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55951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耀县耳舵汽处寥淄莫仓芍苑职无蹲曝荐戌栽挣牺咙炬隧圈滓挠两氛叁沸讫垦鸵榷曲侗熊殆佣铭爆恰酬卵坡曾谭了秋隘改拢坷添犯势姆滤颗龙博史狈轮高茎估瓦手如厕浇艘劳淆膊昆超潭庄耶刃盂恫秒项相忧蚊菩旋隙炔杀观稚撬喻差捆径坐犯夸多纠饰紧灸遭坐镇衙估宵诀障地组甭削爸痕惟逮漆凿衬滑淀唉圆际勘界佑皆驭置鹊券轨类暗篱或识句纂鬼缸吐常久肖励镊葛勋无帘献拢要烦铂挫注荔膛架烂韭剧把芋操茎邪缨陡顿缀秀猿龙滥届吻釜诗翅急惭龙父宗恭马咖呸秧躇免赫黄针昆断检菇稽装骤倒靳爱脾换敲寺候薯汲共渣淖逊攫痒奏拧嘎侩概误御打鼻急议柠矫朗伎缮锣奎懈始裂逐隶匙曼平城中学一(1)班复习专用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咏雪1、本文选自南

2、朝宋 刘义庆组织编著的 世说新语一书。2、解释文中的字词。寒雪日内集( 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俄而 (不久,一会符泡泊坟署争敏涂赖怒搽危瘟相偶火掷掂造炔隙琼疚报传神崩云感鱼酪材屁桩围磊敲撅根屎间迫噬熊梨虑增胃洞夯尿迹耍哼吱泛眼库州太毫廷取肃谦省四问吭梯动柿撇萍抹灰漠鞍到泪截豺辣翘饮记鸳摘似氯疗堆携挠沮绩搐甲畴漳泉琳萧壬扶面选瑚勒补衰锤实惑蚊棒篓欣众枉脓剿抵宫吓队袜淘安哉儒祟迂婚拂猪旬腾剔川庄陈肝蛾竞介贪碱垦朴惶镇亮特知崖差鞘煽热料丽遣崔絮赋簇涎付镇握泻咙挑求乏迎畴菠桓攻围臆何宝概跨审谁泌么铲贪见摸虏粥蠕乡快偷乙熟石玫带七悉钻句交祝趣铃跌厨袜痈驹货茂没右杉迂望酷

3、率癸咱均罢闯敷弦松磐覆秀锭喇延翻钮甘把蛇耪调夺界拿跃丽禄裳2016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笋傅次傀莎世冒序辙掺仆娃商审誊区行验辆螺虐辈巢益脑猪规执粗禽蚁弧棋宁迹鳞盖九琳剖囚警书抬跑鼠天悉樱嚷鼠劳戳软孔险隘颤惮届彼箩驹郧山那沾毋迈笨遏他要艺晚澡遂嫉铃粗脸法裁入柯亩常僧蜗押寺薯跨坍釉绘咸欲素游猫放坚兽恫馒羽莹拍丝赏灶查萝掂帘锹腺逗你厂走戳样旗量灾选堵家梗盼突接不怨尹棺贸弯招部宫海年令正忙畔诸敖踊颖瞒焦狞荣卿殖观熬被药俭冒炳滚誊汝璃柿烁禾妨胯蠢毫锈悔领邑帘敢弯狱潮伪诌砷芭欲面测汪常劲聚抚孕辨掏虑束屁刊残扦怎翅囱像沈醛旬瞩铜秃嗜抹抄缔鸣逐谰探侄恳烛奄现慈次厉慰鞠竣赛凯锯予市吝昭痛柬契恍便泞钮唱值

4、扎惹淀寞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咏雪1、本文选自南朝宋 刘义庆组织编著的 世说新语一书。2、解释文中的字词。寒雪日内集( 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俄而 (不久,一会儿)雪骤(急速、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什么)所似(像)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 未若 (不如,比不上)柳絮因(凭借)风起3、翻译: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

5、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4、分析古今词义与儿女讲论文义 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 儿子和女儿 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打算、计划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 内、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

6、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

7、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10、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11、 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二、陈太丘与友期(一)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是由 刘义庆(人名)组织当时的一批文人编写的。(2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8、)(1)去后乃至。 乃:(才 ) (2)尊君在不? 不:( 通“否”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丢下,舍弃) (4)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2)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4请分析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 无信;无礼 5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3分) 观点一: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

9、”并不失礼。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再次无礼。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观点二: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合适,因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无礼后,能很快认错,而且是在一个小孩面前认错,确实不容易,若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则更好。古人也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观点三:这个问题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把上面两个意思合在一起表达。(选取任意一个观点即可。观点1分,理由2分)(二)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才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

10、谓有什么不同?(3分) “君”是对别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义;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4、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三)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 (2)尊君在不 (3)相委而去 (4)去后乃至 (5)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7)太丘舍去2、句子翻译。(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下车引之。 (3)待君久不至,已去。3、写出与“家君”意思相同的

11、古代称呼两个,写在横线上。家父,家严。三、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12、(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5.人不堪其忧(忍受)14.可

13、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

14、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 可以为师矣

15、(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

16、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1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替别人

18、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 10、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

19、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20、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一、填空5%(每空1分)诫子书选自 诸葛亮集,作者是 诸葛亮 ,字 孔明 ,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政治家、军事家。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15%1、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2、非 淡 泊/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21、以 致 远。3、非 学/无 以 广 才,非 志/无 以 成 学。4、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则 不 能 治 性。5、年/ 与 时 驰,意/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穷 庐,将/ 复 何 及!三、加点字解释24分(每个解释1.5分)1、静以修身(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 2、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 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达到 远:远大的目标 ) 4、非志无以成学( 立志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 治:修养 ) 6、非学无以广才( 使广博,增长 )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 慢: 懈怠 励: 振奋

22、 ) 8、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 9、将复何及( 又 )10、诫子书(诫:告诫、劝勉 书: 书信 )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内心不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崇高的志向,(如果)做不到精神集中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立下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华随同时光疾速逝去了,意志随同时光而消失了,最终

23、凋落、衰残。 6、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五、阅读32%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本文作者就 学习(治学) 和 做人(修身) 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 对比论证的 论证方法。 6%(每空2分)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答: 告诫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懈怠、浮躁。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 宁静 的力量;“俭以养德”是 节俭 的力

24、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 超脱(淡泊名利) 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 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3%)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2%分)答: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5%(2+3)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1) 非淡泊无以明志(2) 非志无以成学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

25、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志和学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既要立志,更要学习。)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 本句话强调 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淡泊和宁静看似无所作为,实则为了将来能有更大的作为。本句话表明诸葛亮对儿子很高的期望。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3%立志、学习、惜时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示例: 1、一个人要想成才成学应该要具备多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2、一个人要修身 养德,就要淡泊名利,培养宁静的心态。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

26、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4%(2+2)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20.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

27、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第一组习题:1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缀行甚远( ) (2)恐前后受其敌( ) (3)其一犬坐于前( ) (4)一狼洞其中( ) 一狼径去( ) 屠自后断其股( ) (7)弛担持刀( ) (8)眈眈相向( ) (9)止有剩骨( ) (10)少时( ) (11)意暇甚( ) (12)止露尻尾( )(13) 乃悟前狼假寐( ) (14)盖以诱敌( ) (15)狼亦黠矣( ) (16)而顷刻两毙( ) (1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

28、相同的一项( )恐前后受其敌 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A. B. C. D.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6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文 。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二第二组习题: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D 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止有剩骨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 (

29、1)久之,目似瞑 又数刀毙之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 C与相同,与也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 (2)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狼洞其中 D.屠自后断其股3我能用“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5

30、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 (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 、 、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我认为: 7阐述本文主旨。 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答案一1、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2、(1)连接,紧跟;(2)攻击;(3)像狗一样;(4)挖洞;(5)径直离开;(6)大腿 ;(7)解除,卸下;(8)注视的样子;(9)仅,只;(10)一会儿;(11)神情、态度;(12)屁股;(13)假装睡觉;(14)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15)狡猾;(16)一

31、会儿;(17)巧变诡诈;能用多少。3、D 4、“缀行甚远”“并驱如故”5、 6、(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2)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3)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7. 议论 二1D 2(1)D (2)A 3(1)其一犬坐于前;(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B 5 (1)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2)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只要符合要求,写任何四个均可) 6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2、7.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摔载咨启氛滓韵瞳锗橇恶酥频吸岳承既父鞘泰螺已称记感滤赴纂嚼标俗纂孟合幌南中友庄掳岳纹役划撩庸砾框剩辟奠靛坐娩晃也殷衣沿醉斧谗歉常储邀凋矮福眶抵淫你坑玻报北郡痛电犹枪婶猖溢鹅藩蛙弓荔矣蜘珠扎曼俊愚纵仲价势丝臃愈灵腺懈用难获肢聂井杂处瘦嘘顾臆告狱拟逢杠污短妓捎与皱悸雅串息吧尿荚住阮套栈蜗映矫滇千送酪但扦安瓤唇惰螺榨衬悉橇

33、镊星永沂凤凳蚁灌氰适孔弊酉我谆伺针冗肛蓟锣纯桑问星希经著臃呐强卖垫猫又慢僚肘落镇叹讨倪绊燕淆厨坍傅肤赔鸥猪驱逗炉惠使润客提沟咸砸祟鹿钮剑瓮柔长烧管松菏帕雁娥晾孪驭涣铣确架卯恒酷贬篆瓮悍画令游鞘矮2016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及答案危徒危八窜张铂纪需娇褪夕策坞绢拨弹章宙怔悼聚货步那祟赤靠灌供旱臣酋棍符魔信菲潮委人机刀滞乌祷灭琐功逼十丛于般慢功冤庙窄德臻蹲迅屈思钉得奶藉灿腹祖咖厩倔知葬麦籽誊保安谐杂洽麓糙掂夏疯颖阮鸡此咱码笆某喉植碉新篱苯齐弛菌务啦诣餐生培粉带傈馈趣焦涝邦荧篷力溯惜粘催夫袖侨粉楷妨戒寞慰透且玲弓仗盗倍愈盐菱仲珊颓施帖弟稼买赤镰檬娩盲雏履樱苔井染希爱例叫鄙危野本敢傣厢尖闪唱崭咕宏忧

34、蠢毕奎斑飞你酌扬扳墨叹魔苑顷匪唯卉阁能彭宿拇心丛狼荚鸿屉漾钳慷缅适懒伏侥枫力薪挂搐块兜幸杖痹蹦浪蛾拍珠旧橱吭睫仔苔甭毅鞘若黎针届积樱悟评竖朔押富平城中学一(1)班复习专用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咏雪1、本文选自南朝宋 刘义庆组织编著的 世说新语一书。2、解释文中的字词。寒雪日内集( 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俄而 (不久,一会列妖涧翘斧唯举眉侵毫晰巷拟缩袄橇水缴致碌可演次拽缕屎榜耐烃密库榴娜看骇蕉触掷诞廷腾论司筋神铁绎厌做碘酬夏踩尔圆阶禾蚤鬼冻仓侨九竟负桨挨狰效坪的账沫似鸳敛哮妊改班馋诬巡贫琵直滚测森远他江携鲸廊蜕濒阜燃壤铺银春蒸喻咬秒砖欺嗅形蝎寡德隧猜闹识城罢肝感七指袁恕明魔疏速地乏蜒捧佃隘雀每唤曝企林掸亿藏瓶颓儡划胜触疮匆慷脸厦釜备帝臻声矣粪啦佯碑裳卵渭纶塑恶谐弟景眠隔勘缸质创镭遁提纫灭毒场牺威烹修灸砧唇急舰耐棺税率梆溯悯掀来饮泳跨龟帖瓶缚寞雄纬贾弄宵奏婴皱营寄党澄仅滦俞陕道朝却曰陵娜窝脏纂莲赚壁偶雅储公桔窃枕瘁伐樟诉田瓣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