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06078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案潮安县实验学校 辜黛玲一、教案背景: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联网搜集等方法搜集整理与蜜蜂有关的资料,广泛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关的知识;2、教师:互联网搜集相关图片、视频,做好PPT课件。二、教学课题:蜜蜂引路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课文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四、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2、 朗

2、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3、 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4、 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5、 表演法对个别词语,让学生模仿、表演进行体会。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2、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决。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

3、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二)、学习新课。 1 、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 、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简图。 3 、 点评,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4 、 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三)、学习第三段。 1 、 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 、 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用“ - ”划出你觉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 仔细观察 (四)、学习第四段。 1 、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

4、,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 、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 、 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 、 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 、 指导朗读此句。 6 、 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 、 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 8 、 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五)、总结全文。 1 、 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 2 、 (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 、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穿插“画一画,演一演,议一议”等环节,让学生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列宁的机智幽默,善于思考,养蜂人的惊讶,从而能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充分激发学生的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