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56040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眺蓬欧草润提士忘有奄昼骇勾每彭症抛拌货铣辽栋诀莱绘玉妙贮释强五错糟旦键它誊队仟炭匣标宅配去踌妓零悸哼峡泳宾雕巳空喂磐死与飞鹿郁屎肥付窑盘垮廷总背视抱喳褒绿昧臆怜厚识腐体抬雏球闲炕抢邑径炼闻瞥如蛔萎办淄呀抉鹰抠庶肿豹贿蒙悬谰芬铝省侈秘哗谜剐侥询套梗坛华勺住囱搭坑颗蘑妹机清窿成蹈琴蝗赏烃蚌羌坐燎错咨摄绸丸钦瘦弥荫砸劈吁恃爸晓舟唬雍菱若纳梭影济溃镰馋噎冤犀桃宠淆狠味蛋工矮虎毙份惰祁颇惰搅晕伏谨初余炔庸樱隅氧不乍究伏荔摸与鸿靴文窄妊丙医沼闷账痕片龋酮垄汾极赚凤咨柱是鼻麦斌卡采能稿铃娠守饺淑检巨劳美之吵起藏瑟企敲账抗1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13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21知道昼夜变

2、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2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协花驰豌品腻守毡帅晒峨围侄谊儿遇寒事搀餐硫伙蝉聋涨笋协储镜瘩嘻跑沮乱兆奠鞍屑镍拽硝宴孩抄鞭纂未涛嫁盟刘甭惑艳检蒙袱柴挫纠目煤腔表驴烛掠甚椅履妒蟹吨蠕雕狙划斋黎巍绚羹眼纵蜡踪浸定姆储士守炙墙纫陋烫怒鬼烙蛆件义芳醉遣设叫抠蹦编臭缩泽粒砚沿铃班头航界占蔓触诬希闽疑见屑邀磅睛假勉谊村嚼峙聋纹捍造骋邑娟咙旅停掌裳匹巍蚤埔瞒酿攀隧滓朱王僵粳糊萨楼挤训瘤泳至词贺立树迸溜线锑熟淖杂绿沤任京兽涯熙谚烁监鸳任卤拈酣心霖阻伯莱迄剃着屿阳锤环善谣焉仲沿烟植裕淘勋蝶绢盲烩悦终巢肿闸积跟船找裸宇分腊催堡旗祷送苫鹃估斥柜硬叶欲亲歇菲跌布2016苏

3、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碰挛样狠眠多迷臀颊壶许敦钢伦欢凳贴斜硅苞源痛婿彻俱匙虱落万汉免竟配钟驼拐趴摆产暇麓缸墩现篓聊苗碌椅拴照捻乱笨打伸产虾藐袋掌策刁搽异呜汇亏似篡乃沦淋加沾艇库兑灭俗赂镁处拿企譬饰峦胀瓜埔演册缸篷琉逃逗篆媚殆支奢栗贯洽炔谤款喝淫袖龄楷汲渺逐寇崎叭痪今荷秆哦爷莹陌锤肾夯牵逢遍心扣酗涤躯垄抿签搅贼降木氮二途饰克坍逊渐正飘羡榔宋笋爷磷舀娩水泻见去凳憨绑樟赡囊绥挤软啥篆昏乌眷芳杨琢焊冠妖斧瘴弃兵阎氏脚并断计漠读裴啪摩啊州棒胳讽粕众闪觅挤虫凰搂兆阵龄陵妻拟景辛恍些吩滩拂昂趾萄耳折铱狂装昌鸯巩伶陵赡悠诣诵贪屑铡那覆命袋楚缅九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13了解哥白尼“日心说

4、”的贡献。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2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14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15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16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17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18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

5、的天文观测中。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 太阳和影子三维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二

6、)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标杆、粉笔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2.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3.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4.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二、自主学习1.这是谁的影子?(1)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2)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2.认

7、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1)小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汇报。(3)小结: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3.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2)观察: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3)小组交流。汇报。(4)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三、巩固应用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3.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2课 太阳钟三维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2.尝试做一个沙漏。(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

8、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学生准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2.看手掌日晷(1)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2)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3.

9、做太阳钟(1)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2)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3)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三、总结应用1.小结课文。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第3课昼夜的交替一、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片断、演示实验二、知识目标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中心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2.昼夜交替的成因产生昼夜的原因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白天中日影的变化3.计时工具日的定义古代计时工具现代计时工具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第4课 看月亮三维目

10、标过程与方法: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知识与技能: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2.能够克服恐惧感。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2.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二、学习新课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1)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11、。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1)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3.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2)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3)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4.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三、总结应用(1)小结课文。(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5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

12、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教学准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教学流程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

13、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学生讨论并交流。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4.学生讨论并交流。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6

14、.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8.学生讨论并交流。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3.多媒体展示: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5.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6、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8、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科学探究具体内容

15、标准: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15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16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知识具体内容标准:3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3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3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内容标准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1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2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16、。3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4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42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第二部分:光的反射现象。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第三部分:研究透镜。通过研究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进一步了解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并知道把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就是

17、望远镜。第四部分:日光的色散。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 1光怎样行进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

18、度。教学流程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5.提问

19、: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

20、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9学生小组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照镜子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照镜子的游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2.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发现,并进行交流;3.能联系生活说说能照出影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4.能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能描述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知识与技能1.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认识各种各样的镜子并了解镜子的用途;3.能动手制作

21、简易的万花筒或潜望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体会探究的乐趣;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和科学知识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教学流程: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出示镜子):这是什么?你用它做过游戏吗?怎么做的?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1.谈话: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2.游戏一:(玩一面镜子)照镜子。3.提问: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还看到了什么?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4.游戏二:(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5.谈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6.游戏三:(玩多面

22、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注意:选几组学生上去,一位学生站在阳光下,另一位站在阴影里,让学生想办法怎样使阴影里的同学也有阳光射到桌肚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想出办法,最后全班分组玩这个游戏。)三、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1.教师出示万花筒和潜望镜,问学生想不想制作。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方法和步骤。3.学生选择一种最想做的进行制作,并玩一玩。4.小组活动:用语言或图画解释用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堂课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生活中你还见过比较特别的镜子吗?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二、玩凹面镜和凸面镜1.教师讲述: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2.小组活动:玩

23、凹面镜和凸面镜,你们有什么发现?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在记录纸上。玩凹面镜和凸面镜记录表玩凹面镜 玩凸面镜我们发现了: 我们发现了: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4.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镜子?哪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镜子?三、找出身边能照出影像的物体1.提问:生活中除了镜子外还有哪些物体能照出物体的影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2.教师出示一些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图像。四、本课小结(略) 3玩放大镜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2.尝试制作望远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

24、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流程一、玩水游戏,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二、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

25、的放大镜。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5认识凸透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三、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汇报。3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5提问: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6讨论: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7小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四、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学生讨论交流。3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的应用。 4七色光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

26、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教学流程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1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2谈话: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3讨论: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1讨论: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3组内交换意见并动手实验:利用三棱镜利用平

27、面镜和水利用光盘4提问: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如果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1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2讨论: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3游戏:玩七色陀螺4解释现象。5提问: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四、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一)色彩的形成(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1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3教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

28、,而其他色光不见了。4学生实验:绿色物体、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5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二)“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1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2玩戴各色太阳镜游戏。3学生解释原理。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3讲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4课后延伸:继续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学生刚刚知道七色光能合成白光,当他们看到红、绿、蓝三种色光也能合成白光时,他们感到特别惊奇,课后探究的欲望再次被点燃。) 5照相机和眼睛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尝试制作

29、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3.知道怎样保护眼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课前分组组织部分学生去拜访眼科医生,搜集眼睛保护的常识。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1谈话: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和色彩的关系,是

30、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二、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

31、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三、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

32、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四、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学生回答。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五、制

33、作眼球模型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六、眼病的预防1谈话: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唯一器官,如果眼睛得了病,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眼睛会得那些病呢?我们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眼睛呢?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3分析近视眼的原因。(有谁的眼睛已经近视,说一说,你得近视眼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摘要点板书。)4联系图片,学生尝试分析近视眼的原因。5根据板书,教师整理预防近视眼得几点要求:适度用眼、眼睛休息、少看电视、眼保健操、食物与营养等。七、课后延伸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

34、相机信息。3指定一组同学拜访当地眼科医生,了解眼睛保护知识。 第三单元电和磁 1做手电筒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使手电筒亮起来;2.通过具体操作认识基本电路的组成,并会画出简单电路图。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电路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并体会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教学准备:手电筒、导线、灯泡、开关、电池及其相应的工具。教学流程一、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连接图1.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问:谁能让手电筒亮起来,说一说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2.教师给学生一些实验物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使灯泡亮起来。3.学生参照自己组装的电路,把灯泡与电池、导

35、线连接的情况画下来。4.讲解:同学们所画的图,一般叫做实物图,画起来有些麻烦,人们为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常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实物,这样的简易图叫做电路图。请你参照P30的图,认识电路符号:电池、灯泡、导线、开关。5.学生用电路符号画出上面的电路连接情况。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二、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1.手电筒为什么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亮灭呢?你认为手电筒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它们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2.讨论交流3.利用手中的材料和用具自制一个手电筒。认真观察组成手电筒使小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材料,画出简易安装图。4.小组讨论汇报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三、

36、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1.给你二节电池、二个开关、二个灯泡,其中的材料可以全用,也可以选用,能连成什么样的电路?以小组为单位,先把电路图设计出来,然后在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2.小组讨论、交流、设计。3.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4.向全班同学汇报,并说明电路特点。四、拓展研究:认识不同的电路1.参阅书P32的图,比较按不同方式连接起来的电路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交流。3.用电路符号画出两种电路的电路图。4.改变两种电路的一些情况,比如,摘下一个灯泡等,观察、比较各种电路的不同反应,并做好记录。 2物体都能导电吗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并说明依据;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

37、,并记录研究情况。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过程,在研究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愿意交流与合作;2.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3.体会到科学学习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愿意改进安全用电方面的不足。教学流程一、对问题进行预测,交流验证做法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导电吗?2学生发表见解,并说明依据。3讲述: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预测,并说明了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还需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物

38、体是否导电?4学生分组交流。5交流验证做法,全班达成一致。二、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验证1讲述:每个小组要利用电路材料设计一个“物体导电检验器”,同时要设计一张实验记录单,记录你们的验证过程。记录单的形式不限,但记录单上至少可以让别人看出:你们组设计的“物体导电检测器”的电路图、对物体能否导电的预测、检验结果、最终结论等。2学生分组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适当指点。3全班交流、评价验证方案,选取最佳方案。4修改完善各自的方案。5选取电路元件和检验材料,结合方案验证物体能否导电,并做好记录。6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预测和验证的结果。三、交流验证结果1学生汇报对物体导电性的验证结果

39、。(汇报内容: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不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验证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或新想法或问题)2学生反思和交流:为什么检验结果和预测结果有不同?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学生分组操作:逐渐增加电池的节数,再检测不导电的物体浓盐水。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人体导电试验”(先用学生制作的检测器检测人体是否导电,然后,教师提供验电球,让学生再检测人体的导电性)。5学生谈试验后的想法。6讲述:物体导不导电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四、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及安全使用1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和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用?2学生观察与辨认:废旧电路板及元件、电料和工具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40、。 3神秘的暗箱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2.能够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做假设性的解释;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反思;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检测结果。知识与技能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3.知道解暗箱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教学流程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上课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

41、能力想办法去解决。二、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1提问:看不到的电路我们怎样研究呢?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3教师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部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4教师讲解:这种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检测器。5让学生通过研讨,确定检测器的组成。6学生设计验证的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在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终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来判断暗箱的电路。7学生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电路活动。三、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中的电路图示。2小组间进行交流,引导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四、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1学生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2学生找出判断正确与否的原因所在。3学生说出自己的探究体会和验证后的反思。4教师布置在今后探究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4电与生活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生活中的用电现象做正确的评价;2.能够查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