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557177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暑假里是学生提升自己成绩的关键时间,学生们可以在这个时间里进行充电,下面是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以供大家参考练习。1.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 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 病毒主要攻击T 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 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解析:神经系统和激素都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A 项正确 ; 浆细胞是由 B 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其功能是合成并分泌抗体,无法再增殖分化, B 项错误 ;HIV 病毒在人体内主要攻击 T 细胞, T 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

2、统被破坏,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C 项正确 ; 某些动物激素如胸腺激素可以提高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外来异物的能力, D 项正确。答案: B2. 实验一:动物体内的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 实验二: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根据实验可推断甲、乙两物质分别是 ( ) A. 抗体,抗原 B. 淋巴因子,抗原C. 抗体,淋巴因子D. 淋巴因子,抗体第 1页解析: B 细胞被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以,甲为淋巴因子; 给动物注射物质乙后,该动物就具有了相应的免疫能力,因此注射的物质乙应为抗原

3、。答案: B3. 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 ( “ - ”表示“没有” ) ,乙肝抗体呈阳性 ( “+”表示“有” ) 。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 )A. 小明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B. 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小明母亲怀孕时传递给他的免疫力C. 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他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并痊愈了D. 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小明父母遗传给他的免疫力解析:根据肝功能检验结果可知,小明无乙肝抗原( 乙肝病毒 ) ,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他一

4、定接触过乙肝抗原 ; 他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 ( 抗原 ) ,则说明他可能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并痊愈了。答案: C第 2页4. 如图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且细胞a 是吞噬细胞B. 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 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 图中 d 为抗体,且能分布到内环境中起作用D.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 淋巴细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别及对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理解。a 为 B 淋巴细胞, b 为记忆细胞, c为浆细胞, d 为抗体。图中没有出现效应T 细胞,所以不是细胞免疫 ; 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被记忆

5、细胞b 识别,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分化出浆细胞; 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HIV 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 淋巴细胞。答案: A5. 如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病菌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B. 图中为T 细胞,为B 细胞C.与在功能上的区别是能产生抗体,能产生淋巴因子D. 图示免疫为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解析:据图可知,为 B 淋巴细胞,为浆细胞,所以,能产生抗体,但不能产生淋巴因子。第 3页答案: C6.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胸腺在免疫中的作

6、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 细胞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异常反应效应 B 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吞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B 细胞均能识别抗原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A. B. C. D. 解析:造血干细胞产生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分化出T 细胞,错误 ; 抗体只能对相应的抗原发挥免疫作用,错误; 效应B 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错误。答案: D7.HIV 能通过细胞表面的 CD4(一种受体蛋白 ) 识别 T 细胞 ( 如图甲 ) ,如果给 AIDS 患者大量注射用 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 HIV

7、 识别、入侵 ( 如图乙 ) 。因 HIV 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 红细胞成为 HIV 的“陷阱细胞”。 这为治疗 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D4 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T 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第 4页C. 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D. 入侵到红细胞的 HIV 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解析: CD4是一种受体蛋白,而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紫色, A 项正确 ;T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胸腺,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骨髓, B 项错误 ; 因为红细胞中无核糖体,因此HIV 侵入后其蛋白质外壳无法合成,从而导致HIV无法增

8、殖, C 项正确 ; 细胞凋亡后细胞中的物质与结构会被分解, D 项正确。答案: B8. 抗原和抗体不仅在生物体内发生反应,在体外也能进行反应,研究这种反应的方法之一是用琼脂双重扩散法,在琼脂片上开孔,在其中加入抗原和抗体,使其在琼脂中扩散,扩散了的抗原和抗体在一定的位置发生反应,在琼脂中出现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线,把这种线叫沉降线。X 和 Y 表示两种抗原, x 和 y 为相应的抗体,图中正确表示沉降线的是(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发生了反应的抗原和抗体之间会出现 1 条沉降线。由此可知,在X 和 x、 Y 和 y 之间会分别形成一条沉降线,因此正确答案为C。答案: C9.2019 浙江绍兴

9、质检 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 B 细胞缺陷,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第 5页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 一个吞噬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C.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三道防线都需要吞噬细胞D. 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二、第三道防线由于都涉及免疫细胞,所以属于特异性的免疫解析: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 抗体复合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 A10.2019 湖南株洲联考 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有

10、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就属于特异性免疫B.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识别抗原C. 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都形成效应细胞,分泌抗体D. 能与靶细胞结合的是效应 T 细胞,淋巴因子可使其作用增强解析:吞噬细胞可参与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 记忆细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记忆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受抗原刺激后,可形成效应T 细胞,但不能分泌抗体,另一类是由记忆细胞和B 细胞增殖、分化第 6页而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答案: D11.2019 淮北二模 细菌外毒素是一类蛋白质,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形成能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抗毒素。外毒素性质不稳定,脱去毒性后称

11、为类毒素,可用于预防接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外毒素是一种抗原,类毒素也具备抗原的特性B. 外毒素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 注射抗毒素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记忆细胞D. 患了白喉、破伤风等外毒素引起疾病的患者,需要注射类毒素加以治疗解析:外毒素是某些细菌代谢过程中往细胞外分泌的毒性蛋白,毒性较强。类毒素是外毒素经过处理后的蛋白质,可用作疫苗使用。抗毒素是类毒素注入动物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综上所述, A 项正确, C 项错误 ; 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故 B 项错误 ; 针对因外毒素而患病的患者,需注射抗毒素进行治疗,注射类毒素只

12、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答案: A12.2019 合肥质检 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第 7页A.B 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 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把抗原呈递给T 淋巴细胞,并产生抗体C.T 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D.T 淋巴细胞吞噬该病原体后形成记忆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解析:浆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T 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淋巴因子是由T 淋巴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而不是记忆细胞。答案: C13. 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 b、 c 表示细胞,表示过程) 。(1) 该特异性免疫属于 _

13、免疫,图中 b 在人体内由 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2) 图中 a、 b、 c、 d 能够识别抗原的是 _。(3) 当抗原经过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 过程的主要特点是 _。(4) 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 d 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_病。解析: (1) 由图可知,抗原刺激 B 细胞,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2)a 、b、c、d 分别为 B 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第 8页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 过程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

14、是数量多、速度快。(4) 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发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 (1) 体液 B 细胞或记忆(2)a 、 c、d (3) 数量多、速度快 (4)自身免疫14. 某同学的手被割伤后去医院诊治,在医院接触了流感病毒。如图为该同学体内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相关的问题。(1) 图中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 _免疫过程。实际上,流感病毒还会引发 _免疫。如果要证明该同学体内产生了抗体,则可用 _进行检测。(2) 图中 b 细胞的名称为

15、 _,B 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_。(3) 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则能被图中 _细胞特异性识别 ( 填图中代号 ) 。(4) 手被割伤后,一般容易导致破伤风杆菌在伤口深处繁殖,由此推断它的呼吸作用类型是 _。破伤风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它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当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第 9页时,进入机体的毒素丧失毒性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_免疫发挥作用,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_细胞、 T 细胞、 B 细胞和浆细胞等。解析: (1) 从图示可以看出, B 细胞受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因此该图显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此过程中会产生抗体。由于流感病毒可以侵入人体细胞,故流感病毒还可以引发细胞免疫。要证明

16、抗体的存在,可用抗原进行检测。(2)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能产生抗体,故b 细胞是浆细胞, c 细胞是记忆细胞, d 是抗体。 B 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3)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它可以迅速作出识别,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4)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细菌,其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因此可在伤口深处繁殖 ; 破伤风毒素属于胞外抗原,此时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答案: (1) 体液细胞抗原 (2)浆细胞糖蛋白(3)c (4)无氧呼吸体液吞噬15.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 ( 单链 RNA病毒 ) 引起的中枢

17、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内少量繁殖后侵染附近的末梢神经,然后病毒沿神经进入脊髓,进而进入人脑导致出现病症。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有2 周到 3 个月的时间。发病第 10 页后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痉挛、抽搐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1)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 _。能裂解靶细胞的是 _,产生该免疫的途径称为_。(2) 被疯狗咬伤后 24 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吗 ?_,原因是 _ 。(3) 注射疫苗后经常会引起机体发热, 若体温一直处于 39,机体产热量 _散热量。解析: (1) 抗体的功能是与病原体 ( 抗原 ) 结合,进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消灭病原体。 能使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 T 细胞,该免疫途径为细胞免疫。 (2) 因为狂犬病病毒从感染到发病有 2 周到 3 个月的潜伏期,在被疯狗咬伤后24 小时内注射疫苗可使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进而消灭病毒。(3) 体温一直处于39,即体温不变,说明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答案: (1) 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消灭病原体效应 T 细胞细胞免疫(2) 能 从咬伤到发病有一段时间,注射疫苗后,在这段时间里机体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3) 等于以上是高一生物暑假作业特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