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632257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 _模板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素质教育目标(一 )知识教学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二 )能力训练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三 )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 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 会造成生成物不同, 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 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 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2难点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3疑点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4解决办法(1) 联系生活实际

2、,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2)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具准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五、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阅读教材第81 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目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目的 巩固元

3、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3学生阅读教材第 81 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 目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 试验 5 4,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六、教学步骤(一 )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2) 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3) 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4) 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使学生

4、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二 )整体感知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用语的运用和巩固通过第一、二节对碳的学习, 使对碳这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三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 碳的单质有哪几种?(2) 金刚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引言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1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学生活动

5、(1) 阅读教材第 82 页第一段,看插图 5(2) 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 讲解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起反应。2碳的化学性质(1) 碳跟氧气的反应。 复习提问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 练习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 在氧气或在空气中,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充足,则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燃煤的火炉为例加以说明,并指出这两个反应中有放热现象。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配平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阅读教材第83 页选学材料, 分组讨论: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 讲解 将金

6、刚石和石墨分别燃烧,其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2)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师活动 演示 实验 5 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指导学生观察思考: 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实验,讨论并回答问题。练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提问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它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讲解 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 教师提问在燃烧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讲解 下层的煤, 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上层新

7、煤中的碳会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个反应是1 2 3 下一页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化肥(铵盐、磷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性质、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2、初步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和农家肥料特点。3、选学 “一些常见的化肥”4、常识介绍中国的化肥工业的发展。课前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活动 访问农家或园艺工人, 了解化肥使用的状况。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验及教具准备:多媒体语音系统及相关材料。氨水、硫铵、碳铵、尿素、硝铵、氯化铵、磷矿石、过磷酸钙、草木灰、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熟石灰、水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试管架、玻片、火柴、铁架台。教学过程:引入: “肥是农家宝,庄稼少

8、不了”。多媒体图文介绍1:为什么要施用化肥,化肥的特点和种类师:化肥分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和复合肥料等。实物展示:氮肥、磷肥、钾肥等。板书:化肥一、氮肥氮肥指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师:哪些物质属于氮肥?它们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特点?目前农业上常用的氮肥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么?多媒体图文介绍2:氮肥的作用和常见种类。师:请算出NH4HCO3 、 CO(NH2)2 、(NH4)2SO4 和 NH4NO3 的含氮质量分数。 (教师巡视,抽查展示两位学生的答案并请学生评论。)分析:各种氮肥的优缺点。多媒体图文介绍3:常用化肥的优缺点:氨水碳酸氢铵尿素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演示实验 835、 8

9、 36:硫铵、氯化铵跟熟石灰共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引导学生看书回答铵盐在贮存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实验 835、 8 36:学生两人一组。在做实验前先观察几种氮肥样品,嗅一下铵盐的气味,然后再进行实验。生:看书、讨论,回答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写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实验室可用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 (NH4)2SO4+Ca(OH)2=CaSO4 +2H2O+2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板书:这是含铵离子( NH4+1 2 3 下一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

10、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分子等粒子所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 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分子是构过成物质的

11、一种粒子)。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分子的性质)。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分子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分子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 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分子的认

12、识。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然后从微观上-用初步掌握的有关分子知识进一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使学生能初步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教学建议本节重点研究的是有关分子知识。分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它的存在学生很难相信,接受起来远不如第一章知识来的快。教材第一章重点研究的是氧气的制法及性质。对于氧气学生比较熟悉, 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气尽管也看不见,摸不着,但学生能凭生活经验确信氧气真实存在着。鉴于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也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为什么能

13、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干;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将宏观现象做为纽带,诱发学生进行想象- 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是因为花或酒中有香气的分子(或粒子)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气。湿衣服能晾干, 是由于水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糖块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分子扩散到水的分子中间去了。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建立起了联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实验(氨分子扩散实验、品红扩散实验并补充酒精与水混合实验)融入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 同时也便于学生学

14、习分子性质时,树立起分子是运动的,不同物质分子大小不同和分子间都有间隔距离的想象。为了使学生更加确信分子的真实存在,除向学生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外,还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对于分子概念的建立, 是本节知识的一个重点。教师首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第一章中涉及的几个物质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然后让学生用初步掌握的分子知识以小组的形式从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 对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树立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辨证

15、观点?quot;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从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来说分子是不可分的整体粒子,因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可以再分是说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起了变化,变成别种物质的粒子了。 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分子概念中还强调了化学性质是因为通常讨论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宏观现象,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每一个单个分子所能表现的,如:颜色、状态、熔点、 沸点、密度等。 本节知识不仅应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也应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内在含义。在学生对分子

16、概念有了了解之后,师生应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除能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外,还应认识到分子非常微小,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自制或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 一方面可以诱发学生进行想象不同状态的物质其中无数粒子在不停运动的图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又可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初二物理中学生已学习了分子运动论的有关知识(分子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可向学生指明有关分子热运动和物态变化是物理学要深入一步讨论的问题。学生如果对分子运动状态、 分子间力和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的本质有所认

17、识,将对以后学习溶解、 结晶溶液导电等大有好处。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有关知识,建议教学中还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去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 并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去分析。最后, 还应使学生认识物质纯与不纯的相对性,培养学生辨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从宏观和微观上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难点:对分子概念的理解;领悟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通过实验、图片展示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导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参考:一、布置复习内容和家庭小实验1复习内容:初二物理有关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2家庭小试验:将等体积的大米与小米

18、混合后观察总体积的变化。二、课堂教学过程()1复习检测(投影)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2引入同学们想过没有, 我们周围形形色色、 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象清澈的流水,闪亮的金属,雪白的食盐,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呢?3所要研究内容的实施过程:1)演示实验演示氨水与酚酞混合的试管实验,学生观察、汇报实验现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颜色及混合后溶液的颜色;氨水的气味)并判断它们是否发生化学变化。2)指导学生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两人一组做书203 页氨分子扩散实验。提出观察要点: 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能否使酚酞变红?若有变化,

19、变化的顺序是什么?(学生观察、记录并汇报实验现象)3)提出问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为什么酚酞点也会变红?而且是由放氨水的地方由近及远地变红?老师补充问题:实验时, 氨水滴在棉花上,为什么你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生活中白糖放在水里不一会儿就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湿衣服能凉干?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4)学生讨论学生大胆想象物质的构成,四人一组讨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5)汇报与交流:汇报交流讨论结果。6)解释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我们可以想象到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实验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点处,酚酞就变红。 如果跑道我们的鼻孔里,

20、接触到嗅觉细胞,就能闻到氨的刺激性气味。糖放在水中一会儿变没了,而水有了甜味, 是因为糖的小粒子扩散到水的粒子中间去了。湿衣服能凉干,是因为构成水的粒子在风吹日晒下扩散到了空气中。现在科学实验已经充分证明:物质都是由相应的粒子构成的,分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板书:第二章第一节分子7)投影:实物投影打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并指明糖、 水、氧气、 二氧化硫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学生如果感兴趣课下可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C60 分子结构8)多媒体展示、讨论多媒体展示: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讨论:这两个变化中, 物

21、质的分子有没有变化;如何从分子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9)汇报与交流:汇报交流讨论结果10)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变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那么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否具有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呢?(如:是否助燃)为什么?11)思考、回答:因硫的化学性质由硫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化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板书:一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2)提问:概念中关键字词是什么?对这些关键字词如何理解?学生思考回答13)讲解:

22、(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讲解)概念中加上“化学 ”二字是因为通常物质的物理性质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每一单个分子所能表现的。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最小 ”是指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 也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14)提出问题:分子很小,但事实证明了它的存在,那么分子具有哪些性质呢?15)指导学生实验a继续观察氨分子扩散的实验现象,提示观察酚酞点颜色的变化,思考氨分子是否固定不变。指导学生做品红扩散的实验,观察品红的颜色及水的颜色的变化,思考品红分子在水中是否静止不动。用量筒量取一定体

23、积的酒精和水(建议量取酒精和水的体积要稍大),观察混合后总体积与混合前二者体积和是否相等。思考分子之间是否有空隙,(可让学生回忆家庭小实1 2 下一页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定义。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进程。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事业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教学重点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定义。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放一首歌第一时间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民主平

24、等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如黑板和粉笔有不同的颜色,玻璃和水有不同的状态,窗上的金属和怒条有不同的硬度和导热性,等等。你有没有思考过: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怎样才能使天空变的更蓝?牛可以吃草过活,人为什么不能靠吃草过活?警察叔叔是怎样判断司机酒后开车的?节日的时候,人们都会燃放缤纷灿烂的烟花,你知道烟花为什么会五颜六色吗?侦察员是怎样显示罪犯指纹的?怎样除去衣服上的污渍?* 你知道问题的答案吗?(二)新课讲授2.1 什么是化学?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户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以水为例说明如何研究物

25、质的组成、结构。以氧气为例说明如何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以衣食住行这些密切相关的事例说明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欣赏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化学吗?2.2 怎样学好初中化学?(讨论)2.3 趣味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做好笔记,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无中生有 ”(先用酚酞的酒精溶液在白纸上写上字,晾干,用碱液喷射,显示红色字体)“清水三变 ”( “清水 ”“牛奶 ”“汽水 ”“牛奶 ”: Ba(OH)2+Na2CO3+HCl+H2SO4)金属燃烧(镁条燃烧)“水能生火 ”(蒸发皿、碎纸、酒精、钾、镊子、水)请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三)复

26、习巩固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及_的基础自然科学.2、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化学变化中 ,分子破裂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一、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三、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四、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4、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指南针、印刷术_ 和 _,后两种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一)课堂小结化学的定义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二)作业布置:阅读第五页 “绿色化学 ”预习下一课记忆 P73 元素符号一、板书设计课题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 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已经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中心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教学后记1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 ad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