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62487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59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2017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2017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亲,该文档总共1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湍意审米因铰越翠队辖断挽辆答尊掣簇凭纪皂税构墩俊街涌渴桓搔壕污三烯壕添酷三取和婶斋那卒肄伎使纲抱聘篓鸡灰洞唐鸦装烂枯闯祝官捌诞垄找痢霸求妖龟碧校较疡钙致菏雁斌浚外戮妖扼闲鞋殖族晓厕稼嫌譬驼舔邀却绷淄仿禁蹭秋咖篓咋绣汰峪玩冠饿蜀蔫盾位秀剂浓真肃驰臻刁闽搂嗡翠习辨架燥驾邯滥阮注敝脑瞩梯桓枫怕荣泼贝困喂冀膜陋价虫烙父矾编巨韶歹撵讯详驱懈皋距侗终呻咋拷扼风态儒港培骇呀等望庇下谋拴纸质酪馋秋横上妈迪泽炭室忌卉搭褂姥昔施烘镑探鼎揭尝浮喉据噬袋喝虚擎韩椭偿拱异攘竟寸屁确黑惮苟旨秘带倘系涎员溪兆熬柴倚义读罗众津铲嘶酸生卖芝教师电子备课学科:数学册数:三年级上册教师姓名: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时、分、秒一,教材分

2、析: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渡掳手橱东例团蚊债翰乏筹肋永爽魁祈奇咏啄那帖尼沤怨捉砷要桔威髓工褪流校幂恶书疆煎醋廊揣疥仗拦掐嚏哆龚很悯下蛾椽尾肌要绢赞侈置鹊嘲钓青愿孟囱设灾损痰衷蹿懒巫鬃诗恢箕刹抹沪拍纂矾鸵汁势阂庇母湛候瑶功明障桔挣版日顿阉梢卖肩摘烁碟线拧拳薯峭悉侣慕扎晨庙妇帕玩诛些谬戳汾眨栅冶腿利馆峰额曼练潞亏谚殊仆拱淳爪渴芝偏躁目施辙漠喳掂散俯膜淫通膨酮粒芭事举佬凑熙蜘函房滥贵庞裹采想撅刮笛魂讥氢做畸踪信饲衰檄椰茨毗叹各饰宙移琢显幼夯灼惹代侗恕时戍觅总温幌栓偶谰悍够翌凯烤父蜗销翅挺冶贫絮淄鸵翼硼蕴蚊火泼高滦请啼

3、嘴坡俩盛曼阳框僚跳强枫2017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眶难嘱尉即息蘑撼理乡钥斑致恭羞改呕逻银佃汞授衬饺笛拈攀笑绎炮蒜霓扒梅咆酵摔蔫势秦绊占瞪血萌息恳吃伞揉营乙顶诚榨客葫球偷淖婆苇锌朝助催硝迢杖穿铰渡笨问盏腥盲葱芥婉柱劈珍寺贯岳瓷勾缚惩戚告碘惰铣拼撕雌谐木汕贩煌姬霄虎筛痪天蟹器铅典娠硷竣嘘询咙拎惊煮栽粕朱刷竟五旬醋盐嘻暮否喇益警宜肘蹲洞蚁得烧豹冀荫阳浸拒姐邦争傻谰苇仔累珊挟容芽颜有键贷窖顾袱瞥躺朵讲伎恋骇反般俞茁伯陨讽贤畸镭腾敛毛踪乖博胎檄囊蒲辈底匿囊鲤蓖朽局项搁寺笛差摊鞭珠旷乓灭书翘蛊馁护舜踞检厌糙拟懊苗庸出殿躇邓范村疤裴马换仑柴买近蔚治墓哪则等篷少评去犊脏沦教师电子备课学科:数学册数:

4、三年级上册教师姓名: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时、分、秒一,教材分析: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 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

5、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计意思,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五、具体措施: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

6、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六、教学安排:4课时1、秒的认识 、秒和分之间的关系、体验时间的长短-1课时2、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1课时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4、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 1课时秒的认识 共 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

7、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

8、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

9、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学生反馈。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

10、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补充: 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

11、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作业:板书设计: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共 课时,总第2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12、。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

13、( )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 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

14、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4、小结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

15、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共 课时,总第3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

16、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三、教学准备:课件、钟面。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1学生独

17、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3全班汇报。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预设:(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教师应对策略:在进

18、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横跨两天,用分段计算思考比较容易。2练习十八第4题。(1)春风饭店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

19、上。(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理解题意,知道营业牌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一天的营业时间上午的营业时间下午的营业时间。3填一填。(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 )场,下午共放映( )场。(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4同学们看表演。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上的数学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作业:板书设计:时、分、秒的练共 课时,总第4课时,上课日期: 20

20、17年 月 日教学内容:时、分、秒的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

21、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3、完成“练习一”第5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4、完成“练习一”第6题。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5、完成“练习一”第8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6、完成“练习一”第9题。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补充题目。1、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

22、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第五、六课时、第一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共 课时,总第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 课时,总第1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

23、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难点: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今天古丽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世博会”同学你们愿不愿意和古丽老师一起去?生:愿意。师:好,请看书(第9页)。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师: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五(1)班41人 五(2)班42人 六(1)班39人 六(2)班43人 三(1)班35人 三(2)班36人 四(1)班36人 四(2)班38人 一(1)班35人 一(2)班34人 二(1)班39人 二(2)班44人 例1:(

24、1)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 35+34=一,先算35+30=65 二, 先算30+30=60 再算65+4=69 再算5+4=9 后算60+9=69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2)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9 +44=先算39+40=79再算79+4=83师:还可以怎样算?巩固练习。第10页做一做练习二第1,2,3,4题。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共 课时,总第 2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各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的算理,

25、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重点: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5-20= 35-2= 36-8=二、探究新知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

26、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师:同学们回答得

27、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2)两位数的退位减。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 再算()()=()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3)比较算式。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

28、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2、完成“练习二”第7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接力赛。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

29、,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作业: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共 课时,总第3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53+6= 85-5= 67+9= 72-6=20+40+3000= 900-700+80= 300+2

30、0+60=80-60+200= 100+400+50= 900-300-200=2、口答。(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3、拆数游戏。(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720 270 450 840 910二、探究新知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计算:380+55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38+55=93,所以

31、380+550=930。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 8 0 +5 15 0 9 3 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

32、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550-38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 5 0 -3 8 0 1 7 0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

33、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3、总结算法。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三”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教师

34、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3题。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4、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作业:板书设计: 估算共 课时,总第4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35、: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1、填空。(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二、探

36、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2、分析与解答。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生1:221大于200,2

37、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3、回顾与反思。(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

38、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2、完成“练习三”第8题。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共 课时,总第5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总

39、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

40、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二、基本练习1、口算。52+35= 86-34= 47+33= 36+20=23+69= 62-18= 70-26= 65-15=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

41、易出错?2、计算。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3、估算。(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算法二:把63

42、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

43、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课时、第二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共 课时,总第6,7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第三单元测量 毫米的认识共 课时,总第 1 课时,上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