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06217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林建源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小学科学教学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我认为只有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生命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慢慢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让学生懂得对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渗透 生命教育 一、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是一柄双刃剑。在获得更多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人们也在追求生命存在意义的历程中越来越迷失生命本身。尤其是近些年来,有关中小学

2、生自杀的报道时常见诸报。这些事例应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忽视了自身的逻辑起点?教育是否应该有生命的意识?“生命教育”是否值得探讨呢?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的原基点。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学会包容、接纳、欣赏他人,学会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并让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责任感,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使自己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孩童时期就开始实施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儿童认识生命的本质及其重要意义。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也应责无旁贷地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

3、重任。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有着活力的生命个体,作为文化载体的文本,记录着生命的跃动,也极富弹性和张力,这就使得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科学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这门学科的综合知识面广、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优势,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科学知识的传授,同时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二、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渗透生命教育 (一)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要讲究循序渐进,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

4、,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低年级学生要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等。高年级学生则要学会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并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自救知识等。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要求。如“我是谁?生命有何意义?”小学低年级,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喜欢自己;小学高年级,学生要了解身体生长情形,懂得同情关心,初步认识和体验生命可贵。(二)对于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要做到提炼统整在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要善于挖

5、掘教材的渗透点,研究渗透的方法。首先要根据科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了解和确定教材的各个章节中与生命教育有关的结合点,并把这些结合点都一一列举出来,作出合理的统筹规划,作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依据,这样在什么地方渗透生命教育,就有一个阶段性的教学计划,制定出一个基本的措施方案,做到了方向明确,目标清楚,心中有数,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然后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使生命教育在科学教学中能真正落到实处。如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和第2单元动物,学生可以通过对陆生植物(大树、小草)、水生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蜗牛、蚯蚓、金鱼等动植物的

6、观察和饲养,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怎样做到不伤害动植物,不影响动植物的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如何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在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第2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学生通过对凤仙花的种植和蚕宝宝的养殖,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进而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又如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第4单元我们的身体,通过对身体结构的学习,引导学生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电,学生对生活的静电、电路的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地用电。第3单元食物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如何辨别食物是否变质,怎样做到饮食卫生。(三)科学

7、课教学形式要做到灵活多样在科学教学中可以根据科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科学教师可以通过读、写、听等各种方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在渗透生命教育过程中,不能倾盆大雨,也不能从主观臆想出发,而是要紧扣教材的知识点,在保证完成知识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细水长流地渗透、滴灌,在“润”字上多下功夫,来实现生命教育渗透目标;也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演讲、小品、游戏、演习、看录象、查资料、做小报等形式,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

8、相处的重要性,这样培养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四年级上册身体的结构一课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让每位学生体验用一只手系红领巾很费时,很不灵活;再让学生体会如果一只脚不好,一只脚来回走路,很不方便,体会身体不易保持平衡。通过这些体验活动让学生知道身体左右对称是有很大作用的,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进而引导启发学生我们对身体有残疾的人要怎么做呢?采取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以及日后的做法,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身体残疾的人,我们不能去嘲笑他们,而要去帮助他们,一件我们做起来可能非常容易的事情

9、,但对身体残疾的人来说的话,可能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进而引导学生发扬人道精神、关心残疾、弱势族群。(四)科学课相应课外活动要做到延续拓展由于课堂教学本身所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内容广泛的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未必能一一涉及。而且生命教育又是形象性、实践性极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形式多样,富有实践性的课外活动正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渗透性教育的不足。第一、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种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并记录。科学

10、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在课外让学生选择一种易种植的植物或容易饲养的动物,在家进行种植、饲养,同时对这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长时间的记录,让学生知到生命的萌芽、发育、成长的不易,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使科学课外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生命的过程。第二、让学生体验生命诞生的不易。利用班会课,邀请医生来校为学生讲解婴儿分娩时的情况,或者观看婴儿出生的录像,引领学生走进生命的奇妙历

11、程,让他们了解生命孕育、诞生的艰辛,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同时也让孩子们走近母亲,体验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回报母亲,感谢父母给予生命,从而敬畏生命,明白幸福来之不易,用行动回报社会。第三、让学生体验生命的脆弱。让学生观看车祸事故录像体验生命的脆弱,或者建议学生参加亲人或朋友的葬礼,使他们感受失去亲人的痛苦。生命,对于很多情况,真的是太脆弱,就好像一张白纸,一捅就破,一阵大风就能吹跑卷起。但生命的内涵不仅体现为认识和珍惜生命,也体现在尊重和敬畏生命上,既要尊重和敬畏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和敬畏别人的生命。生命是神圣的,也是脆弱的。正是因为它的神圣和脆弱,我们才更应该加以珍视和眷恋。珍爱生命的

12、更高追求就是要有责任心、爱心,要让生命充实、充满生气。第四、结合当前时事或重大的节日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可以结合时事或重大的节日定期开展系列活动,如世界禁毒日等,请有关专家、学者给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或组织观看相关的录像或图片,或利用主题班会和板报等方式向学生宣传有关知识,使他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和关爱生命。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教师要开展研究,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实施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日常教师的人格魅力、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这种教育资源是活生生的、动态的。生命教育是人生的终身教育。我们呼唤全社会都共同来关注孩子们的生命意识,共同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积极因素来丰富生命教育内容,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随时渗透生命教育知识,把健康的生命观根植于学生的心里,从而使学生更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愿人人都关爱生命,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