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再别康桥.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18345 上传时间:2021-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再别康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3再别康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3再别康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3再别康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3再别康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再别康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再别康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教学目标】:1、了解徐志摩生平、创作及新诗相关知识。2、分析本诗意境之美和所体现的新律诗的“三美”主张。3、理解徐志摩在诗中表现的特别的思想感情和心绪感受。【教学重点】:分析品味本诗所体现的“三美”艺术主张和意境之美。【教学难点】:理解徐志摩在诗中表现的特别的思想感情和心绪感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课型】:欣赏课【教学资料】: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投影徐志摩照片) 导语:屏幕上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他面容清瘦,气质优雅,多情的眼略带些梦幻,在这文弱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善感而细腻的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对,他就是被林语堂先生称作“情才”,是“奇才”的新月派代表

2、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辞别剑桥启程回国。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新诗的诗魂,“诗哲”当之无愧。 【资料1:1920年徐志摩远渡

3、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修听课,度过了一年多悠闲的日子。同时又深受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制度的影响,形成了资产阶级绅士兼诗人的气质。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常常,他躺卧在康河边的草地上,或看书,或听音乐,或仰望高天上流云,或泛舟河中去寻梦。资料2:至性至情的徐志摩,先后有三位女子走进他的内心(原配夫人张幼仪、美丽少女林徽音、再配夫人陆小曼),1920年,徐志摩在剑桥大学邂逅了美丽少女林徽音。两人在此相恋相处一年多,因而康河的柔波里一定也映照过他们浪漫的并肩同游的身影。】 “轻

4、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的诗歌世界,去品读他的再别康桥。二、诵读体味 有人说,诗者如酒,品诗如品酒,我们应用“品”酒的心情来品味诗歌,品出盎然的诗意。(一)播放再别康桥Flash(二)教师示范(要求学生圈出每节韵脚,划出前三节诗句的节奏)(三)学生自由读(四)学生齐读三、品析“三美” 刚才同学们朗诵,觉不觉得诗很美?仿佛进了一个如画的诗境,置身于康河岸边,看河畔金柳、水底青荇,也在荡舟寻梦。诗歌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当客观外景和作者主观情感和谐

5、交融,才能形成诗的意境美。“境”即指作者描绘的眼前的景和物,而“意”则是指诗人在“境”中所寄寓的独特的思想、感情、情绪和感受等。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意境美在哪里?(一)分析诗的音韵、节奏和结构,体会“音乐美”。 本诗的韵脚分别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从韵脚看,一方面每节音韵统一,全诗逐节换韵,另一方面取韵又有开有合(开口、半开口和闭口音),有轻有重。本诗的节奏:以前三节为例,“轻轻地/我 /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一方面每句为三到四个音步,以三个为主;另一方面又多用“轻轻”、“油油”等叠音词,使得诗的节奏明快而又平稳。 本诗的结构:大家不难发现,首尾是呼

6、应的,有同有异,富于变化,但又反复强化那特定的情绪和格调,尾是首的复沓,但又不是简单重复,是感情经过激荡而又沉淀后的再现,或是另一层面的递升。一如交响音画中的“A-B-A”式的曲式结构,是“表现展开再现”的艺术体式,反复营造那“浓得化不开”的深深情味。 读着这首诗,音韵和谐而富于变化,节奏明快而显得平稳,并且曲折回环,首尾圆合,气韵浑成,如同康河的涟漪一样轻轻荡漾,令人不禁产生音乐美的感受。(二)分析段落、句子,体会“建筑美” 通过诵读,我们从听觉上已深深感受到了本诗音韵之谐和,节奏之明晰,感到了音乐的美感,那么我们再看看诗的外形,分析一下它在外部形式上又有什么特点? 从段落上看,每节四句,各

7、句又错开,整齐而又划一;从句子上看,每句字数68字,大致相等。句的整饬和节的匀称,使诗具有了一种什么美呢?(建筑美)美学家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读着本诗,一种流动的建筑美和凝固的音乐美,令你心旌摇摇,美不胜受。 抓住具体意象,体会“绘画美”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曾这样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条河。”的确,康桥的美是令人向往的。诗中选取了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1.提问:你认为诗中什么意象,最具有绘画美,试举例赏析: 金柳:柳,是古今诗文中常见的吟咏对象,丝丝柳条在千载而下的岁月中飘荡。而今在徐志摩笔下又呈现一种特别的

8、绘画美。绿的柳、碧的水与西天的夕阳交融一体。柳树化为金色,色彩对比是那么鲜明和生动,并且柳树又化为“新娘”,她那婷婷的艳影在夕阳与河水的映衬下闪射着迷人的色彩!2.本诗的意象俯仰结合,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再看这些事物本身也不是凝滞不动的,都具有跃动的生命感。诗人用了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如“荡漾”、“招摇”、“揉碎”等等,使整个画面变成动态的图景,一种活力的气韵流动在其间,给人以立体的审美感受。3.这个立体的如画般的诗境中,诗人的动作能自禁地沉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景在动,诗人在动,主客互动,物我相融,到了“相看两不厌”的程度。甚至,他要化作一条水草,永远生长在康河里,生长为康河的一部分

9、,永远招摇着生命的美丽!(学生活动: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回看全诗,这色彩绚丽、温韵可人的意象,这整齐和谐、错落有致的形式,这音节和谐,全韵通畅的营造出了“这一个”的徐志摩式的艺术境界,形成了徐志摩式的清新脱俗的意境美。四、拓展迁移 在徐志摩的诗作中,还有一些玲珑精致的小诗,也很能体现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这里我提供两首徐志摩的小诗供大家欣赏品味。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这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莎扬娜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

10、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暗淡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小组合作品味诗中所体现的“三美”(任选其一)讨论交流后推举代表作简要发言。(五)播放SHE演唱的再别康桥歌曲,结束全诗。【板书设计】 音乐美韵律和谐,回环往复新格律诗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绘画美金柳,青荇,清泉【 课后记】这节课讲授的是徐志摩先生的经典诗篇再别康桥,对于学生来说,首先,他们对作者不熟悉,其次,对于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因为时空间隔久远,学生也很难理解。还有,学生接触到的新诗不多。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只能选一方面入手,就是让学生通过赏析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来理解诗人的情感。上完之后的感受就是,没有完全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去,而是带的或者说引导的太多,反而让学生陷入了框架之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因为原先设定的要把三美讲完,所以在品系重头戏绘画美的时候,发的时间太少了,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感受,没有求得最好的、最妙的答案。这是本课最大的遗憾。还有一点就是读的太少,范围太小,时间太紧张,没有能给多一点学生读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