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60266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 情境创设有着它巨大的作用,不但能够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水平和创造水平,精心创设数学情境非常重要。 1、创设游戏的情境。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使用新知识。这种情境创设策略保证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乐于教。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组织比比哪一格站的人多的游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积极思考,都想在尽可

2、能小的空间里(1平方米)多站几个人。这种游戏过程,既是学习知识、练习巩固的过程,又是提升加深的过程,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2、创设真实生活的情境。 根据教材内容的知识要点,创设以学生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这种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笔算乘法”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师随意在学生们的课桌上借用了6盒水彩笔,将这些水彩笔整齐摆放于讲台后问学生:“同学们,这些水彩笔每盒有12支,你们能帮老师算出6盒一共有多少支吗?试做一做,看你能想出几种算法。”真实的物体,真实的数

3、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创设问题思考的情境。 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思维的动因。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实行理解活动的有效方法,它造成学生心理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不平衡,而学生要解决这种不平衡状态,就要思考问题。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教学“可能性”这个内容时,通过摸球、猜球等游戏活动的展开,学生对“一定”“可能”“不一定”等概念有了初步的感受后,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口袋里有10块奶糖和3块水果糖,要想摸出水果糖的可能性大,怎么办?”通过思考和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学生很快得出“把奶糖数量减少”“把水果糖

4、数量增加”等方法。教学中,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学生很具吸引力,他们都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合作交流,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 4、创设体验错误的情境。 很多教师害怕学生出错,认为在课堂中学生如果出错的话,就说明教学不成功。其实,课堂往往因为出错而精彩。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出现错误未必不是好事,关键是教师如何防止他们犯同样的错误。如教学“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时,教师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经历错误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的根源,从而找到避免错误出现的方法。师出示三道题目:57734+7698,567,2345-3921。这三道题的设计体现了三个层次:计算器的普通使用方法;什么时候用

5、计算器合适;如何准确使用计算器。当计算到第三题时就出现了问题:有些学生照着题目输入却得到了一个明显错误的答案。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出现了:“为什么会错呢?可见计算器不是万能的。那怎么避免出错呢?”有的学生提出能够先算乘法,把答案记在纸上再算第二步。这时,师再次设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去思考,并顺势解疑,向学生介绍了M+(储存)和MRC(提取)这两个键的使用方法。学生所以恍然大悟:原来计算器还能够是智能的,只要准确操作。这样教学,学生对经历过错误后再探索发现的方法必定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 5、创设争论性的情境。 争论是一种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表现为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墨守成规,追求标新立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受陈规的约束,通过变换命题、变换解法、变换图形等方式,提出新见解和异议,探索解题的捷径,培养其应变水平与创造性思维水平。这种情境创设策略多用于解题教学中。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书上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其中有一幅图是一架飞机。学生对此实行了争论,通过争论,学生意识到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平面图形。在争论中,学生深刻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内涵,为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需要这样的争论。因为争论是不同思维活动互相碰撞的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往往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智慧也就应运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