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脊柱肿瘤诊断.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13605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6.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选)脊柱肿瘤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推荐精选)脊柱肿瘤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推荐精选)脊柱肿瘤诊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推荐精选)脊柱肿瘤诊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推荐精选)脊柱肿瘤诊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精选)脊柱肿瘤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选)脊柱肿瘤诊断.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1,大纲,脊柱良性肿瘤 脊柱原发恶性肿瘤 脊柱转移性肿瘤 脊柱肿瘤的鉴别诊断,2,概述,脊柱常见良性肿瘤:巨细胞瘤、血管瘤、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骨样骨瘤 脊柱常见恶性肿瘤:转移瘤、脊索瘤、骨髓瘤、淋巴瘤 脊柱常见肿瘤样病变:嗜酸性肉芽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脊柱肿瘤发生节段-Wistein统计,颈椎 7.3% 胸椎 40.2% 腰椎 22% 骶椎 30.5%,4,肿瘤在脊柱的分布-Wistein统计,椎体/附件约2:1 椎体良性/恶性约1:3 多为恶性 附件良性/恶性约2:1 多为良性,5,脊柱肿瘤的年龄特点,10-20岁:骨软骨瘤、骨

2、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肉瘤、骨样骨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10-30岁: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 20-40岁:巨细胞瘤 30-60岁:脊索瘤、淋巴瘤 50-70岁:骨髓瘤 转移瘤:40岁 血管瘤:任何年龄均可,40岁最多见,6,脊柱肿瘤的部位特点,骨巨细胞瘤多始于椎体,向椎弓、关节突等处发展,累及椎体多 骨软骨瘤常发生于脊柱后柱结构,横突及棘突最常见 骨样骨瘤通常位于椎体后半部,尤多见于椎板,峡部及关节突。 血管瘤常累及椎体,少数累及椎弓,也可原发于椎弓 成骨细胞瘤好发于椎体后部的附件,椎弓部易先受累 转移瘤位于椎体中线一侧,常累及椎弓和椎板 脊索瘤 好发于脊柱的两端近中线部位(骶尾部及上颈部)

3、骨髓瘤 累及椎体,早期多不累及附件 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先侵及椎体后部结构,多不累及附件,7,脊柱肿瘤的检查方法,常规X线平片: 优点:简便,价廉,观察全面 缺点:重叠,密度分辨率低,早期或小病变易遗漏,8,CT检查,优点: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易发现微小病变;三维重建技术直观显示病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临床医师认同度高 缺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价格相对较高,9,MRI检查,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易 发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率不如CT敏感,10,脊柱良性肿瘤,11,骨巨细胞瘤,可能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 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用大 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软组

4、织包块,刮除术后复发率高,12,骨巨细胞瘤CT表现,病变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可侵及邻近椎体,无成骨现象 正常骨分界清晰 有或无硬化带,有或无分房结构 突破皮质+软组织肿块侵袭性 多房+骨壳完整+边缘硬化非侵袭性,13,骨巨细胞瘤MRI表现,MRI上显示等、低信号的病灶,14,脊柱血管瘤,比较常见的椎体良性肿瘤 多发生于青壮年,以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多见 病理学表现为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及扩张的血窦,是错构瘤的一种,15,脊柱血管瘤X线表现,腰2椎体血管瘤,椎体横行骨小梁吸收 纵行骨小梁增厚 呈栅栏状,蜂窝状,皂泡状,16,脊柱血管瘤CT表现,胸12椎体血管瘤,椎体呈圆点状、花纹状改变 病灶呈低密度

5、溶骨区,境界清晰 增厚的骨小梁呈多数圆点状高密度, 骨皮质完整 周围无软组织肿块,17,脊柱血管瘤MRI表现,增粗的骨小梁T1WI,T2WI均呈低信号,18,成骨细胞瘤,41%50%发生在脊柱 病变多位于脊柱的后方,尤以椎弓根最先受累 病变早期表现为局部疼痛,根性放射痛,夜间疼痛,但不加重,19,成骨细胞瘤CT表现,脊椎附件膨胀性病灶 病灶易累及软组织 约50%有钙化,骨化 病灶周围骨增生不甚明显,20,成骨细胞瘤MRI表现,T2WI不均匀混杂高信号,21,动脉瘤样骨囊肿,一种良性单发骨肿瘤,特点是瘤内有均匀泡沫状透亮区 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小梁

6、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22,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颈6囊状骨性破化区,23,动脉瘤样骨囊肿CT表现,颈6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毛糙变粗,内有骨性分隔,24,动脉瘤样骨囊肿MRI表现,病灶具有多信号特征 膨胀分叶状多房或单房性改变,25,脊柱原发恶性肿瘤,26,脊柱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 具有以下恶性特征: 位置深在 浸润性生长 偶可发生转移 不易彻底切除,27,脊柱脊索瘤CT表现,椎体破坏,伴有骨化,椎前软组织肿块,28,脊柱骨髓瘤,起源于骨髓腔,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占95以上 好起源于椎体后部,更易累及椎弓根,常伴较大软组织肿块,29,脊柱骨髓瘤X线表现

7、,颈6椎体密度减低,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30,脊柱骨髓瘤CT表现,病灶呈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位于椎体内,31,脊柱骨髓瘤MRI表现,病变呈弥漫性灶状、夹杂正常骨髓信号,32,脊柱淋巴瘤,是较少见的结外淋巴瘤 好发年龄为50-60岁 可压迫脊髓,33,脊柱淋巴瘤CT表现,穿凿样骨破坏,骨密度增加,34,脊柱淋巴瘤MRI表现,病变侵入椎管,但不累及椎间盘,35,脊柱转移性肿瘤,36,脊柱转移性肿瘤分类,溶骨型 成骨型 混合型,37,溶骨型转移瘤,椎体呈虫蚀样破坏伴压缩性骨折,早期累及附件,椎间隙保持正常 常见于乳腺癌和肺癌的脊柱转移,38,溶骨型转移瘤X线表现,胸10溶骨性改变伴压缩性骨折,39

8、,溶骨型转移瘤CT表现,胸3、胸4椎体呈虫蚀样破坏伴压缩性骨折,40,溶骨型转移瘤MRI表现,T1WI偏低信号,T2WI偏高信号,41,成骨型转移瘤,多见于前列腺癌脊柱转移 溶骨型转移放疗后也可呈骨硬化征象,42,成骨型转移瘤CT表现,椎体前方高密度硬化灶,43,成骨型转移瘤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4,混合型转移瘤,兼具溶骨及成骨改变,45,混合型转移瘤CT表现,溶骨灶中存在成骨,46,小结,常规X线多为CT和MRI补充,全脊柱负重X线有助于评估脊柱平衡和稳定性 CT和MRI有助于评估骨内病变的程度和软组织累及的范围 CT空间分辨率高,是评估脊椎内病灶程度的精确手段,精确显示松质骨和密

9、质骨的破坏程度,评估椎体塌陷的风险 MRI组织分辨率高,显示病灶内组织成分和肿瘤基质 MRI有助于显示病灶在椎管和硬膜内外的情况,47,MRI新技术,常规MRI序列与脂肪抑制技术鉴别椎体脂肪堆积,脂肪瘤及其他不含脂肪成分肿瘤(如血管瘤)的鉴别,48,MRI抑脂序列,T1WI,T2WI,抑脂序列,49,MRI新技术,常规MRI序列与新序列结合(SEMAC)可显著减少以往金属植入物带来的伪影,可应用于术后的评估,50,MR新技术,脊柱肿瘤术后复发图像,51,脊柱肿瘤的鉴别诊断,骨质疏松型骨折和病理性骨折,52,骨质疏松型骨折,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小梁破坏,皮质骨变薄,骨骼脆性增加,应力低

10、于骨折阈值,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 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53,椎体后上或后下部分向后移位 椎体内可见骨折线 脊椎普遍性疏松,骨质疏松型骨折MRI表现,T1WI,T2WI,54,病理性骨折,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 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 正常的骨组织被肿瘤组织所破坏和替代,不能承受人体的生理负荷,发生骨折,55,病理性骨折X线表现,直肠癌患者,腰3椎体骨折,56,病理性骨折CT表现,椎体破坏,膨胀,累及附件, 有硬膜外软组织肿块,椎弓根破坏,57,病理性骨折MRI表现,T1WI上弥

11、漫性信号降低,T2WI上信号 不均匀增高,58,MRI新技术,MR弥散像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反映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移动,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反应了体内局部水分子的弥散能力。 该序列可以用来辅助鉴别诊断骨质疏松型骨折和病理性骨折,59,MRI新技术,骨质疏松型骨折:骨髓充血水肿细胞外水分子增多ADC增高DWI表现为低信号 病理性骨折:肿瘤细胞增多细胞外容量降低ADC降低DWI上表现为高信号,60,MRI新技术,脊柱良性压缩和病理性压缩在DWI上的信号差别,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急性良性压缩骨折ADC值(4.560.5)10-3 mm2/s;病理性骨折ADC值(2.080.7)10-3 mm2/s,统计学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61,MRI新技术,骨质疏松型骨折, 低的DWI信号,高的ADC值,62,MRI新技术,病理性骨折, 高的DWI信号,低的ADC值,63,总结,病史结合部位、年龄归类影像学诊断 掌握原则和典型改变,解决“大多数”问题。注意异病同影和同病异影,64,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