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大史考著作.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52214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三大史考著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清代三大史考著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清代三大史考著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清代三大史考著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清代三大史考著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三大史考著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三大史考著作.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清代三大史考著作介绍 十七史商榷介绍 一、作者简介 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jie),又字礼堂,号西庄,晚年又号西沚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数年内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十八年(1763),以母丧还乡,至此止于仕途,定居苏州,专事著述。青年以诗文得名;前半生以治经为主,师友于惠栋;后半生以治史为主。代表作为十七史商榷。 书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二、内容与价值 十七史商榷共100卷。考订史记、汉书至新五代史的17部正史(实为19部,加旧唐书、旧五代史)。 史记6卷,汉书22卷,后汉书10卷,三国志4卷,晋书10卷,

2、南史合宋书、齐书、梁书、陈书12卷,北史合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4卷,新、旧唐书24卷,新、旧五代史6卷,最后2卷为论史家议例之缀言。,“自序”云:“十七史,上起史记,下迄五代史,宋时尝汇而刻之者也。商榷者,商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而从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为改讹文,补脱文,去衍文,又举其中典制事迹,诠解蒙滞,审核踳(chuan,同“舛”)驳,以成是书,故名曰商榷也。旧唐书、旧五代史,毛刻所无,而云十七者,统言之,仍故名也。若辽、宋等史,则予未暇及焉。”(十七史商榷序),十七史商榷内容: (1)文字校勘 为全书的重点。用各种版本,并参群书校阅;并非全面校,而是发现问题重点校

3、。 (2)考证典章制度 重点是地理和官制。 (3)评论史书及其作者 对十七史的体例、内容以及作者,都作评论。 如反魏书“秽史”说,而称魏收“手笔虽不高,亦未见必出诸史之下,而被谤独甚,乃其后改修者甚多,而总不能废收之书,千载而下,他家尽亡,收书岿然特存,则又不可解”(魏收魏书); 贬李延寿南、北史,“其书疵病百出,不可胜言”、“其删落处不当而欠妥者十之七八”(新唐书过誉南北史。 (4)评论史事、人物,不足: 谩骂前人,部分条文不够精审: 如称李延寿“庸妄”、郑樵“妄人”、颜师古“谬妄”等; 凡沈约所书,皆一字不可移易,一经李延寿删改,疵谬丛生。延寿唐初人,去六朝甚近,而下笔便误,反不如我辈之追

4、考于千载以下。身为职官,而竟如村野细民,全不识朝廷官爵体制,殊可怪也。新唐书延寿传反谓其书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岂非耳食之论乎?(十七史商榷卷54南史合宋齐梁陈书二) 晚清著名史学家李慈铭说王鸣盛治史“矜气,好诋评,心又不细”(越缦堂读书记综合性笔记)。 治史的局限: 博古,未考辽、宋、元、明等史,廿二史考异介绍 一、作者简介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晚年自称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家境清贫,全家靠祖父王炯、父亲桂发出外授徒,母亲纺织维持生活。 “幼慧,善读书”。乾隆十六(1751),乾隆皇帝下江南,赴行在献赋,召试,特赐举人;十九年(1754),

5、与王鸣盛同举进士;累官右赞善、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入直上书房,迁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参与续文献通考、续通志、大清一统志、热河志的编修。乾隆四十年(1775)丁父忧,退隐苏州,不复出仕,专心讲学、著述。 钱大昕学问渊博,治学以考史为主,兼通天文、历算、金石、音韵、训诂、文字学等。著作颇丰,史作有廿二史考异、十驾斋养新录、元史氏族志、元史艺文志等,潜研堂全集汇其史作和诗文之作。,钱大昕40岁时始撰廿二史考异,至55岁,成书百卷;67岁开始校刊,70岁全书告成。 序云:“予弱冠时好读乙部书,通籍以后,尤专斯业。自史、汉迄金、元,作者廿有二家,反覆校勘,虽寒暑疾疹,未尝少辍。偶有所得,写于别纸

6、。丁亥岁(乾隆三十三年,1767),乞假归里,稍编次之。岁有增益,卷帙滋多。戊戌(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教钟山,讲肄之暇,复加讨论。”,二、廿二史考异的体例与内容 廿二史考异100卷。对除旧五代史、明史以外的22部正史进行详细考证;并将司马彪续汉书志从后汉书分出,另为续汉书2卷。故其总目实列为廿三史。 史记5卷,汉书4卷,后汉书3卷,续汉书2卷,三国志3卷,晋书5卷,宋书2卷,南齐书、梁书、陈书各1卷,魏书3卷,北齐书、周书各1卷,隋书2卷,南史、北史各3卷,新唐书16卷,旧唐书4卷,新五代史6卷,宋史16卷,辽史1卷,金史2卷,元史15卷。,编纂体例:先列各史纪、志、表、传标题;标题之下

7、,列有考证诸条;先录原文,接续列出证据,指其异同疑误,间或写有按语,判明是非。,考史重点: “予好读乙部书,涉猎四十年,窃谓史家所当讨论者有三端:曰舆地,曰官制,曰氏族”(潜研堂文集二十二史同姓名录序); “予尝论史家先通官制,次精舆地,次辨氏族。否则涉笔便误”(考异北史外戚传); 他还长于天文、历算,通于年代之学。 学者称钱氏“最熟于历代官制损益、地理沿革,以暨辽金国语、蒙古世系,故其考据精密,多有出于数君之外。”(王昶盛春融堂集詹事府少詹事钱君墓志铭),不足: 重考据,少议论: 钱氏反对空论,“更有空疏措大,辄以褒贬自任,强作聪明,妄生疻痏zhi3打伤,wei3伤口,不卟年代,不揆时势,强

8、人以所难行,责人以所难受,陈义甚高,居心过刻,予尤不敢效也。”(序) 博古而不通今:未考议明史。,评价: “乾嘉诸儒,以东原(戴震)、竹汀为巨擘(b),一精于经,一精于史”(朱一新无邪堂答问); “所著廿二史考异皆实事求是,于天文、舆地、官制、氏族数大端,说之尤极精核。”(阮元三统术衍序),廿二史劄记介绍 一、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字耘松(亦作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十五年(1750),应顺天乡试,中举人。十九年(1754),考选为内阁中书;二十一年(1756),选入军机处行走;二十六年(1761),他35岁时,中进士;历任南方几省地方官。乾隆三十七年(1

9、772),辞官返乡,专于著述;后应李侍尧之邀,入闽献计破林爽文起义,事平辞归,再专于著述。,赵翼主要著作,在史学方面有廿二史劄记三十六卷,陔余丛考四十三卷,皇朝武功纪盛四卷;在文学方面有瓯北诗钞十七卷,瓯北诗话十二卷,别有檐曝杂记、文集等。这些著作均收入瓯北全集中。 廿二史劄记是其代表作。始撰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成书于乾隆六十年(1795),嘉庆五年(1800)定稿刊印,前后共用了20多年的时间。 札记小引:“闲居无事,翻书度日。而资性粗钝,不能研究经学,惟历代史书,事显而义浅,便于流览,爰取为日课,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多。”,二、廿二史劄记的体例、内容与价值 廿二史劄记 36卷,

10、上起史记,下讫明史。 史记、汉书共3卷,有札记59篇;后汉书2卷,有札记25篇;三国志、晋书共3卷,有札记35篇;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及南史共4卷,有札记48篇;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及北史共3卷,有札记51篇; 旧唐书 、新唐书共5卷,有札记64篇;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共2卷,有札记27篇;宋史、辽史、金史共6卷,有札记106篇;元史2卷,有札记54篇;明史6卷,有札记109篇。书末附补遗,将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时奉敕改译辽、金、元三史的人名、官名、地名与旧译对照逐一录出。 全书共有札记578篇。 廿二史札记内容涉及全部二十四史,以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各为一史。,编写方法: “此编多就正

11、史纪、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博雅君子订正焉。至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 亦随所见附著之。”(小引) 梁启超谓钱、王二书“其职志皆在考证史迹,订讹正谬。惟赵书于每代之后,常有多条胪列史中故实,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此其特长也。”(清代学术概论经史考证),评论史书: 对历代正史进行认真评论。如: “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札记明史); 评论历史人物或史事: 绍兴和议,“义理之说与时势之论往往不能相符,则有不可全执义理者,盖义理必参之以时势,乃为真义理也”;“高宗利害切己,量度时势,有不得不出于此者,厥后半壁粗安,母后得返,不可谓非和之效也。”(札记宋史和议),不足: 记事谬误错乱之处较多: 主要缘于作者粗疏散漫。如卷6“裴松之三国志注”,称“松之所引书,凡五十余种”,而所列书名已达151种,且所引书目亦多谬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