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巴东三中季学期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一周练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41467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巴东三中季学期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一周练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巴东三中季学期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一周练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巴东三中季学期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一周练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巴东三中季学期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一周练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巴东三中季学期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一周练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巴东三中季学期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一周练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巴东三中季学期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一周练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周练卷: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 (25 小题 ,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下图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 读图 , 完成第 12 题。1. 从图中可以看出 , 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 A. 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B. 以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C.内、外力共同作用D.后期以内力作用为主2. 中 , 钟乳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 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风化作用D.流水沉积解析第 1 题 , 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第 2 题, 钟乳石是碳酸钙沉积形成的。答案 1.C 2.D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

2、水经反复冻融, 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 完成第 34 题。3. 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 风化作用B. 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 流水侵蚀作用第 1页4. 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A. 三峡谷地B. 淮北平原C.青藏高原D.皖南丘陵解析第 3 题 ,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叫做风化作用。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 , 应为风化作用。第 4 题, 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 , 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青藏高原。答案 3.A4.C天山大峡谷高大山体由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组

3、成, 峡谷细长陡峭 ,崖壁下部有大小不一的洞穴分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 完成第 56 题。5. 崖壁下部洞穴的成因最有可能是()A. 冰川侵蚀B. 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海水侵蚀6. 峡谷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属于上图中的()A. 甲B. 乙C.丙D.丁解析 第 5 题, 由天山大峡谷细长陡峭可知其为流水侵蚀形成的 ; 冰川侵蚀的河谷地貌呈“ U”型 , 坡度平缓 ; 风力侵蚀的典型地貌为风蚀城堡、风蚀蘑菇 ; 该地没有海水侵蚀。 第 6 题, 红色砂岩和粗砂砾石为第 2页沉积岩。图中甲为沉积岩 , 乙为岩浆岩 , 丙为变质岩 , 丁为岩浆 ,A 正确。答案 5.C6.A“仙人烟囱

4、”位于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腹地卡帕多奇亚。据介绍, 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 钙化 , 凝固成的风化岩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外力作用侵蚀出一条条沟壑, 便形成了陡峭的神奇烟囱景观。据此完成第78 题。7. 结合材料分析“仙人烟囱”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A. 花岗岩 B. 大理岩C.石灰岩 D. 玄武岩8. “仙人烟囱”反映了卡帕多奇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地理现象为 ( ) A. 造山运动 B. 地壳隆起C.火山喷发D.强烈地震解析 第 7 题, “仙人烟囱”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再经外力作用侵蚀形成的 , 所以属于岩浆岩里的喷出岩。 花岗岩是侵入岩 , 大理岩是变质岩 , 石灰岩是沉积岩 , 只有玄武岩是

5、喷出岩。第 8 题, 岩浆喷出是火山喷发的现象。答案 7.D8.C读某地质剖面图 , 其中表示石灰岩 , 完成第 910 题。9. 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 , 正确的是 ( ) A. 属于沉积岩 B. 属于变质岩C.属于变质岩 D. 属于沉积岩10. 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第 3页A. B. C.D.解析第 9 题, 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属于沉积岩 , 属于侵入岩附近的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第 10 题, 岩层的形成顺序一般是先沉积, 后侵入 , 再变质。答案 9.C10.C读某种地质剖面示意图, 完成第 1112 题。11.A 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

6、能是()A. 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 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12. 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 要在甲处修建铁路,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 A. 火山喷发 B. 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 D. 地下冻土融化解析第 11 题, 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受水平挤压力; 顶部岩层缺失 ,说明岩层上升遭受侵蚀。第12 题 , 甲处为可溶性石灰岩 , 且为向斜盆地 , 容易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答案 11.C 12.C下图中 , 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读图, 完成第1314题。第 4页13. 图中 ,P 处属

7、于 ()A. 断层B. 向斜C.背斜D.海岭14. 图中 ,M 处属于 ()A. 冲积平原B. 冲积扇C.“U”型谷 D. 谷地解析 第 13题 , 图中 P处岩层向下凹 , 属于向斜构造 ; 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 , 背斜岩层向上拱 ; 海岭形成在板块生长边界 , 图示没有板块生长边界。第 14 题, 图中 M 处地势比两侧低 , 位于两座山岭之间 ,属于谷地 ; 冲积平原、冲积扇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 ,M 是背斜形成的山岭被侵蚀形成的 ; “U”型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 峡谷深 , 两岸陡。答案 13.B 14.D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 , 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 , 有几级

8、阶地 , 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 , 其中等高距为 20 米。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 , 利用样本分析得知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 , 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 , 完成第 1517 题。15. 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 向斜山 B. 背斜山C.向斜谷 D. 背斜谷16. 图中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A. B. C.D.17. 若在处钻 40 米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 , 则在处钻至该水平面最第 5页有可能的深度是 ()A.15 米B.45 米C.75 米D.105 米解析 第 15 题, 图中为河流所在地 , 为河谷 ; 且以为

9、中心 , 向两侧岩层年龄越来越新 , 为背斜构造 , 故图示地区为背斜谷。 第 16 题, 阶地原来是河床 , 后来由于河流下切 , 导致新的河床在更低位置形成 , 使原来的河床变为阶地 ; 则河流两岸阶地海拔越高、 距离河流越远 , 形成时间越早 , 故阶地形成最晚。第 17 题, 由于等高距为 20 米, 故处海拔低于处 2040 米 ; 由于四地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 , 处钻到 40 米到达该水平面 , 则在处钻至该水平面深度为 6080 米, 故 75 米是可能的。答案 15.D16.C17.C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 完成第 1819 题。18. 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

10、区是 ( )A. B.C.D.19. 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 处B.处C.处D.处解析 第 18 题, 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 , 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 ; 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 , 流水的速度快 , 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烈。第 19 题, 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处 , 即处。第 6页答案 18.B19.D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读图, 完成第 2021 题。20. 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B. 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21. 三条公路规划线路

11、中 , 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 ( ) A. 线路最合理 , 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B. 线路最合理 , 沿等高线分布 , 线路最短C. 线路最合理 , 线路最短 , 地势最低D.线路最合理 , 线路最短 , 地势较平坦 , 占用的农田最少解析第 20 题, 由图可知 , 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 ; 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 呈带状。第 21 题, 由图可知 ,线路最短 , 占用的农田最少 , 并且大致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答案 20.D21.D读图 , 完成第 2223 题。22. 图中河流 a、b、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 侵蚀、搬运、堆积B. 搬运、侵

12、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第 7页23. 图中 d 农业区和 c 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分别是( )A. 瀑布、河漫滩平原B. 冲积扇、三角洲C.三角洲、冲积平原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解析 第 22 题,a 处为河流上游 , 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 处为河流中游, 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 ;c 处为河流下游 , 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第 23 题,d 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 山区河流流速快 , 搬运能力强 , 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的时候, 携带的大量碎石、泥沙在山前堆积, 形成冲积扇 ;c 处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附近 , 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答案 22.A 23.B读

13、某村落分布示意图 , 完成第 2425 题。24. 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A. 呈多边形B. 呈带状C.呈环形 D. 呈团状25. 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A. 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 , 村落顺河谷而建B. 平原面积开阔平坦 , 便于农耕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D.为防洪水 , 村落建在山脊解析第 24 题, 根据图中居民点的分布可知, 村落的形态特点呈带状。第 25 题, 对于山区来说 ,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谷地带适宜第 8页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答案 24.B25.A二、综合题 ( 共 50 分)26.(10 分)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

14、的地方, 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 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 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 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材料二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 , 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2) 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地质构造可能产生的影响。(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4)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5) 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 可以确定该地有三大类岩石中的哪一类 ?解析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使青藏高原移动, 这种地质作用可导致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地壳厚度往往与地

15、势有关 , 地势高的地区地壳厚度大。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属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大峡谷。只有沉积岩才可能含有化石。答案 (1)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 , 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动。(2) 形成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第 9页(3) 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 , 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4) 流水侵蚀作用(5) 沉积岩。27.(8 分)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 , 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 , 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 , 完成下列各题。(1) 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 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图。(2) 学生乙自豪地

16、说 : “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图, 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3) 学生丙说 :“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 , 冒着高达 40 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 , 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解析 第(1) 题, 三亚海边有海蚀地貌。 第(2) 题, 海拔高 , 气温低 , 有冰川侵蚀地貌。第 (3) 题,A 为风蚀蘑菇 ,E 为沙丘 , 均为沙漠地区的典型地貌。答案 (1)B(2)C冰川侵蚀作用(3)A 和 E。A 是风蚀蘑菇 , 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 是沙丘 , 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17、28.(12 分)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与变位。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 完成下列各题。第 10 页(1) 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层的年龄,判断理由是什么?(2)A 处岩层向上拱起 , 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谷, 其成因是什么 ?(3) 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 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原因是。(4) 图示地区 , 计划建造一个大型工程 , 该工程在选址时 , 必须避开 A、B、C三地中的地, 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 题, 在沉积岩中 , 下面的岩层首先形成, 因此下面的岩层年龄要老于上面岩层的年龄。 第(2) 题, 背斜成谷是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第 (3) 题,

18、古生物化石分布在沉积岩中,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第(4) 题, 工程选址要避开断层。答案 (1)新石灰岩层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面, 其沉积时间较晚。(2)A处为背斜构造 , 其顶部受到张力作用, 岩层比较破碎 , 容易被侵蚀。(3) 花岗岩层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4)CC 地地下有一条断层构造, 岩石破碎 , 地基不稳固 , 不适合建大型工程。29. (10 分)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 , 图中箭头指向为河流流向。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1) 下面三幅地形剖面图是沿 AA、BB、CC所作 , 根据河流流向判断 ,沿 AA所作的是图, 沿 BB所作的是图, 沿 CC所作的是

19、图。第 11 页(2) 描述两河谷的特征有何不同。(3) 图示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其主要原因是。(4) 为什么通往村落的小路在 BB附近向河流靠近 ?解析 第(1) 题, 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 , 根据三幅剖面图中河床海拔不同, 并结合河谷形状 , 可判断从上游向下游剖面图依次为。 第(2)题 , 河谷特征从深度、宽窄及横剖面形状描述。第 (3) 题, 在山区河谷中, 为防御洪水 , 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 , 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第(4) 题, 山区交通线一般通过地势较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答案 (1) (2) 河谷浅而宽 , 横剖面呈槽型 ; 河谷

20、深而窄 , 横剖面呈“ V”型。(3) 为防御洪水(4) 河流中下游两岸一般为河漫滩平原 , 地势较平坦 , 工程量小 , 有利于交通建设。30.(10 分) 读某区域图 , 分析完成下列各题。(1) 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 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 , 并分析成因。(3) 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 丁的公路 , 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解析 第(1) 题 , 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 , 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 , 因而为背斜构造。第 (2) 题,第 12 页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 其成因为背斜成谷。第(3) 题, 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答案 (1) 背斜。岩层中间老 , 两翼新。(2) 盆地。成因 :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 , 岩石破碎 , 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3) 绘图略。第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