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9634498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 _模板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二、碳的化学性质1碳的可燃性。点燃C + O2 C02(碳充分燃烧 )点燃2C + O2 2C0 (碳不充分燃烧)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高温CuO+ C2Cu +C02现象: (1)有红色固体生成。(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高温CO2+C 2C0三、化学反应中放热或吸热现象转化热能 电能 (如火力发电 )、动能 (如蒸气机 )等四、小结:碳与氢的化学性质比较。碳氢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可燃性点燃C + O2 C02(O2 充足 )点燃2C + O2 2C0(O2 不充足 )点燃2H2 + O2

2、2H2O还原性1 2 下一页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湖北省 市象山中学指 :湖北省 市教研室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伍 萍孟 宏本 的内容是 前面两个 元学 某些物 的性 和 化后, 从宏 的物 世界跨 微 的物 世界的第一 , 于学生 宏 物 的微 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 , 一步学 第四 元 “物 构成的奥秘”奠定基 。因此,本 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 分析( 1)知 目 : 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 ,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 :运用分子的知 解 某些日常 象,区分物理 化与化学 化,以及通 物 及其 化的宏 象与微 本 之 相互 系的分析推理,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

3、抽象思 能力。( 3)情感目 :通 物 世界是运 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 ,培养学生用 一的 点思考 的思想方法。3.重点、 点分析(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 点:分子、原子行 的微 表象的形成。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 于初三的学生来 ,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 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 的粒子,他 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 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 原子概念是 困 的。 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 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 想推理, 与多媒体 助教学相 合的方法 行探究式教学。三、教学程序活 程

4、 活 动 内 容 意 教 活 学生活 情景, 入新 引入新 人 常 :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 香人 。 在正是 八月,金秋送爽,丹桂 香的季 ,同学 有没有想 ,桂花 什么会“ 香 ”? 一 与我 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 在,我就和同学 一起学 第三 元, 2,分子和原子。 板 第三 元 课题 2 分子和原子 画模 桂花花香粒子运 的微 程。 得出 物 都是由我 肉眼看不 的微小粒子 分子、原子构成的。 像展示 苯分子 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 字 像“中国 ”。 入情景,思考桂花“ 香 ”是什么原因?猜想: 看、 思考,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 存在,初步形成微 粒子的行 表象。从与教学内容有内

5、在关系的 , 提出富于思考性、 激 想象力的化学 , 确立正确的学 向。从 画和 物 像中感知分子的存在。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启发诱导,探索新知1.分子 思考问题1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组成,我们知道,水有“三态 ”的变化,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氢气和氧气。那水有 “三态 ”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为什么可生成氢气和氧气呢?肉眼看不透的物质内部到底隐藏有哪些奥秘呢? 播放水分子的自述 “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 ,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 1021 个水分子,我这么小,当

6、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 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 个,日夜不停, 需要数 3 万多年才能数完咧。我想请你们猜一猜:我们这么小, 我们会运动吗?当我们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水时,彼此之间是否会存在空隙呢?” 板书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疑惑, 边听、边思考, 从具体的数字中感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从猜一猜的问题中引发探求新知的欲望。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分子会运动和分子之间有空隙的问题, 从而顺利的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探究活动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分组实验一:分组实验

7、二: 思考问题2 烧杯 A 与烧杯 B 哪些条件相同 ,什么条件不同 ? 动画模拟 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 板书 (2)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思考问题3 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那酚酞溶液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 分析推理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思考问题4 物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 品红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扩散实验。 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迁移运用一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组实验,讨论、分析实验条件,归纳、交流实验现象。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的客观真实性。疑惑,从真

8、实的情境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举例说明。 采用逐步引导,抽丝剥蚕的方法将学习推向深入,使 “分子不断运动 ”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探究活动二】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演示 用带刻度的长玻管做50mL 演示 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混合。 板书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迁移运用二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水与 50mL100mL酒精混合的实验。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

9、变甜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这一现象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吗? 思考问题4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 结论 气体物质粒子间的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的间隔比较小。 迁移运用三 举例说明,利用分子间隔距离可以改变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实际运用? 思考问题5 通过以上研究, 我们知道了分子是一种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动画模拟:水 水蒸气水氢气氧气 板书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的最小粒子。2.原子 动画模拟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过程。 归纳 原子与分子相似,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停的运

10、动和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等特征。 板书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1 12,提出猜想与假设。从沙子钻到石子空隙中的真实情境里获得启发,理解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思考,回答。(运动 溶解扩散,空隙 液面下降)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得出:液态物质,较难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气态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第一种情形: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变。第二种情形: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归纳分子的基本特征,给分子下定义。观看动画,理解变化过程。发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建立原子的概念。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解释一些相关的

11、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 思考与讨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当学生形成分子微粒特征的认识后,教学的关键是: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 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 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得出分子、原子的定义。活动过程 活 动 内 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归纳小结,巩固提升 归纳小结 分子、原子的定义,分子的基本性质。 激疑思辨 为什么在分子定义中只强调化学性质,而不提及物理性质?在学生分析解释的基础上点津: 如

12、同一个人站不成任何队形一样, 单个分子既无色、态、味可言,也无气、液、固之分,所以在分子的定义中自然不会提及物理性质。 迁移运用四 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是否正确?( 1)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快,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课外延伸 列表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在教师引导下, 从颜色、 味道、 质量等方面分析出:能体现和测量出这些物理性质的必然是许许多多分子的聚集状态,肉眼看不见的单个分子是谈

13、不上这些问题的。从释疑解惑中加深对概念严密性、深刻性的理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析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列表对比归纳、总结分子与与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章节“原子的构成 ”做好准备。四、教学反思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2.两个突出:(1)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2)突出实验、多媒

14、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附: 1.板书设计2.分子和原子学案附 1:板 附 2:分子和原子学案【 情境】 八月,金秋送爽,丹桂 香。【 疑】桂花 什么会“ 香 ”?猜想 看模 画和 物 像得出 :。【 思考】肉眼看不 的微小粒子 分子、原子,它 有哪些微粒特征(基本性 )呢?(提示:是否有 量和体 ?能否运 ?微粒 是否有 隔?)从“水分子的自述”我知道了:。【探究活 一】构成物 的分子会不会运 ?1. 用小 杯取 40mL 蒸 水, 向其中滴入 5 6 滴酚 溶液, 拌均匀, 察溶液的 色。 象:。2. 如 1 所示,

15、取上述溶液置于 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 氨水, 察溶液 色有什么 化。 象:。通 上述 ,我明白了:。3. 将 杯中的酚 溶液分 倒入A 、 B 两个小 杯中,另取一个小 杯C,向其中加入 5mL 氨水。用一个大 杯罩住 A 、C 两个小 杯, 杯 B 置于大 杯外(如 2 所示)。 察几分 ,有什么 象 生? 一 象 明了什么? 杯 A 杯 B 象解 4.得出 :。5. 交流: 杯A、 B 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起什么作用? 迁移运用一 例 明,生活中的哪些 象 明分子是在不断运 的?【探究活 二】分子 的 隔可以改 ?1. 察演示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 100mL 。思

16、考: 什么会 生上 种 象?猜想:。 猜想的 方案:。 交流各 的 方案。2. 察演示 :等体 的石子和沙子混合后体 。分析推理,得出 :。 迁移运用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其中放入一 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 , 一会儿 糖 不 了,而杯中的水却 甜了,液面比原来水平 下降了。 一 象用分子的知 如何解 ? 思考 构成物 分子 的 隔是否可以改 呢?分 :如 3 所示,用两支医用注射器,一支吸水,一支吸空气,两者等体 ,用手堵住末端注射孔,慢慢推 栓塞, 察 象。 :。 :。 迁移运用三 例 明,日常生活中的哪些 象 明分子 的 隔是可以改 的?【思考 】通 以上研究,我 知

17、道了分子是一种、微小粒子。分子 能不能再分呢?【 看模 画】水水蒸气此 化属于 化,分子本身 化。水分子的定 :【 看模 画】 气氧气此 化属于 化,分子本身。氧化汞受 分解的 化 程,理解 生 化的 。 化。 归纳 原子与分子相似,都是构成物 的基本粒子,都具等基本性 。原子的定 :学完本 我知道了:1.。、2.3.。【激疑思辨】 什么在分子定 中只 化学性 ,而不提及物理性 ?【迁移运用四】1.下列有关分子的 法是否正确?( 1)流 的液体中分子是运 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用分子、原子知 解 下列有关 。( 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

18、的范 内 什么要 禁烟火?( 2)常 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 多 ,主要是 了美 ?【 外延伸】 列表比 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分 子 原 子定义基本性 区别联系第一节分子【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象的形成。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子的知识。【教学难点】、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同。【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19、教学用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碘、酒精毫升、水毫升。【教学课时】课时【教学过程】前提诊测: a 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组成吗?b 你 想 知 道 在 一 杯 水 中 放 一 些 蔗 糖 ( 白 糖 ), 过 一 些 时 间 , 蔗 糖 颗 粒 消 失 , 水 变甜了是为什么吗?目标展示: 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目标导学:问:化学是研究什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谈话:通过

20、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的组成、 结构的研究, 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的, 而什么是分子, 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演示:碘的升华。让学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 5 自然段找出书中所列五个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在解释这些现象时作了怎样的假设? (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这些粒子是运动的,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隙)通过这个假设的粒子引出分子。为什么当我们把一块糖放入水中,糖很快不见了, 水有了甜味, 当我们经过施用氨水的农田时,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一、

21、分子的存在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 使水有了甜味, 施用了氨水的农田, 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运动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2分子是有间隔的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100 亳升水和100 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毫升。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毫升。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

22、是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1.67 1021 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千克。(水分子直径大允是2.8 10 10 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 2 米,地球直径大约是1.28 107 米)。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这体积,但是非常小。三、分子的概念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所以化学变化后, 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 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只是保

23、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并非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热胀冷缩、“三态 ”的互变等。四、纯净物和混合物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1 2 下一页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教学过程:引言:在生产生活中, 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 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板书)第四节过滤和结晶一、过滤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

24、法。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3操作方法:例如: 粗盐提纯 (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 展示粗盐, 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演示实验)粗盐提纯归纳出:( 1)步骤:在烧杯中溶解粗盐过滤( 2)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溶解 加速溶解过滤 引流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设问过渡: 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

25、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二 结晶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想一想能用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 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 和 NaCl 混合物,注入15mL 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 溶解在滤液中。(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 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38.4g, 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 NaCl 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 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作业:课本142 页习题 1、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