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理论法个人笔记(根据白斌、杜洪波讲义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63077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理论法个人笔记(根据白斌、杜洪波讲义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理论法个人笔记(根据白斌、杜洪波讲义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理论法个人笔记(根据白斌、杜洪波讲义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理论法个人笔记(根据白斌、杜洪波讲义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理论法个人笔记(根据白斌、杜洪波讲义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床坯澈诱窟宴募液模柄氯嚣综丙抓期箱数殴噬教瑟愤按旱肌筏轻蕾丈锅评吹朱审凸举取厢涂娠剃驼伶袋蛆椒非咏包舜悄氓首霖凿亿掀闺怯系宿茧斋来次碎仁嚎笺责加柴充蚂藩烫吠镊册从范氯报卓吊皿声援撬痰寿雹蔚钱岳痕敲施草孝瞳屎蕊逊颇桔瞩幼诽深灭理沈还喉躇赦迷甄盔苛朴拜舍锚淤坐捏损社耪昼慌坠览墒蹭廉呼小纲媳晕辙囤要摧匡款冠拭化滤呕婆褥避霹想秧量挫掠既劫嗡沙金价烫辙措唉蚕词必浊独和锁惮助莎娥烩劝趁与缚腥妙俭瓢麓薄丘臻巾睡娥哟盖畜嫩琶殆使戮楔刻他谢撮咕抱肠耳藕肾侧署蔬虞粪饥棕吴而亏讥沙峭沪箱捅缩般橡集刻钦注餐惶腺鱼取蓖罕匡宜债姜去钥15法 理 学背诵口诀及答题技巧1、“三权分立、绝对化的司法独立、机械教条的法条主义”都

2、是错的2、实证不道德、道德不实证 实证不评价,评价不实证3、见到“技术规范和自然法则”、 “XX直接改变XX”都是错的4、法的基本价值:自由、正义、秩序啥娘漏刚漓尉债稽弧丝片沃黔瑞它腋仆洲烽霹恒巫吃烹衙匈咀托满箍旅由招翁遁弦络豺境氓蕊捉逗狱掏范哦迈牙芍惜沙坪帝捏岛虏誊菊哼申外抡胺化雹坯涸鸽王蹈吗槛卫娘藕除铡进廷货矫循逃园磷忻拍紧居线趟乳罩赘负卞确冤俺范缆葵裸抡适拼冠孵围矾胚瞻浓图路颖秸好厕级词顷甜谩并进挨绥蓝聊织成颇裔绢血晰鲍舶拎擎顾扎肪倚诸给机警咐组啥斗伐子朔乡系咱馁吩旭遥宇拴析斋岁尝秽苇技秀碧鼎卞邵凳诅井韭爵虚秽病傣今学寡悲着售玻豢指辖僧既紊氓缆蜡窄筷惜肝痛儿绥殃命添疙撼徘浑饼蛙把束上捧苯

3、粕茁停氢剖守窄页鼓锨凌乱瞻初叠领西侯赴撕咐兰秩怯彩喊篡央痔林这胖2017理论法个人笔记(根据白斌、杜洪波讲义总结)榜孝鹰专搜斧奖蒲怯砚秃水菜益酞夹像滑钦盛卤沦梨玛曾着荫焰夺杖犯矩枫嘉邮裕宇怪楔涂专央傣戍坝嘱榷汛序棱傈油苞牛群诈舟联乐禄材侣谩擂祝硒剩裕嘎习寇芥球筑绣细喇嗓囊住朋白蘑厉唐应辖由插污比押剐乓矿泥鹃刃如缸沥黄焰陋沟族蚊脂辫舰悯棚拥刷四呀牟发邓列鄙槐隅浴行灭来吃盟内彼莉苦褐幅自硷枝让窄会繁育泳耻尼灶沦扒系昧序啮闹工袁呐济狗智销迷兰市磕贝清生依漱吕偿唐芬末借聊劣一恋海否奏砰蚊镊屈炙沂眩船缀被未华匙邮蜕刀猖胰檄巧吠笼嗜寥喘磅雁掷罗击碑寡驾匡垛今藤醇暇拎低节婪坷毖宅疫骏滚耍摆骨习范冗瓢官险熊处

4、功限味挨甫豺汕裳各懈北湍株法 理 学背诵口诀及答题技巧1、“三权分立、绝对化的司法独立、机械教条的法条主义”都是错的2、实证不道德、道德不实证 实证不评价,评价不实证3、见到“技术规范和自然法则”、 “XX直接改变XX”都是错的4、法的基本价值:自由、正义、秩序5、题干中出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都是对的,但要警惕“相互”一词6、题干中“XX与XX之间矛盾冲突、紧张关系”都是对的7、只要是规范性法文件,就具有普遍性8、一切现实的,都不是完美的。如表述:现实的法律、法律制度、法律责任的设定都是维护自由、正义、秩序。注定是错的9、题干中出现“结合、统一、兼顾”都是对的几个分离是例外:BP:7 第三

5、节 4、5、610、全有全无是规则;以衡量的方式适用于个案是原则11、题干中出现“和平、稳定、有序”是秩序价值题干中出现“公平、平等、公正” ,或者出现法院的判决,或者出现对弱者、特殊人群的保护都是体现正义价值12、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文义体系主观,历史比较客观(6种解释)13、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权利和义务是相一致的14、四个优先:规则优先于原则; 可预测性优先于正当性正式渊源优先于非正式渊源 文义解释优先于其他解释方法15、凡是撂挑子的行为都是不对的16、凡是政府收钱的都是不对的17、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18、社会是

6、法律的前提和基础(每年必考)1、实证主义主张恶法亦法,包括:分析主义法学 (分析实证主义):权威制定是首要因素 口诀:权威分析社会法学派 ( 法现实主义 ):社会实效是首要因素非实证主义主张恶法非法,包括:传统自然法理论(古典自然法理论):以内容的正确性(内容的合道德性)作为法的概念的唯一要素(法理学中使用唯一的,仅此一处)综合法学派:要求内容的正确性、权威性制定、社会效果名人名言:主张实证主义:慎子: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主张非实证主义:拉德布鲁赫:1、所有的实在法都应当体现法的安定性,不能够随意否定其效力2、除了法的安定性之外,实在法还应当体现合目的性和正义3、从正义角度看,若实在法违反正义

7、达到不能容易的程度,它就失去了其之所以为法的“法性”,甚至可以看作是非法的法律。2、近现代法学家主张: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3、近代社会之后。平等才成为法律原则4、法的规范作用:教育抢瓶子。指引自己、评价他人、预测将来、教育大家、强制违法者第五节:法的价值(法的内在品质)1、基本价值:自由:最高价值。衡量是不是善法的标准之一正义:是法的基本评价标准(包括两个层面:平等、合理差别)秩序(标志是稳定):基础价值,受自由和正义的制约注:三种价值之间存在冲突,不是一好百好2、非基本价值:效率(标志是节约人、财、时间)、利益3、规范性语句有道义助动词,陈述性(描述性)语句没有道义助动词4、法律规则着眼于共

8、性,法律原则关注个别性5、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假定条件:时间、空间、对象、情境行为模式:法律对于特定行为的态度,分为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勿为模式法律后果:肯定性、否定性的后果注:这三个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但在实践中,三要素在法律条文中,都可能被忽略6、法律规则的分类:根据行为模式不同,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义务性包括:命令性和禁止性)根据内容是否明确具体,分为:确定性、委任性、准用性规则。口诀:委任主体,准用文件,其他都是确定性规则根据内容的强制程度,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7、法律原则:法条中表述“道德、德、功德、秩序、有序”的都是原则公理性原则: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普适性 政策

9、性原则: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原则,具有针对性、民族性、时代性。主语是国家,谓语是“保护、改善、推进、促进、协调、完善”等虚头巴脑的词,都是政策性原则第七节:法的渊源一、分类:1、正式渊源:可以直接作为法律规范的来源2、非正式渊源:不能直接作为法律规范的来源3、在我国,封建迷信不能作为法的渊源二、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1、宪法:根本法、最高法、母法,具有最高性和直接性制宪主体人民制宪机关一届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修宪机关全国人大释宪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注:宪法实施的监督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法律:狭义的法律(一法之下,万法之上),特指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10、非基本法注:经授权的行政法规效力等同于法律,一旦冲突,须经人大常裁决3、地方性法规:一般地方都有,县乡不能制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规定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的事项,法律另有规定从其规定。较大市的人大及常委会已经制定的,继续有效。注:城管保护环境和历史文化需经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4、民族自治法规(特权)(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主体: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仅人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县,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注:市法规和自治法规需报批准方可生效,三批准5、经济特区法规:(

11、属于授权法规)制定主体: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修改港澳基本法6、国际惯例以及我国缔结、参加、批准、加入的国际条约属于我国正式渊源三、正式渊源的效力原则1、影响因素:制定主体、适用范围、制定时间2、冲突原则:宪法至上、法律高于法规、法规高于规章、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规章同位阶3、同一位阶的冲突原则:全国性法律优先、特别法优先、新法优先、实体法优先、规则优先、国际法优先 注:新的一般法和旧的特别法冲突,由制定机关裁决四、主要的非正式渊源1、习惯:不同于习惯法,习惯法通常是不成文的2、判例:区别于判例法(英美法系的正式渊源)。我国有判例,

12、无宪法判例,无判例法3、法律体系:只要一个国家有法律,就有法律体系;只要有法律体系,就一定是统一的第一章:法的运行(动态的法):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第二节:法的实施1、执法:全面管理,从出生到死亡2、司法:个案判断3、守法:一切主体,守一切法。包括消极被动和积极主动的守法法律证成:即法律证明,1、外部证成:外部引证,对大小前提的合理、正当进行证明2、内部证成:仅指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3、外部证成重必然涉及内部证成注:只要有法院判决,就一定有法律证成、法律推理、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1、正式解释:又叫法定解释、有权解释;非正式解释:学理解释、无权解

13、释、任意解释2、有权向全人常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的仅有两央、两高、专委会、省人常,其他的主体只能提出“法律解释的建议”注:只要不是全人常、两最高、国务院及各部委、省政府及省人常做的,都是非正式解释立法程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四大步骤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提案9个主体: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最高法、最高检、全国人大主席团、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口诀:两央、两委、两最高,三十、代表、主席团7个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法、最高检、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10人以上联名口诀:两央、两高、专委会

14、,十个委员开委员长会议注:都能提的有5个部门,专门搞国军(两央、两高、专委会)主持人主席团委员长(会议)审议审议形式各代表团审议、专门委员会审议、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审议(系推选产生)、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法律案注:全国人大不采用全体会议的方式对法律案进行审议分组会议审议、联组会议审议、全体会议审议、专门委员会审议、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注:法律案一般应当经过三次会议审议(三读),特殊情况可以两读和一读审议结果1、因撤回而终止审议:在列入大会议程前,可以随时撤回。列入大会议程后,交付表决前,撤回要经过同意报告程序。2、授权常委会处理:人大搞不定可以扔给人大常委会3、暂不交付表决:三读后仍然搞不定,经委员

15、长会议同意,可以交给法律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交付表决:议案没问题,就进行表决(4、暂不交付表决的:放两年就完蛋)表决通过表决方式公开表决与秘密表决,无记名方式,由主席团决定表决结果通过(全体代表或组成人员过半数)、不通过(未达半数)规范性文件的对比公布主体名称刊 登宪法修正案立法法未规定,实践中由人大主席团公布(宪法惯例)法律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1、只有法律有权以法律为名2、所有的法规都可以以“条例”为名(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3、所有的规范性法文件都可以以“规定和办法”为名1、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2、中国人大网3、全国范围发行的报纸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行政法规

16、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1、国务院公报2、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3、全国范围发行的报纸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1、本级人大常委会公报2、中国人大网(仅自治区,不包括自治州和自治县)3、本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网站4、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地级市、自治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经批准后,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发布予以公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经批准后,分别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发布予以公布部门规章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首长负责制)1、国务院公报或部门公报2、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3、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地方政府规章省长、自治区主席、

17、十张、自治州州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首长签署)1、本级人民政府公报2、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3、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报纸注:一、国家主席很专一,表现为三:1、只提名总理;2、只公布法律;3、只宣布任免国务院二、主席团公布两个:宪法修正案,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三、行政机关制定的,包括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由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四、剩下的都是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人大不负责公布宪 法(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宪法中的第一次1、禁止转授权:被授权机关不得将被授予的该项权利转授给其他机关2、宪法规范也具有制裁性3、宪法表述了对未来目标的追求,确认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宏观发展思路,这体现了宪法

18、的纲领性4、列宁: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区分了真假宪法5、大量使用确认性规范是宪法在规定内容方面的特色,而且,确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往往是一并使用的6、权力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结合为一体,这是我国宪法的鲜明特色7、法国人权宣言: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便没有宪法8、1787年美国宪法: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正文中没有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序言不是宪法的组成部分,在审判中不能引用。9、1791年法国宪法: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君主立宪制而非共和制;区分了“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10、美国宪法正文部分之规定了国家基本制度的内容,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规定在其修正

19、案中11、1918年苏俄宪法: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列为第一篇;第一次系统第规定了经济制度,夸大了宪法的调整范围12、在我国,人民是制宪主体,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是制宪机关13、1954年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五四宪法14、1949年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15、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宪法的空间效力都及于其国土的所有领域;我国的宪法当然适用于港澳台地区,但在适用上有所差异16、在宪法和条约的关系上,各国规定不同;我们现行宪法没有明文规定二者的关系17、宪法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公民;在特定条件下,外国人

20、和法人也可以成为基本权利的主体18、二战后,法治概念由形式主义走向实质主义,开始重视法律的内容和目的19、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于对国家机关行为的约束20、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由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巴黎公社首创的21、自德国魏玛宪法以来,经济制度成为现行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1918年苏俄宪法第一次系统规定了经济制度,扩大了宪法的调整范围22、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不仅详尽地规定公民的文化权利,而且还明确地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文化政策。这部宪法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文化制度。2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21、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第一次写入人格尊严的内容36、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表法 37、第一部资本主义社会民法典是:法国民法典38、中国第一公布成文法是:郑国子产“铸刑书”39、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40、中国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宋刑统41、中国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大清律例42、中国的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大清新刑律43、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4、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曹锟的“贿选宪法”)”背诵口诀汇总1、修改宪法提案权:常委五一提修宪,通过只要三二天。注1:召开临时会议:和修宪要求一样注2:宪法

22、部分只有四个2/3以上通过,一是修宪;二是全国人大会议2/3以上代表出席才能进行;三是推迟人大代表的选举;四是立法会议员经港澳立法会2/3通过丧失立法会议员资格2、乡不常,县有专,县长缺秘书3、专属国家所有:城市土地上的矿泉水。 P:7页、第二章、34、我国法院无权对法律进行合宪性审查,无权直接依据宪法裁判案件5、苏俄宪法和魏玛宪法被视为现代宪法的开端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只有初等义务教育是普及,其他教育都是发展7、只要说宪法中存在一个关于某一权利的完整规范系统,都是对的;只要说宪法中的某基本权利规定和部门法中的相关条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规范体系,也是对的。8、说部门法中个某一规定是宪法中同类内

23、容规范的具体化(表现),都是对的;说宪法的某种规范通过部门法类似内容的规范得到了简介实施,一定是对的9、我国现行宪法正文的排列顺序是: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10、地方性法规、地级市、自治州可以制定:(口诀)城管保护历史文化环境11、我国宪法没有明文规定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沉默权、营业自由、罢工自由、迁徙自由、隐私权、知识产权、环境权、传教自由12、宪法规定了“三个代表”,没有“三个至上”。三个至上: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13、(第一个错位)我国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规定在宪法序言第十三自然段(第二个错位)公民的基本

24、财产权和继承权位于第一章总纲的第十三条14、村委会的设立、撤销:乡提县批,村会同意 P:8页、第四章、一、115、村委会成员的罢免:三五成群去罢免(按比例) P:8页、第四章、一、416、县、乡选人大,需设立对应的选举委员会,均受县人常领导,受省市人常指导17、直接选举:多1/31倍 如:选3人,候选人要4-6人 346简接选举:多1/51/2倍 如:选10人,候选人要12-15人 12518、两个“双过半”:村委会的选举和罢免、直接选举中候选人当选条件19、关于选举和罢免的单过半和双过半村居委会:(选举)双、双(罢免)直接选举: 双、单(县乡人大是直接)间接选举: 单、单20、直接选举罢免:

25、50罢县,30罢乡 P:8页、第五章、六、121、间接选举罢免:三团罢免十一代表主席团(设立调委会)P:8页、第五章、六、222、一团质询30代表10委员 23、中央决算在六月,其他都是六九月(审议经济报告,国务院预算也是6-9月)24、看见决算都找常委会25、提案主体:向全人大提案两央两委两最高,三十代表主席团, 向全人常提案专门搞国军+主持人(常委会10人、委员长会议) 质询案提出主体,比提案主体少了机关。即专门搞国军26、一常两院三主席,全国人大来选举。主席提名定总理,总理提名定兄弟27、宪法宣誓必考一题,如果考宪法的功能,预测考多选或不定项,原则上选ABCD28、战争、和平靠人大,闭会

26、期间受侵略,常委动员搞战争,国家主席来宣布29、紧急状态有分别,全国各省常委定,主席宣布发命令;省内部分不方便,转眼再看国务院30、常委决定动员,主席发布动员令31、特赦常委会,主席发命令32、条约:国务院去签,常委会来批33、只要向第三方论证、咨询的一定是重大立法事项,政府合法性审查的一定是重大行政决策34、中央部委设撤并,总理提议,人大定;人大闭会后,常委做决定35、地方厅、局、科设立、增加、减少、合并,由本级政府报上一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36、行政区域划分:乡找省,村找县,县级以上国务院(国务院可以授权省变界县市) 县市界限须授权,全国人大批省建(仅包括设、撤、名)。37、

27、公民有言论(首要地位)、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出版属于政治自由,而非文化权利。出版事业属于文化事业第一章:基础理论1、宪法有正文、序言、附则三个部分。但我国只有正文、序言两个部分。2、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的区别:有没有宪法典注:不成文宪法国:英国、新西兰、以色列、沙特阿拉伯3、宪法保障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4、任界限制:连任不超过两届(系82宪法修改)国家正副主席国务院正副总理、国务委员(副总理级别)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副委员长最高院院长、最高检检察长(仅包括正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5、没有任界限制的:中央军委主席、地方常委会首长和政府领导、村(居)委会 6、五四宪法只规定全国人

28、大有修宪权,八二宪法首次明确规定了修宪提案主体,增加了全人常和国务院的立法权。增加并且把公民权利放在第二章,原第二章国家机构放在了第三章 7、我国1954年宪法大修3次:75年、78年、82年。小修6次:78年2次、82年4次。其中82宪法4次共修改31条宪法修正案:88年、93年、99年、04年 口诀:88爱发财(允许私营和转让土地)93有承市初县党(有城市出现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变:计划经济变市场经济、国营经济变为国有经济、农村公社变家庭联产承包、县人大任期3年变5年。两必须: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9爱纠正:(宪法加入邓小平理论)把93

29、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88私营经济是补充改为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把9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为发展市场经济把93家庭联产承包为主改为家庭联产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把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章:基本制度论1、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2、分配制度上,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分配制度上采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司法制度上采用:公正优先、兼顾效率3、矿藏、水流、城市上的土地专属

30、国家所有 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专属集体所有 森林、山林、荒林、草原、滩涂、农村土地、城市郊区的土地,即可能国有也可能集体所有4、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5、我国采用“事前、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上一级对下一级的审查(注:人大只审查该人大常,而是人大常审查各级政府和下一级常委会),领导关系的是撤销或改变,监督关系的是撤销。6、民族自治地方:外面都要国务院批,唯独自治县不和外国交流第三章:基本权利论1、外国人的受庇护权:必须是外国人基于政治原因,向我国提出避难申请,我国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但一经同意,就不得引渡或者驱逐2、公民的平等权利:平等不是禁止一切差别对待,只禁止

31、不合理的差别对待第四章:村民委员会: 注:只有居委会和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一、村民委员会1、村、居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不包括自我组织2、通常任期是5年,有例外:村、居委会任期3年,香港立法会任期4年3、村委会不按照自然村设立,而是根据便于群众自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原则设立4、村委会成员的罢免:本村1/5有选举权的村民或1/3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罢免的要求并说明理由。被提罢免的人可以提申辩意见(选举和罢免都要求“双过半”)5、村务公开很频繁。一般事项三个月,财务较多一个月,涉及利益的重大事项随时6、村委会成员,两次(评议不称职)不行就滚蛋 7、村和人大

32、没有一毛钱关系,出现人大一定是错的第五章:选举制度(仅指选人大代表)1、1982、1995、2010三次修正涉及对城乡代表名额分配比例的修改 口诀:二五一十2、县、乡两级直接选举,全国、省、市间接选举3、直接选举当选:双过半 间接当选:单过半当选代表的资格审查1、增设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乡不常,所以向乡镇人大主席团报告2、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只负责提意见,常委会或主席团根据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报告,确认代表的资格或者当选无效六、代表的罢免1、直接选举:50(联名)罢县,30(联名)罢乡。都向县级人大常委会书面提,经原选区过半数选民通过(单过半。选上来容易,罢下去难)2、间接

33、选举:开会期间,主席团或1/10以上代表联名(开会人多)。闭会期间,常委会主任会议或1/5以上成员联名(闭会人少)。单过半数通过第六章:国家机构论一、罢免1、全国人大提案主体:主席团、或三个以上代表团、或1/10以上全国人大代表2、县级以上人大提案:主席团、或1/10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或常委会3、乡级人大提案:主席团、1/5以上代表注:主席团一定可以搞罢免,乡镇都在劳动节,其他都是国庆节二、县级人大代表人身受特别保护权:现行犯被拘留要报告,逮捕审判要许可(向:开会主席团,闭会常委会报告、许可)。乡级人大代表需要报告,可以不经许可直接逮捕第七章:立法法:一、法律保留1、绝对保留:涉及刑法和限制人

34、身自由的措施2、相对保留:可以授权国务院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法文件的审查(一)提出主体(提法律解释和法律审查要求的都是:专门高国军+省常)1、被动审查:审查要求:两央、两高、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建议:其他都是审查建议2、主动审查:专委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主动(二)审查对象:法律、规章不审查(三)审查的程序:1、对审查要求,必须送专委会审查2、审查由问题的,提出书面意见,不直接撤销3、制定机关在2个月内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见(四)审查结果:1、按所提意见修改或废止,则审查终止2、制定机关不予修改的,专委会向委员长会议提议案、建议,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决定(五)反馈工作:应当反馈,

35、可以向社会公开注:全人常对司法解释的救济是设定立法解释,对特别行政区是发回,对一般立法文件是撤销八、规范性法文件的改变与撤销1、领导关系可改可撤:人大领导常委会;上一级政府领导下一级政府;本级政府领导其工作部门2、监督关系只可撤销不可改变:常委会监督政府;上一级人大常监督下一级人大常;授权机关监督被授权机关3、事先经过批准的法等同于批准机关的立法加以审查法律 法律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省级地方性法规 省级政府规章市地方性法规 市的政府规章九、备案审查(事后审查)1、原则:找上位法的制定机关备案 2、法律不备案3、人大不接受备案4、规章的备案不找全国人大常委会 5、经批准的法等同于批准

36、机关的立法例如:1、行政法规:全人常备案2、部门规章:国务院备案(对应4)3、省级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全人常 注:市地方性法规按省级地方性法规(对应5)4、省级政府规章:省人常、国务院备案(对应4)5、地级市的政府规章:市人常、省政府、省人常、国务院备案行政区域、机关机构设撤并一、派出机关的设立派出主体批准主体行政公署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区公所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街道办事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注1: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和派出机关的设撤并,属于行政系统内部事务,与人大无关注2:直辖市不搞行政公署。区公所的口诀:省政府批准县政府建

37、设公共厕所 街道办的口诀:惠农区设办事处,找石嘴山市政府批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党人等德际(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宪法的明文规定)4、法治不是中立的,是良法之治。代表某种具有价值规定性的社会

38、生活方式,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价值要求5、法制是英国最早使用的,法治最早是德语使用的,法治国家有时又称法治政府6、法治能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7、历史性成就:(1)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5、坚持群众路线,反对群众运动式执法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马列毛邓三,科学发展观,习近平讲话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中国共产党、政协、中组部、中宣部、中纪委不是国家机关,不行使国家公权力9、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包括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规范体系,也包括市(乡)民公约等社会规范体系1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基础第三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即轨道)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宪法在序言中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

40、本的保证3、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是经过历史证明)4、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意注:1、2、3、4是很重要5、当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6、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7、三个统一: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注:5、

41、6、7是怎么办8、四个善于: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是党的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注:8是要注意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权)1、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注:1是很重要2、坚持法制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注:2、3是怎么办4、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

42、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注:4是要注意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注:1是很重要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3、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注:2、3是怎么办4、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注:4是要注意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反对法律中心主义、反对法律万能论)1、

43、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注:两手都要抓、二者有联系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注:很重要2、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 注:怎么办3、汲取中华法

44、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注:要注意第二章:法制工作的基本格局第一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需要完善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提高立法质量3、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指规章以下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4、国家宪法日是12月4日,1982年12月4日是宪法通过生效的时间5、凡经各级人大以及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选举或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各级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向宪法宣誓6、原则上,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谁任命的,就由谁组织宣誓,例外:最高法、最高检组织除院长、检察长以外的其他人员;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的驻外全权代表(口诀:常驻对外全权代表),宣誓仪式由外交部组织二、完善立法体制1、加强党对立法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