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27612 上传时间:2021-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信 息 技 术 教学目标该教学内容为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的第一节。该节主要内容为三部分:一是信息来源的多渠道(来源);二是信息数字化的相关设备与操作(转换);三是数字化表示(存贮)。该内容为整个教材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与技能由生活出发,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尝试或观察操作为基础,了解几种基本信息类型数字化转换的常用方法,同时掌握与文本、图像数字化表示相关的基本知识。通过指向性的信息活动,让学生在分析、体会和尝试过程中,了解根据问题需求确定信息类型、选择获取渠道、确定获取方法、实行数字化表示(存贮)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在文本和图像信息分析与应用过程中,

2、交流思想,体验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与数字化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需求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事实,理解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意义,增强掌握知识技能以驾驭数字化生活的信心,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的多渠道获取,文本、图像数字化表示的基本知识及转换的基本方法。难点:面向实际应用的信息多渠道获取、存贮的思想方法,数字化相关术语的理解。教学资源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数码相机等;软件资源:教学广播系统;清华紫光OCR;教学网站(包括讨论区,学习与阅读资源,操作和展示材料,视频、在线测试等模块)。设计思路让学生的获取信息活动,始终与良好的、科学的思想方法、行

3、为习惯相伴随,以不同信息类型的问题解决来组织整个的教学活动。考虑到课堂时间及设备所限,相关的实践操作采取了变通方式。如:OCR文字识别由教师提供扫描图像的半成品,学生尝试OCR软件;图像获取则提供多种数码设备的操作视频,学生只尝试使用DC;通过“教学平台”有效地组织浏览、讨论、资源使用以及自主学习和即时反馈等。主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对课题“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数字生活体验”中的“多渠道”、“数字生活体验”的分析,直接导入新课。二、研究探讨、实践体验、学习练习1设置情境:昨天,我发现某期南方周末有篇名为好的文科教人什么?的文章,精彩且意味深长,于是想把它放到自己的博客上,与朋友们共享。请问我应

4、该怎么做呢?生答:录入、扫描、拍照、网上搜寻等方法。教师以此对话引导学生总结获取文本信息的可能渠道,进而归纳出文本信息数字化的常见方式:键盘录入、手写输入、光学识别三种。2实践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课前准备好的“半成品图片”,用OCR软件实行识别。在此阶段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实行学习,或者通过大屏幕观看老师操作步骤模仿操作,亦可自行到“教学网站”上观看提前录制的视频教程。3归纳与延伸:引导学生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工作流程:一是获取途径的有效选择;二是所获取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这就需要学习使用相关的设备和相对应的软件等。4学习与反馈:学生登录“教学网站”,学习“文本信息的表示”等,在阅读

5、理解后,通过练习题检验学习情况。5实践:教师提前准备好三个数码相机并设定不同的拍摄质量,找三组学生分别拍摄活动人物与教材彩页,并将拍摄结果即时上传到“教学网站”的相对应栏目中。师生一起浏览这些不同分辨率的图像,互动问答之后,告诉学生为什么老照片翻制用扫描仪而不是数码相机,这不是必然的,依设备条件而定。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设备引到图像分辨率等基本知识的学习中。6观察思考:教师引领学生观看“教学网站”上的一组取自不同渠道的图像,用以说明图像获取渠道、信息的质量、格式等。使学生通过浏览,简单了解各种数码设备的情况,观看相关设备的操作视频。7归纳:信息来源主要有文献型信息源、生活实际信息源和电子型信息

6、源等。8学习与反馈:学生到“教学网站”中自主学习“图像信息的表示”等相关知识,通过阅读与理解,同样是通过几道有针对性的试题来落实知识点。三、借鉴讨论,思考分析,意义引伸网站作品展示:研究性学习主题网站“中国旗袍文化”1在线讨论:安排学生在“教学网站”的讨论区实行讨论,分析上述网站由哪些信息种类构成,这些信息由何渠道得来,假想其研究、收集资料与制作的全过程。2讲述:教师讲解该网站背后“研究性学习的故事”(此举意在给学生指明研究性学习中相关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法以及结题时综合制作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们结合身边实例,进一步领悟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生活实践价值。)3引伸:一个完整的电子作品是用来记

7、载和表达的。作品的内容承载的是学习过程和研究成果,作品的最终表达中包含着个性特征、学习质量和品味修养。这也是信息时代表达方式的重要变革。在观看完整的主题网站、实行假想和讨论、老师全面讲述网站形成故事之后,布置课后任务:制作一个“真我风采”的多媒体展示作品。教学反思过去以实践操作为主导的形式上过该课,整节课里学生们用DC、DV、录音笔,各种软件和自带的数字化转换材料,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热闹之后却未见“彩虹”,缺乏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具体知识的落实。这次的教学设计,抽丝剥茧、有所取舍,并力图在思想方法上有所突破。课堂实践使我体会到,在知识的落实阶段,要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和反馈习题,只有内容清晰,指向明确,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有问答讲解、演示操作、在线学习和动手实践等,这些均需要教师控制好节奏与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