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42602 上传时间:2021-03-0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江东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江东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江东去.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词坛上久负盛名的作品之。据俞文豹吹剑录所记,当时有人以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绰板方可唱得,可知此词的“横槊气概”、“英雄本色”。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成于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后四个月。如果说西江月反映的是作者随遇而安,无往不乐的襟怀,这首词反映的则是对功名成就的向往和求之难得而引

2、发的人生感慨。但这种感慨并不是对个人沉浮的患得患失,而是对历史、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是宇宙意识对现实社会的观照的结果。所以,开笔便以一泻千里的滚滚大江和光照青史的英雄人物相联系,相比照。“浪淘尽”三字,情感凝重饱满,说尽了自然的永恒和沧桑的多变,它把人类历史的迁延融合在大自然的律动之中,笔力雄健,气魄非凡。接着点出“赤壁”,“人道是”三字,用力较轻,但却暗示了作者只不过是借吊古而抒怀抱的底蕴。以下“乱石”三句,大笔勾勒,细致点染,极写赤壁雄伟奇险:参差陡峭的石壁直插云汉,惊人的巨浪凶猛地撕裂江岸,江流汹涌,卷起千堆雪浪。这是一幅多么惊心动魄而又雄阔无比的境界!接着,作者以“江山如画”二句束拍,总

3、结上文,开启下片。“一时多少豪杰”,不但是对开端的呼应,更是对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的钦羡仰慕,这就为下片的自我感慨和排遣留下了根据。下片以“遥想”二字领起,把视野由上片的赤壁凝注于周瑜,即是由景及人。周瑜之所以引起作者如此艳羡,是因为其才华和功业。周瑜24岁被孙策迎请为“建威中郎将”,取重镇皖城,娶“国色”小乔;34岁时与刘备联军而拒曹操于赤壁,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一战而定三国鼎足之势,这是何等的气势!不过,想到自己,已经是两鬓染霜的45岁了,空有抱负而不酬,空有才华而不伸,这怎能不使人惆怅而悲愤!不过,一个“笑”字,却在自解自嘲中化悲怨为旷达。人生苦短,往事如烟,“息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4、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还是眼光放远点,心胸放开点吧,人生须臾而长江无穷,让我举起酒来,祝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与我永远同在!这首词苍健雄浑,气势磅礴,不但一洗北宋词坛的“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风,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开一代词风,也因其将重大的社会题材纳入词中为词的发展又创了一条新路。至于处变不惊,落拓潇洒的处世态度和人格精神赋之于词,而使词作“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作者始知自振”,所产生的影响,就更为深广难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5、,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词坛上久负盛名的作品之。据俞文豹吹剑录所记,当时有人以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绰板方可唱得,可知此词的“横槊气概”、“英雄本色”。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成于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后四个月。如果说西江月反映的是作者随遇而安,无往不乐的襟怀,这首词反映的则是对功名成就的向往和求之难得而引发的人生感慨。但这种感慨并不是对个人沉浮的患得患失,而是对历史、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是宇宙意识对现实社会的观照的结果。所

6、以,开笔便以一泻千里的滚滚大江和光照青史的英雄人物相联系,相比照。“浪淘尽”三字,情感凝重饱满,说尽了自然的永恒和沧桑的多变,它把人类历史的迁延融合在大自然的律动之中,笔力雄健,气魄非凡。接着点出“赤壁”,“人道是”三字,用力较轻,但却暗示了作者只不过是借吊古而抒怀抱的底蕴。以下“乱石”三句,大笔勾勒,细致点染,极写赤壁雄伟奇险:参差陡峭的石壁直插云汉,惊人的巨浪凶猛地撕裂江岸,江流汹涌,卷起千堆雪浪。这是一幅多么惊心动魄而又雄阔无比的境界!接着,作者以“江山如画”二句束拍,总结上文,开启下片。“一时多少豪杰”,不但是对开端的呼应,更是对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的钦羡仰慕,这就为下片的自我感慨和排遣

7、留下了根据。下片以“遥想”二字领起,把视野由上片的赤壁凝注于周瑜,即是由景及人。周瑜之所以引起作者如此艳羡,是因为其才华和功业。周瑜24岁被孙策迎请为“建威中郎将”,取重镇皖城,娶“国色”小乔;34岁时与刘备联军而拒曹操于赤壁,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一战而定三国鼎足之势,这是何等的气势!不过,想到自己,已经是两鬓染霜的45岁了,空有抱负而不酬,空有才华而不伸,这怎能不使人惆怅而悲愤!然而,一个“笑”字,却在自解自嘲中化悲怨为旷达。人生苦短,往事如烟,“息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还是眼光放远点,心胸放开点吧,人生须臾而长江无穷,让我举起酒来,祝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与我永远同在!这首词苍健雄浑,气势磅礴,不但一洗北宋词坛的“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风,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开一代词风,也因其将重大的社会题材纳入词中为词的发展又创了一条新路。至于处变不惊,落拓潇洒的处世态度和人格精神赋之于词,而使词作“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所产生的影响,就更为深广难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