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赋学研究.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28202 上传时间:2021-03-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赋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民国赋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国赋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赋学研究.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民国赋学研究民国时期的赋学研究 , 是由传统的品鉴点评、资料汇集式的古典赋学向理论性、系统性、学术性的现代赋学转化的过渡阶段。要探讨民国赋学相对于古典赋学的变化 , 赋论形态是最直观的体现。古典赋学的批评形态多为赋话、赋集、论赋专文等, 对赋作进行点评、鉴赏与考辨 , 并作资料汇集式的评述。清末民初的赋论呈现于当时的许多大型文话和论文专著中 , 以文体学视角考察赋体 , 主要关注于对赋体作为一种文体的根本特性的诠释 , 以及赋体的体制、分类情况。民国中后期的赋论形态主要有文学史著、辞赋专书、赋学论文三种, 文学史著中的赋论确定了汉赋作为“一代文学”的地位; 辞赋专书标志着在现代化的文学研究中辞

2、赋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对赋体源流、体制、演变及汉赋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探讨 ; 赋学论文从具体问题入手, 研究范围遍及赋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三种形态共同构成点、线、面俱全的现代赋学体系雏形。在民国时期的赋源研究中, 对传统政教观下的 “诗源论” 的探讨 , 已开始回归文学本位来考察诗与赋的关系; 民国时期对楚辞说的阐发 , 抛弃了政教观念的统摄 , 更注重楚辞对赋体的文学性影响 ; 纵横家言与战国诸子说是清末民初赋论的成果 , 民国赋论更全面地诠释了赋体在语言风格上对铺张扬厉的纵横家言辞的承袭 ; 隐语说与徘词说关注于赋体 “隐语”的修辞手法 , 尤其俳词说是民国赋学的首创 , 从赋家身份的角

3、度考量汉大赋的渊源。汉赋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史研究中被定位为“一代之文学”, 因此汉赋研究也成为民国赋学的一大重镇。这一研究中的重点论题主要有三个, 一个是在携裹着社会现代化诉求的新文学观念下对汉赋“文学性”价值的否定; 再一个是结合汉代具体历史背景与时代因素对汉赋兴盛原因的探讨; 还有汉赋内部的区别研究, 围绕汉志 诗赋略而进行的汉赋分类讨论 , 以及将汉赋自身变化与具体时段相结合的汉赋分期讨论。民国时期的赋学 , 因赋体已完全成为一种历史性的文学样式, 兼有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内涵。而在新时期 , 文学与史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从学术现代化的角度考察民国赋学的方法论, 可以发现20 世纪初形成的新史学观念对赋学研究的影响, 以及新文学观念和文学鉴赏方式在赋学领域的投射, 促成赋体艺术性品评体系的现代化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