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质量密度的测量》专项训练 (含答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14530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质量密度的测量》专项训练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质量密度的测量》专项训练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质量密度的测量》专项训练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质量密度的测量》专项训练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质量密度的测量》专项训练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质量密度的测量》专项训练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质量密度的测量》专项训练 (含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质量密度的测量专项训练林红同学为了测量某物体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A.如图甲所示,将适量水倒入量筒内,读出其体积V1;B.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物体系住浸没在水中,读出其体积V2;C.如图丙所示,将物体从水中取出,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D.计算物体的密度。(1)小勇同学提醒林红,在图丙中操作有误,这个错误是。(2)林红改正错误后,天平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丁所示,则物体质量是g。(3)小勇再次提醒林红,如果不考虑细线的体积,这样测量的密度结果比真实值要 (选填“偏大”“相等”或“偏小”),原因是。林红同学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2、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选填“左”或“右”)调。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2 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 g。(2)如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O点,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再次平衡时情况如图丙所示,则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g。(3)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O点,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4 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cm3。(4)根据所测数据可以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g/cm3。(5)

3、由于取出鹅卵石时会有水带出,将导致所测密度偏。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实验。(1)第一小组同学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天平、量筒、烧杯等,她们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天平放置于水平桌面上,观察到天平是_(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 (选填 “左”或“右”)调节,直至天平横梁平衡;将待测液体倒入空烧杯中,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1=92.6g,然后将烧杯中适量的待测液体倒入空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为V=_ mL, 再次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剩下待测液体的总质量

4、m2=59.8g,则量筒中待测液体的质量为_g;通过以上步骤,测得这种待测液体的密度为_kg/m3;(2)第二小组同学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细线、体积为V0的物体等,他们的方法如下:将物体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丙所示,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然后将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浸没到装有待测液体的烧杯中,如图丁所示,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该组同学测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_(请用 F1、F2、V0、g表示)。林红同学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到实验室用器材进行了测量。(1)林红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过程如下: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

5、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 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g;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g/cm3。(2)实验中林红想如果没有量筒应该也可以完成实验,思考了一会儿后,她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水表示)、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水的质量m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早餐奶的质量m2。请你根据林红测得的物

6、理量写出早餐奶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一次课外小组活动中,小明同学做“测石块密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没有砝码)、量筒、水、两个相同的烧杯、塑料绳、小石块(不吸水).请帮小明完成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移动;(2)将一只空烧杯和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_,直到天平重新平衡;(3)_,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4)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V1;(5)用塑料绳系住小石块,使其浸没在量筒水中,读出水面所对的刻度值V2;(6)石块密度石_.(水的密度用水表示)【拓展】实验中,小明

7、测得的石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填“偏大”或“偏小”);将水换成某液体,重复第(2)、(3)步,并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则该液体的密度用水及相关已知量的字母表示为液_.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填“右”或“左”)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g,酱油的密度为_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填“偏

8、大”或“偏小”).(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将一个烧杯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已知水的密度为水)林红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她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cm3。(2)用托盘天平已经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 g,则矿石的密度是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导致

9、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A.向左调平衡螺母B.往右盘中加砝码C.从右盘中取出最小的砝码,向右移动游码林红同学用天平、大烧杯、小烧杯和水来测量一石块的密度。(1)在使用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请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线处(2)天平调平后,林红测出了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石块的质量m=g。(3)因为石块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

10、林红用以下方法测量石块的体积,操作步骤如下:A.测出空的小烧杯的质量15.0 g;B.把装满水的大烧杯和空的小烧杯按如图乙所示放置;C.把石块缓缓浸没入大烧杯中,大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烧杯;D.待溢出的水全部滴入小烧杯后测出小烧杯的总质量是34.4 g。(4)林红计算出石块的密度石=kg/m3。(5)小月认为林红测量体积的方法麻烦,她认为可以把小烧杯中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直接读出石块的体积。你认为采用的方案可以使测量误差更小。(6)林红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右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7)林红在实验中找到了自信,她用一只有颈的圆柱形塑料饮料瓶和一桶水、

11、一把刻度尺就巧妙地测出了食用油的密度。她的操作步骤如下:A.剪去饮料瓶的上部,保留圆柱部分,测出圆柱的直径d;B.瓶中放入几个石块和少量水,使水没过石块,将它放入水桶中,使它浮在水面上,测量露出水面的瓶高h1;C.在瓶内注入一些待测的食用油,测量瓶内水面上的油层厚度H;D.再次将瓶子放入水桶中,使它浮在水面上,测量露出水面的瓶高h2;林红为什么要在瓶中放入石块?;倒入瓶中的食用油的体积是V=;食用油的密度油=。(用实验中的物理量d、h1、h2、H和水的密度水及表示)答案解析答案为:(1)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2)33.4(3)偏大由于先测体积,物体从水中取出后沾有少量水,使测得的质量偏大。答案为:(1)左(2)161.6(3)52.4(4)2.5(5)小答案为:(1)等臂;(2) 右;(3).40;(4).32.8;(5)0.82103;(6)答案为:(1)平衡螺母40421.05(2)答案为:(1)右(2)右盘内放相同的烧杯,并在杯内加水(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6)【拓展】偏小答案为:(1)0刻度线左(2)451.125103(3)偏大(4)装满水水答案为:(1)70(2)2.5103偏小(3)C答案为:(1)ACB(2)58.2(4)3.0103(5)林红(6)仍然准确(7)使饮料瓶能够竖直漂浮在水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