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_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633918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_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_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_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_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_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_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_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_七年级生物教案 _模板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师活动教材教育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学生活动教材重点、难点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全过程探究活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含义2、如何维持平衡的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光合作用公式2、光合作用过程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原料;产物;条件;部位;能量转变;物质转变3、光合作用的应用合理密植课堂

2、小结课堂巩固课外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启发引导:生物圈中哪些生物消耗氧气(二氧化碳) ,哪些生物不断向大气重视放养期(二氧化碳)提问: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1 2 下一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环剥枝条形成树瘤的现象,知道植物体以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以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2、通过对茎的输导作用的分析,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有机物的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设计茎的输导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实验或观察基础上,通过讨论或分析得出适当的结论并加以表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

3、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植物体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结构与物质运输功能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2、通过讨论 “茎的输导作用 ”,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美化、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分析,得出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路;而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输导的科学结论。( 1)通过上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输导有机物的通道。( 2)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亲眼所见 ”,经过整

4、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即茎里的导管能够把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 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茎里的筛管能够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植物各部。这个过程, 可以看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表现; 也可以看作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2、讲述环割枝条上方形成的”瘤状物 ”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瘤状物的形成,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用讲得过细,要求学生明白是由于有机物的运输受到阻碍引起的就可以了。教法建议1、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完成,上课时将实验装置或处理材料带到实验室,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介绍。由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

5、不一定完善, 所以教师要自备红墨水在茎中运输的实验结果及树瘤标本,以便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观察,最好能做到每组或每桌一份。2、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两点;一是茎的木质部被染红,不宜说成导管被染红;二是水分运输的方向和部位,输至叶。红墨水中既有水又有水溶性物质,突出水的运输方向、途径和部位,无机盐一点即通。即向上运3、树瘤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其结构基础是木栓形成层的形成及其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物质基础是由于有机养料运输途径的割断使有机养料积累。教学时只要让学生明确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并领悟到韧皮部(树皮部分)运输有机养料即可。从树皮对

6、运输有机物的重要性方面, 就能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明白爱护树木、 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祖国的思想教育。教学设计方案重点: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难点:有关输导有机物的实验。手段:以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设计思想:本节课首先以对茎运输营养物质的探索性实验开始,但学生设计的实验有些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有关的实验, 以供课上学生观察。 重点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 1 课时)(课前要求学生看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完成设计有关茎运输营养物质的实验)一、导入:提问: 1、茎的

7、功能是什么?2、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是怎样的?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茎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 那么在木本植物的结构中, 哪些与运输营养物质有关呢?二、讲授新课:(一)探索性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学生展示设计实验的思路及结果。组织学生对每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并纠正学生设计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茎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结果, 并组织学生观察茎中哪一部分被红墨水染红了。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茎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的。(二)茎对有机物的运输:提出问题: 参照 ”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的实验设计及分析, 推测一下茎对有机物运输

8、的相关结构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出示有瘤状物的枝条,利用投影或录像介绍实验操作方法。组织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总结: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到其他各个器官, 当环割后, 有机物就堆积在切口的上方,使此处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形成了瘤状物。(三)茎的其他功能:提出问题: ”茎除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哪些功能?请举例说明 ” 组织学生发言总结:茎除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还有以下几个功能:1、贮藏营养物质,如甘蔗。2、支持,如支持叶,有利于叶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如扦插等。板书设计:第三节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一、

9、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由茎的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二、茎的有机物的运输:由茎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探究活动实验目的: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的实验材料:2 3 年生的木本植物技条实验用具:等大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三个、小蜡烛、刻刀、小纸片实验步骤:1、取粗细大小相当的2 3 年生木本植物的枝条三根(枝条上所带叶片数相等),将三根枝条底部分别斜切,观察其韧皮部。木质部和髓。2、将一根枝条的韧皮部蜡封。方法是按木质部和髓的分布位置,将小纸片刻成在一枝条断面处,使其韧皮部露出,将小蜡烛点燃,使其蜡液滴在韧皮部断面上,后,取走纸片。形,盖待蜡凝固3、将一根枝条的木质部蜡封。用同样方法将小纸片刻

10、成相应的形状盖在枝条断面的韧皮部和髓部,露出木质部,将蜡液滴在木质部断面上,取走纸片。4、第三根枝条不做任何处理。5、将三根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甲、乙、雨三个瓶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几小时后观察现象并完成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甲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仍然硬挺, 这能说明蜡封韧皮部不影响枝条的吸水; 乙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萎蔫,说明蜡封木质部阻碍枝条的吸水;丙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仍然硬挺。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的思考题:此实验为什么要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温暖、 光照充足能使枝条上的叶片的蒸腾作用旺盛, 枝条的吸水能力加强, 进而得到的实验结果就越能说明问题教材

11、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按照由微观至宏观,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编排。先介绍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组织、器官、 系统的概念,再介绍人体和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使学生对人体各器官的布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人体运动和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内容打下基础。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学习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可利用一些直观教具辅助教学,选用比较法以突出各种组织的特点,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学生讨论得到结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和点拨作用。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动物体和人体内的器官及动物体和人体是统一的整体,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3 教时,其中学生实验占1 课时。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

12、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人体和动物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二)技能目标通过对四种组织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归纳能力。(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人体和动物体内四种基本组织分布、结构及其功能。2教学难点:人体和动物体内四种基本组织分布、结构及其功能。三、教学准备显微镜、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或装片、四种基本组织的挂图或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植物体有几种组织?各有什么功能?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动物体和人体也和植物一样,细胞也要先形成组织和器官来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请学生讨论, 经过细胞的分化, 动物体

13、有没有起保护作用的组织?这些组织应分布在哪里(教师可视情况作适当提示)?教师指出:动物体上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叫上皮组织。讨论:皮肤、胃内壁、肠内壁上起保护作用的组织,除有保护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出示几种上皮组织挂图(最好有相应的取村器官附图)和上皮组织的切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通过看书讨论后填写下表:组织名称分布主要类型结构特点主要功能上皮组织学生完成后教师作适当的讲解和补充后提出: 为什么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使学生体会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学生观察血液涂片和肌腱组织切片。出示血液组织和肌腱组织挂图。让学生把它们与上皮组织比较,分析它们间的差异, 得出血液、 肌腱组织细胞的特点 (细胞间质教师可作

14、适当介绍)。教师指出: 血液和肌腱都属于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除了血液和肌腱外还有软骨、 皮下脂肪等。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想结缔组织的功能, 分布。最后请学生小结结缔组织的分布、 特点、功能。教师作适当的讲解和补充后提出:为什么结缔组织有多种功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 ()中适当设置一些问题以加深理解, 如动物体和人体为什么能进行各种运动?人体是通过什么结构,怎样控制肌肉组织收缩的时间和力度呢?等等问题加深理解。(三)课堂小结请学生对表格中四种组织进行比较,突出各种组织的特点。五、板书设计组织名称分布主要类型特点功能上皮组

15、织体表、各内脏器官表面和管腔壁的内表面复层上皮、单层上皮、腺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保护、分泌结缔组织分布广泛骨组织、血液、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等。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肌肉组织平滑肌胃、肠、动脉等管壁细胞呈梯形能收缩和舒张,引起运动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细胞呈纤维状心肌心脏1 2 3 下一页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前一节教材解决了生命的起源的问题,但地球上存在着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本节教材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节教材先讲述生物进化论所解决的问题及意义,再讲述化石的概念及分类, 最后抓住化石这一证据, 阐述了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向前发展进化的,论证了达

16、尔文的进化论的正确性。 本节与前一节教材阐述了从生命起源到生物的进化,体现了生命历程的完整性。这一节教材还对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较大帮助。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及安排次序的特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得到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有关知识,对化石及其挂图的讨论得到化石概论、特征、种类待知识,对相关化石挂图的比较归纳出化石的作用和进化论的观点。这节课中要注意运用系统比较法进行比较教材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 课时。教案实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 )认知目标了解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了解化石。( 二)技能目标通过对化石及化石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目标

17、1通过生物进化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2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的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石的概念和作用。2教学难点:化石的种类。三、教学准备1始祖鸟化石、古代蕨类叶的化石。2化石标本可每桌(或每人)一块。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生命的起源,这节课我们要讨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哪里来的。(二)新课请学生看教材第106 页生物进化论这一小节内容。提问:关于生物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哪两种观点?分别称为什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论证了什么?有什么意义?请学生看教材第109 页阅读材料达尔文。提问: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论用

18、什么学说解释的?这个学说可归纳为哪十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指:现存生物是原始生命诞生以后,经过长达数十亿年的演变而成的,不是神创造的;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毕生的研究,例举大量事实,用自然选择学说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论证了现代生物是由古代生物进化而来的,各种生物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经缘关系。提问:达尔文萌发“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思想受什么启发?学生能答出是化石。从而引出化石的概念。 设问:什么叫化石?出示化石标本并分给学生们看,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再出示始祖鸟化石挂图等。请学生看书第106 页化石这一段内容。提问:什么叫化石?化石有哪三类?分类的关键依据是什么?你手上的化石是什么化石?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三)小结可对照板书由学生来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五、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的进化 ( 一)1 2 3 4 5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