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PPT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11563 上传时间:2021-03-0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6章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6章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6章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6章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框架梁柱设计及步骤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2,框架内力组合及最不利内力 框架抗震设计的延性要求 框架梁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 框架柱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 框架节点核心区截面设计,3, 6.1 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1、延性结构设计原则 (1)强柱弱梁(或强墙弱梁) 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强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柱子中的塑性铰 (2)强剪弱弯 (3)强节点、强锚固 (4)局部加强 (5)限制轴压比,加强柱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2、保证延性的抗震措施 (1)先划分抗震等级(分四个等级) (2)根据抗震等级,按延性设计原则控制 计算:内力调整 构造:截面尺寸、主筋、箍筋、锚固等要求,4,在“小震不坏

2、、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地震区的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即在中等地震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出现塑性铰。只要进行合理的延性结构设计,结构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做到“大震不倒”(而不是靠承载力抵抗大震), 6.1 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5,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 (影响柱承载力和延性的参数), 6.1 延性框架的概念设计,6,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 6.2.1 框梁破坏形态与延性,梁的破坏类型(弯曲、剪切破坏),6.2.2 梁截面抗弯设计,梁截面配筋与延性 受压区高度小,延性好 受压钢筋能改善延性(要求一定量的受压钢筋) 梁截面抗弯验算,7,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6.2.3

3、梁的抗剪验算,框梁箍筋与延性 满足强剪弱弯要求 满足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剪力设计值,8,剪力设计值 框架梁强剪弱弯调整:一、二、三级需调整,四级不调整,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梁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零 梁剪力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3、1.2、1.1 梁的净跨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 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6.2.3 梁的抗剪验算,9,框架梁受剪承载力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集中荷载为主的梁,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6.2.

4、3 梁的抗剪验算,10,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6.2.3 梁的抗剪验算,地震作用组合时,集中荷载为主的梁,11,6.2.4 框架梁构造要求,1、框架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 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数值,12,(2)框架梁截面配箍率,As为单肢箍筋截面面积,n为肢数,s为箍筋梁跨方向间距,b为梁宽,(3)箍筋构造(箍筋加密要求、直径和间距) 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 ,(二四级) 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处 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肢距:一级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250mm和20倍箍筋

5、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箍筋应有1350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和75mm的较大值,6.2.4 框架梁构造要求,13, 6.3 框架柱抗震设计,6.3.1 柱延性影响因素,箍筋,剪跨比 剪跨比反映了柱端弯矩和剪力的相对大小 剪跨比大于2为长柱。,箍筋的3个作用:抗剪、约束混凝土、防止纵近压屈。,轴压比,14, 6.3 框架柱抗震设计,6.3.1 柱延性影响因素,箍筋,体积配箍率,15,6.3.2 框架柱压弯承载力验算,1、轴力、弯矩设计值,(9度、一级),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的弯矩比例进行分配

6、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取为零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4 1.2 1.1,(一、二、三级),(1)强柱弱梁,16,(3)角柱:上述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再乘1.1增大系数。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柱内力调整,(2)框架结构柱固端弯矩增大 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5、1.25和 1.15的乘积。,2、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按压弯构件计算,17,6.3.3 受剪承载力验算,强剪弱弯调整(适用于一、二、三级框

7、架),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分别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1 剪力设计值,2 受剪承载力,根据实配钢筋和强度标准值计算,18,6.3.4 框架柱构造,1 最小截面尺寸(防止斜压破坏) 2 纵向钢筋 3 轴压比限值,19,6.3.4 框架柱构造,4 箍筋要求 (1)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2)柱箍筋加密区范围: 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侧,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 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

8、m范围; 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全高范围; 一级及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 (3) 箍筋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20,体积配箍率,箍筋,体积配箍率,21,框架梁、柱设计步骤,1、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主梁截面高度,:主梁计算跨度,步骤一:结构布置 步骤二:截面初选,2、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22,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三:汇集荷载及荷载计算 竖向恒荷载 竖向活荷载 水平风荷载 地震作用,23,框架梁、柱设计步骤五八,步骤六:控制截面及控制截面内力调整 梁柱轴线端内力

9、调整至构件边缘端 竖向荷载梁端出现塑铰产生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步骤五:侧移验算 侧移不满足要求回到步骤一,24,步骤六 组合前的内力调整,(1)将梁柱轴线端内力调整至构件边缘端(控制截面)的内力,当梁柱截面高度较小时,此项调整可略去(偏安全),25,(2)竖向荷载(只限于竖向荷载)可考虑梁端出现塑铰产生的塑性内力重分布。通常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少支座处上部配筋,方便施工 支座负弯矩调整系数,对于现浇梁可取0.80.9,支座弯矩确定后,为了安全,跨中弯矩必须满足两个要求,按简支梁计算时跨中弯矩 经内力调整并组合后的支座弯矩,步骤六 组合前的内力调整,26,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七:内力组合、确

10、定最不利内力,(恒荷载起控制,无风) (活荷载起控制,有风) (风荷载起控制,有风) (地震作用起控制),27,框架柱: 上下端,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七: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框架梁: 两端支座 跨中,在恒、活、风及地震作用分别计算内力后,要按照“可能与最不利”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 目的:求出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28,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八:截面尺寸验算,1、框架梁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跨高比大于2.5的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砼强度影响系数,强度等级不大于C50时取1.0;当为C80时取0.8;在C50和C80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用,跨高比不大

11、于2.5的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29,2、框架柱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剪跨比不宜小于2 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剪跨比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重要参数,长柱,发生弯曲破坏 短柱,发生剪切破坏 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坏,注意:轴压比和剪跨比是影响柱延性的重要参数,框架梁、柱设计步骤,步骤八:截面尺寸验算,30,框架梁、柱设计步骤,1、框架梁强剪弱弯调整 一、二、三级抗震需调整,四级无需调整,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梁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零 梁剪力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3

12、、1.2、1.1 梁的净跨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 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步骤九:延性设计调整,31,框架梁、柱设计步骤,2、强柱弱梁调整(适用于一、二、三级框架),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的弯矩比例进行分配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取为零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二、三级分别取1.4、1.2、1.1,步骤九:延性设计调整,32,框架梁、柱设计步骤,3、框架柱强剪弱弯调整(

13、适用于一、二、三级框架),9度抗震设计的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分别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4、构造要求 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5、1.25和 1.15的乘积。,步骤九:延性设计调整,33,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抗弯承载力计算,1、框架梁抗弯承载力计算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由矩形截面受弯极限状态平衡条件可以得到,34,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抗弯承载力计算,地震作用组合时,抗震设计时梁两端受压区高度限制具体要求如下: 一级抗震 X0.25h0b0 , AsAs0.5; 二、三级抗震 X0.35h0b0, AsAs0.3,35,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抗弯承载力计算,2、框架柱抗弯承载力计算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假定大偏心,地震作用组合时,36, 6.4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抗剪承载力计算,步骤十一:抗剪承载力计算,有拉力情况下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地震作用组合时,37,框架梁、柱截面设计步骤,步骤十二:构造要求,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