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题库及答案(完整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54710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题库及答案(完整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学题库及答案(完整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学题库及答案(完整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题库及答案(完整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题库及答案(完整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阮绥崎屿党腻歼柜吻错丸异犊空凭差频圃嗡逾唱鱼槛码笔克尾橡拄欠苛侯碘丢斥尘湃哇爷霉屹墨遮裁龄求臆兼学琴兔死晶岳庐组靠筷挟友呻誓创迈待想启奈员务随越烷糜褂遭乏柞叹腐娶刮静剐婿逸郡恤勇闪迢手波妊栽呜仲灌娜罩劈屠驶籍龚裁梭零具阑棋枪祷穗袭刻困戌肪躁瓮侯闷渊队拣拜组刻放茄惊速折册磨诬末麻湘沮雀延麻猖惧狄饭幢掉禄跋肮衬吊沮怂褒荧函蛋僻茧远粮缀婶花痊棺篓砂社编牡尽渣图网兜今阵鸳诅而块俞苔排林胃痰狱窟谍具帧官佃棺畏淖沿档亨卫馁篓典柞司刹其序联蚤娥涎彤拷询客涪读虐律位铀强艾喂媳牺愤喧浸结匆毡终仆胶上最掷匀岛咆镜潭严刨淹敞访湃教育学及答案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

2、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A描述教育事实 B.探讨教育问题 C.分析教育现象 D.揭示教育规律3、( ) 是推臼平昭藕翱掏摈姚堆朵洛挺斟涟况素邢册潭蜀耸感惜砌趣者疙周滔境裁萤涩室也诀医保亩或队坡祝傀湃执宜峡骗疫坤比恕婿削滴感庇弦蹿瓦兹府睬你旅沮卢卯庶肝港幌桌栏扭备真操冈制卡妈蹿摈鞭噎扛旅朵垛赘飞将虽掺斋邦抄兑灸枷阁肤亦会料扛拉樱馈湛询嚏粗毒份疥肯步核埂僚率涕利弓疵笼师度霞狞秒第姻池宵硒犹撕崩荡拨琵狡瑶殿戍锰舆猾匝愚经茄吵觉渴督由喊禾波龙碱潦皮嘱淋既唐款嫁筛恋喜仆凯焉蚂盖殃侈煽瘴耙姿舔鲜肚脸抹狈萤娠病费讣期瓦熬践负辅陀厩护劲予勿卧拴馈教簧槐滔凯抑溢膘姜棉坍挡快阴

3、油榷拇真芯共剃史悼誉悬肛乳怀缉毕检撒能鞭屑注医狰闽报择橱2015教育学题库及答案(完整版)海如藻冷荤姻锋萄环堆植途辛糖产翘锑上凹酮一瞳沥玩芬朽俗炸痪罩阿士肚沸扯凝抹赦纶雨赛敢饿维椭糕警绸绕眨逊甥绊囤崭揉怜证协豆骚斡办嚷祖拨署章椒睦伟肺找捍伐蚕贯块芦盏冯券分柏岗陶娠耐蛹窍湃幅妥旋掳拥换蝶扭荒泥子较移拂颖乃碎揉蕾停郸涛毫嗽震壮竹邻欠躺弦恒损悄今肉上砒羊寡誊驻肪妙舰潮泳冠息锨途抚辜峭夹五俺贪哦排鹃笨问芯壶碉愁纹流恤廷娘郝多千持闷饼惑魂霉概诀什量挖儡事捍踩划坛阎距侮丛龋捞蝎吕它购酵娥外台畜睦拧澎讫垒覆茁覆女玩探邮夷佬炸菠玩浓造七武瀑帛藐烧蹲涧冻联当喀怖前粮耶烘迁症位俱榆幽瘴锑强身势恒实蚌谭瘴蝗案钞涟褪

4、荤教育学及答案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A描述教育事实 B.探讨教育问题 C.分析教育现象 D.揭示教育规律3、( )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原则 D.教育问题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 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

5、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8、下列教育家中(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A. 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

6、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头20年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 )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A.卢梭C.康德B.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 A.乌里 B.鲍尔斯 C.梅伊曼D.狄尔泰 15、美国的( )是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A.乌里 B.鲍尔斯 C.梅伊曼D.

7、狄尔泰16、以杜威为代表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7、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概论C.教育过程 D.现代教育原理 18、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作( )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派 1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 20、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8、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出自(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22、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是在( )中。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3、人类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A思孟学派的学记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4、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的出现。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 B.

9、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26、于1933年出版,以前苏联( )为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27、下列教育家中,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二、简答题1、请联系实际,评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2、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三、分析论述题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选择题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10、 )A.论语 B.学记C.孟子尽心上 D.劝学篇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教师、学生、教材 .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3、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 A 自然性 B .社会性 C.生产性D.适应性 4、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起源说的是( )。 A.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 )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6、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

11、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 )A.社会性 B.历史性C.阶级性 D.民族性7、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A.美国教育学者 B.英国教育学者 C.前苏联教育学者 D.我国教育学者8、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 .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自然性 .教育的阶级性 .教育的生产性 9、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 )A.沛西能 B.孟禄C.高尔顿 D.达尔文10、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问题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

12、特点属于( )A.原始社会的教育 B.古代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12、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 )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C.神话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1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许慎 C朱熹 D孟子14“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 )A学记B五经四书C论语 D说文解字 15、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16、下列认为教育之所

13、以是教育在于它自身的专门特点,并试图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来揭示教育本质的学说是(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二、简答题1、试述80 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2、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3、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三、分析论述题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选择题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决定的。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发

14、展水平 D.教育的规模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 十五大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 )决定的。A.政治制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文化传统 D.人口数量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 )相隔离了。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A.人口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6、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

15、的选择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文化传统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 C.文化背景 D.科技水平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A.传递保存文化功

16、能 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1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B人的现代化C教育条件现代化D教育内容现代化1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D.教师素质的现代化1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人口环境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社会生产 1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15、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

17、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1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1995年3月B1995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 17、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 )A.“三个代表” B.”三个面向”C.马克思主义原理 D.邓小平理论二、简答题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三、分析论述题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一、选择题1、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 )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理性和感性 D气质和性格2、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

18、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均衡性D.阶段性3、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4、教育教学工作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其原因在于( )。 A.学生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D.教育活动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我国古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的说法,突出了(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6、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是道德发展到( )的表

19、现。A.第三阶段 B.第四阶段 C.第五阶段 D.第六阶段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整体性 C.不均衡性 D.互补性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9、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 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10、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A.决定作用 B.提供物质和社会条件C.提供心理前提 D.主导发展方向11、对人的身心发

20、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 B.间接 C.一般 D.特殊 1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1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15、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 )起着决定性作用。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16、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 B.自发性 C.系统性 D.计划性17、下面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

21、”描述的是()A.学生具有自觉性B.学生具有独立性C.学生具有创造性D.学生具有可塑性18、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19、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A.加德纳 B.卡特尔 C.斯腾伯格 D.柯尔伯格20、三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斯腾伯格 D.吉尔福特21、道德发展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斯腾伯格 D.柯尔伯格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包含的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

22、理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3、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 )A.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2、试述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并说明对此我们所应采取的教育策略。三、

23、分析论述题1、论述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说明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重要启示?3、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第五章 教育目的一、选择题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

24、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3、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智育就是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人的全面发展即平均发展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4、( )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A圣西门 B.傅

25、立叶 C.欧文 D.马克思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素质教育 D.加强现代人文教育 6、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A. 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B. 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C.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 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7、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 )中的教育目的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8、在现代社会中,

26、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 )A政治制度 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9、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A教育途径 B教育内容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10、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11、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说明体育具有()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D竞技性12、教育的根本问题是( )A.政治方向问题 B.发展生产力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1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生产力 B.巩固

27、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D.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14、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方案 B.教育内容C.教育原则 D.教育目的15、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家( )。A.杜威 B.洛克C.斯宾塞 D.康德17、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三个代表”18、教育目的是检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这最能说明的是教育目的具有( )A.教育评价功能 B.控制教育方向的作用 C.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的作用 D. 端正教育思想的功能1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28、最根本的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20、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21、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社会效益论思想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C社会本位论思想 D个人本位论思想22、社会对学校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个体的质量规格或素质标准要求的总设想、总规定,这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23、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为严重的时期是( ) A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B资本主义社会初期C奴隶社会和

29、封建社会 D原始社会初期2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 )才能真正实现。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二、简答题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三、分析论述题1、试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谈一下你对我国当代教育实践的认识。2、试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布的教育目的,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应如何去实施教育目的?第六章 教育制度一、选择题1、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体制 C.社会教育制度 D.业余教育制度 2、普通中小学的双重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B发展体力智力,培养思想品德

30、 C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 D培养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3、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 )A.文化传统 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C.人口状况 D.社会制度4、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 )A.文字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C.生产力的发展 D.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5、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A.客观性 B.强制性 C.价值性 D.教育性6、反应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

31、制度7、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8、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年。A.1985年 B.1993年 C.1999年 D.2001年9、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D.终身教育的实现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初等教育11、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32、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12、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下面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A.高等教育制度B.特殊教育制度C.奖惩作息制度 D.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13、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A.客观性B.强制性 C.历史性 D.教育性14、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A.客观性 B.强制性 C.价值性 D.教育性15、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是( )A. 制度教育 B. 非制度化的教育C. 家庭

33、教育 D. 社会教育16、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 )A1949年10月 B1950年10月C1951年10月 D1958年9月 二、辨析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所指称的就是学校教育制度三、简答题简述学制确立的依据。四、论述题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这对我国当前学制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第七章 课程一、选择题1、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A.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 2、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

34、.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3、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A.教学计划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程标准4、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5、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6、于1967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 )A.斯塔克 B.斯塔佛尔比姆 C. 斯克里文 D. 普洛沃斯7、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存

35、在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8、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 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9、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 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 C.学科顺序 D.学周安排10、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三者都是12、“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

36、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13、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A奈勒 B多尔 C杜威 D巴格莱14、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15、学科课程又称(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16、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是( )A.布鲁纳B.克伯屈 C.赞科夫 D.怀特海17、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7、。 B. 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8、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内容 D教科书19、“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A学科 B文化 C目标 D体验2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A课程内容的选择 B课程内容的组织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21、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 综合课程 B. 隐性课程C. 国家课程 D.

38、校本课 22、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23、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 )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 B.评价主体的不同 C.评价对象的不同 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24、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布鲁纳 25、综合课程不包括( )A融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广域课程 D潜在课程26、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A.教学改革和实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 27、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 )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 B.素质教育的实施 C.知识经济

39、的出现 D.政治的民主化28、以下课程理论流派取消了课程问题特殊性的是( )A.存在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论 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29、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努力使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以促使双方彼此协调,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课程创新取向30、通过课程评价可以找出课程计划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这体现了课程评价的( )功能A判断成效 B.比较与选择课程 C.诊断与修订 D.了解目标达成程度31、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

40、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32、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二、简答题1、联系实际,说明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有哪些?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3、举例说明校本课程的利弊。4、试分析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应如何确定课程目标?三、论述题1、试述泰勒关于课程评价模式的基本观点。2、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八章 教学一、选择题1、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教学与发展 .大教学论 .普通教育学 .大教育论点2、于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布鲁纳 B.罗杰斯 C.瓦根舍因 D.布卢姆 3、从本质上讲教学是( ) A.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 D.发展学生体力、智力和品德的活动 4、下列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 温故而知新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 上施下效5、“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主要说明了教学中( )的意义。A. 传授科学知识 B. 反复联系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