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数学第9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42474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数学第9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下数学第9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下数学第9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下数学第9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下数学第9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下数学第9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数学第9单元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有效课堂”四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 课题: 小数 学习内容小数:书P125总复习(小数)中的第1、2 题;书P128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2题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熟悉小数的数为顺序表及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相互关系,能准确地读写小数;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根据小数的性质按要求改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2.引导学生本学期所学相关知识实行梳理,并通过必要的练习和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进一步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重难点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难点:

2、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有效准备归纳整理小数部分的知识并形成网络提纲。有效教学课堂(主要环节)一、有效启程1.引导学生回忆本册所学过的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整理本册所学的内容,形成网络图。2.整理所学的方法:你主要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3.揭示板书课题:小数二、有效探究有效交流(一)复习小数的意义1.问:谁能说一说小数的计算单位有哪些?2.指出:因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够用小数表示,所以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3.填一填: 0.6 0.3 0.47 0.32分数( ) 分数( )

3、 分数( ) 分数( )小数( ) 小数( ) 小数( ) 小数( )(二)复习小数的读写法1.回顾读写法:读些小数时要注意什么?2.练习:(1)教师读小数,学生写小数:零点四五 十点零三 八点五七五 问:0.45是由几个0.1和几个0.01组成的?(2)教师写小数,学生读小数:0.785 20.3 3.4 4.05(三)复习小数的性质1.指名学生说一说什么事小数的性质。2.判断:(1)0.405=0.45( )(2)0.30=0.300( )(四)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1.出示:四个小朋友跳远比赛,成绩如下小兰3.02米 小华2.91米 小芳3.11米 小军2.98米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说

4、一说怎样比较大小的?(五)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独立完成书P125 第2题(1)题2.反馈交流:说一说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六)复习求一个书的近似数1.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强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应除以的问题。三、有效提升1.书P125 第2题(2)(3)(4)题2. 书P128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2题四、有效反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 小 数有效链接:1.课件资源http:/ 第2课时 课题: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学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书P125P126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中的第36题;

5、书P128P130练习二十一中的第3题至第9题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准确计算散步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提升计算的准确率和熟练水准;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实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升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2.引导学生经历整理所学相关知识的过程,并通过一定的综合练习,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水平。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难点重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难点: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实行简便计算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有效准备归纳整理“四则运算、运算

6、定律”部分的知识并形成网络提纲。有效教学课堂(主要环节)一、有效启程揭示课题: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二、有效探究有效交流复习书P125P126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中的第36题(一)复习四则运算1.复习小数的加减法(1)书P125第3题:小数加减法与证书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书P125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3)练习:4.52.835.76 12.78(107.25)2.复习混合运算(1)书P126第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2)小结强调: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既含有加减法

7、,又含有乘或除的算式,应该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可以同时算的,要同时算;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运算。(二)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复习运算定律(1)书P126第6题。反馈并板书如下: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 ba加法结合律:(ab)c= a(bc)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 ba乘法结合律:(ab)c= a(bc)乘法分配律:(ab)c= acbc或a(bc)= abac2.复习简便计算(1)出示题目:1258775 9986 35188235(2)学生独立计算。(3)说一说计算过程依据的什么运算定律。三、有效提升练习:书P128P130练习

8、二十一中的第3题至第9题第3题:第(1)题,要组成最大(小)的数,大(小)的数尽量要放在高位; 第(2)题,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写竖式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写。第4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验算的过程及方法。第5题:先让学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其解决问题。第6、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核对。第8题:先让学生找出隐蔽的条件,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集体订正。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集体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的依据。四、有效反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有效链接:1.课件资源http:/ 第3课时 课题: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空间与图

9、形:书P126P127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的第7、8题;书P130P131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0题至第13题学习目标1.进一步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提高观察、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引导学生经历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并通过一定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在复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重难点重点:(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

10、个角之间的关系;(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2.学具:一张长方形纸片、四个等边三角形纸片、五个等腰三角形纸片、一个量角器课时安排1课时有效准备归纳整理“空间与图形”部分的知识并形成网络提纲有效教学课堂(主要环节)一、有效启程揭示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二、有效探究有效交流书P126P127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的第7、8题(一)复习位置与方向(书P126第7题)1.说一说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应该提供哪些信息?2.量一量,算一算,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3.全班交流。4.说一说大象要去小陆家的路线。(二)复习三

11、角形1.复习三角形的特性2.复习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3.复习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4.完成书P127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的第8题(1)独立填表后组织全班核对。(2)找出联系与区别。(3)小结:出示三角形按角分类的图。三、有效提升书P130P131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0题至第13题第10题学生安题意要求先进行连线,再组织全班核对。第1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各角的度数,再组织全班交流。第12题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学具按要求进行拼摆。(1)用四个等边三角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2)用五个等腰三角形拼一个等腰梯形学生独立拼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要求用一张长方形纸动手

12、做一做,做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学生做完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四、有效反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有效链接:1.课件资源http:/ 第4课时 课题:统计 学习内容统计:书P127总复习(统计)中的第9题;书P131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4题学习目标1.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统计数的基本方法;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预测;进一步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引导学生经历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并通过一定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进一步认识统计在

13、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重难点重点:读懂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预测;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统计数据的基本方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有效准备归纳整理“统计”部分的知识并形成网络提纲有效教学课堂(主要环节)一、有效启程1.本学期,在统计这个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口答并板书.2.揭示课题:今天复习统计。二、有效探究有效交流书P127总复习(统计)中的第9题1.指导学生读懂统计图。问:(1)这幅统计图统计的内容是什么?(2)在这幅统计图里,横向和纵向各表示什么?(3)在这

14、幅统计图里,纵向的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2.看图回答问题:(1)2000年出生多少人?哪年 出生的人口最多?(2)你发现出生人口数呈现什么变化趋势?(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全班交流:第(1)题2000年出生1771万人;1997年出生的人口数最多,是2038人。第(2)题从1997年到2003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呈现逐渐的趋势。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问题,可以提的问题很多,全班交流时,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并鼓励学生积极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三、有效提升书P131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4题1.指导学生读懂统计图。2.看图回答问题。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四、有效反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统 计有效链接:1.课件资源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