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市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47分)1. (8分) 按意思写词语。突然死去。_生意大,真的耳朵都快聋了。_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_坚决保持,维护而不松弛。_2. (8分) 看拼音,写词语gi fanglu lzhn lnku d_sn lnchun qzo lkn sh_3. (9分)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要_ 蹭_ 遇_ 跌_耍_ 增_ 寓_ 跃_4. (2分) 这是一条神奇的铁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神奇:
2、 )A . 非常奇妙 B . 奇怪5. (2分) (2018浙江模拟) 下列不是三国故事的一项是( ) A . 官渡之战B . 负荆请罪C . 草船借箭D . 三顾茅庐6. (2分)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上,正确顺序的选项是( )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眼泪,我几乎是被那滴眼泪惊呆了。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水,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到惊愕。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为没有感情,它们也就没有泪水。A .
3、 B . C . D . 7. (12分)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 山居秋暝是_朝诗人_写的。人们常称赞他的诗“_,_”。苏轼更是将山居秋暝中的“_”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 (2) 长相思中“_”写出了路途的_,“_”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恶劣。作者用两个“一程”和两个“一更”含蓄地表达了_。 (3) 渔歌子是_(作者)写的一首描写_季的词。全词呈现出“_、_、_”等色彩。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的生活。 8. (4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 (1) 关于清明的佳句我知道:_,_。 (2) 关于中秋的佳句我知道:_,_。 (3) 关于重阳的佳句我知道:_,_。 二、
4、语言表达 (共1题;共22分)9. (22分) 根据提示改写句子。夹竹桃把影子投到墙上。(改成“被”字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我特殊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修改病句)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茂盛的生命力。(修改病句)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姿态。(修改病句)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怪,十分有趣。(修改病句)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4分)10. (24分) 先按课文杨氏之子填空,再做习题。(1) 联系上下文,把内容补充完整。梁国杨氏子九岁,_。孔君平_,父不在,乃_。为设果,果有杨梅。_:“此是
5、儿应声答曰:“_。”(2) _为_ 设果。孔指_ 以示儿曰。(3) 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_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_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_(4)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打“”。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_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_(5) 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特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6、6) 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1. (15分)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
7、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 本文的论点是_。从第2自然段中可得知文章通过_、_、_这三事例来论证论点,这三个事例的主人公的
8、共同特点是_。(2) 文章告诉我们,要发现真理,就要_、_、_、_。(用文中四字词语填空) (3) 第4自然段引用华罗庚的话的作用是( ) A . 富于形象B . 增加说服力C . 富于启发(4) 第3,4自然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 举例论证B . 道理论证C . 比喻论证D . 对比论证(5) 第3自然段中说:“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个相类似的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论点。 12. (25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般若”读“b r”,智慧).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
9、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甲小偷,一直站在门口乙 , 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决不能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禅师丙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
10、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1) 文中甲、乙、丙三处所填写的词最恰当的一组应是( )A . 打扰 窥视 目送B . 惊动 窥视 护送C . 惊动 等待 目送D . 打扰 等待 护送(2) 文中的小偷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但我们仍可以清楚地看见他转变前后的心路历程。请结合全文填空。小偷初遇禅师感到_,在禅师的感召下,_,最后迷途知返_。(3) 作者对老禅师主要采用了_描写和_描写,塑造出禅师_的性格特点。也正是这种人格力量,唤醒了小偷迷失的灵魂,使小偷_(成语)、迷途知返。(4) 结合上下文,解释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绐
11、他。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5) 给这篇小小说加一个题目。五、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3. (5分) 习作。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会给人以启发,请从中选择一件,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把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写明白。题目自拟。提示:层次清晰,语句通顺,字迹工整。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47分)1-1、2-1、3-1、4-1、5-1、6-1、7-1、7-2、7-3、8-1、8-2、8-3、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2分)9-1、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4分)10-1、10-2、10-3、10-4、10-5、10-6、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1-1、11-2、11-3、11-4、11-5、12-1、12-2、12-3、12-4、12-5、五、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