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介绍.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95912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生平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杜甫生平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杜甫生平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杜甫生平介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杜甫生平介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杜甫生平介绍家世背景公元712年(壬子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南瑶 湾村。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 祖父杜审言。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 县。自杜审言至其父杜闲,再到杜甫,杜氏在巩县已是四代八十五 年。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 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 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 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 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2、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 千回”。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 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 ),回故乡参加“乡贡”。二 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 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天宝三载(744 )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 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 到齐州(今山东济南)。过了 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 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 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的漫游生活,

3、回到长安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 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 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 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 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 生活中。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 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 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 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

4、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 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 第,困长安”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 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 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 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 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 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 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

5、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 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 咏怀五百字。战乱流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 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 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 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 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 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 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 减轻人民的

6、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 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 爱国的热情。为官时期至德二年(757 )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 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 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 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 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至U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 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

7、叹和愤 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 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 复。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 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 )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元年(758 )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 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 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 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 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一一“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 回华州

8、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西南漂泊乾元二年(759 )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 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 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 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 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 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广德二年(760 )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 夕卜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 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

9、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 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 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 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 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 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 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 代管东屯公

10、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 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 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 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 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 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 千古绝唱。江舟长逝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 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 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 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 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 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 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 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 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