欲使拉绳子力的方向向上,应当如何组装,画出组装图.图 15-7(2) 若按照你所组装的滑轮组,小芳同学测得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是0.2 m,物重是 1.2 N ,其他被测和计算数据如表15-1.表 1

8、5-1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 F0.5N自由端移动距离0.4m有用功 W 有0.24J总功 W 总0.2J上表肯定错误的是 _和 _.(3) 为测上述量,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_.(4) 写出计算效率的公式 =_.(5) 若你所设计的装置第一次提起 G 1 ,第二次提起 G 2 ,则 G 1 G 2 ,则两次的机械效率 1 _ 2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四、综合题17.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 15-19 所示的方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他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使其匀速运动,有关数据记录于下表中,求:图 15-19斜面长斜面高物重拉力1 m0.25 m180 N90 N(1) 拉力对物体所

9、做的功 ;(2) 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 ;(3) 斜面的机械效率 .18. 如图 15-20 所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 G=1 000 N,拉力 F=250 N,若将重物提高 2 m (绳在提拉过程中不伸长) . 求:(1) 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2) 若绳自由端提升的速度为 0.5 m /s ,在 5 s 内重物升高多少 m?第 3页图 15-2019.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250.625序号钩码重 G/N钩码上升的高度h/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移1.1动的距离 s/cm248F/N图 15-

10、21(1) 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2) 在图 1521 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3) 第 1 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4) 如果将重为 3 N 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在 _范围内 .20.用图 9-5-6 示的滑轮组把 2 000 牛的重物提高 2 米 ,所用拉力为 625 牛,求总功、有用功、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及动滑轮的重力 ( 摩擦不计 ) 。图 9-5-6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A4 、 B5 、 A6 、 D7、 A8 、 C二、填空题9、 (1) 大; (2) 高10、( 1)钩

11、码的重G钩码上升的高度h拉力 F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 2)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3)钩码弹簧测力计钩码上升的高度h拉力 Fs( 4) 20 30 10 66.7%11、0.4m0.2J12 、 200增大13 、5080 三、实验题14、( 1)匀速拉力(2)0.40.24( 3)15、(1)先按图甲组装滑轮组,分别测出钩码重G 1 、钩码提升的高度h 1 、绳端的拉力F 1 、绳端上升的距离s 1 ,根据 1 求出机械效率 1 。( 2)再按图乙组装滑轮组,所用滑轮和所挂钩码必须与甲图相同,同理测出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 3)比较:若 1 2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无关;

12、若 1 2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有关。16、 (1) 如图 D15-1 所示图 D15-1(2) 自由端移动距离, =0.6 m 总功 W 总=0.3 J(3)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4) =80 (5) 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四、综合题17、(1)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 W 总 =Fs=90 N 1 m =90 J;(2) 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 W 有 =Gh=180 N 0.25 m =45 J;(3) 斜面的机械效率: =50%.18、 (1)W有 =Gh=1 000 N 2 m =2 000 JW 总 =Fs=250 N 2 m =2 500 J第 1页 =80%(2) 物 = 0.5 m /s= 0.1 m /sh 物 = 物 t= 0.1 m /s 5 s=0.5 m19、 ( 1) 40(2)5 段绳承担物重(图略)(3)约 67%(4)67%-73%20、 总功为 5 000 焦,有用功为4 000 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动滑轮重500 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