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41593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我们常常惊叹于名师精彩纷呈的课堂,孰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往往来源于课外的功夫:来源于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教师独到的教材解读,来源于教师精心的教学预设我们追求精彩的生成,但不可忽视精心的预设,必须在备课上花功夫,尤其是要在解读教材上下力气。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往往注重怎么教、怎么学,具有强烈的教学意识,却很少思考教什么、学什么,总以为课文内容就是教学内容,缺乏鲜明的课程意识。一旦要你回答这篇课文或者这堂课究竟教什么的时候,往往模模糊糊,说不清道不明,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当刊载于报刊杂志上的时候,它具有

2、阅读价值:读者从中能够获得人生的教益,获得精神的滋养;而当它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成为一篇课文的时候,就不但仅具有阅读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了语文教学价值:学生从中能够学得语文学习的思想、方法,能够习得语文学习的水平、习惯,能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所以,我们必须深入解读教材,善于发现教材蕴涵的教学价值。在备课过程中,我以为教材(文本)必须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就是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将自己当作一个儿童,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好奇的问题,沿着这些问题,你往往会有很多独到的发现。这样的解读,我们就会发现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儿童学习的最有趣、最简便

3、、最有效的途径(学习顺序)。比如雪儿,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解读,会将一篇清新优美的文章解读得非常深刻、非常复杂。以前请一位中学老师来读,他说这篇文章主题深刻、有一条明线、有一条副线这样一读,你自己首先就会陷入文章学的泥潭而难以自拔,看到的是深刻的东西,但是却是远离学生的东西。用这样的东西来实行教学,学生势必如入云中雾中。而从儿童的眼光来看,是否需要注重这样几个问题:雪儿究竟是怎样一只鸟?它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了我的身边、进入了我的生活中的?在与我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它的?雪儿又给我原本寂寞、忧伤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是否每个人的生活中来了这样一只雪儿,都会有这样一段美好的生活?这样一读

4、、一问,课文就显得清楚明白了。你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必然是亮堂堂的。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了,学生才可能学得明明白白。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童心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需要具有童眼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水平。这样的眼力是需要磨砺出来的。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就是我们要对课文的语言作深入的剖析。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使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的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蕴涵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言语智慧,但

5、需要学生具备充足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富有言语智慧天赋的学生可能会对这样的语言产生敏感,学习得也会更容易一些。用这样的语文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文,就会发现有些课文的语言是伙伴式的语言,学生对课文内容一读就懂,无须我们过多地讲解,而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诵读课文语言,逐渐规范学生的语言。对于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语言,教师应该设计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模仿、使用,将课文语言逐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对于精粹语言(文学语言),就需要教师实行必要的点拨、引导,甚至更多的是讲解赏析。我以为,这样的语言适合于学生整体的朗读、积累,存留在学生的记忆里,留待今后在成

6、长的岁月中慢慢融化。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那些对学生来说有“陌生感”的语言,也就是学生尚未熟知的语言,包括词汇、句子的表达方式等。这些有“陌生感”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的语言,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学习的过程。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就是在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构建适合学生语文学习话题,设计生活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使用语言实行语文实践。一篇课文,真正需要学生理解、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多,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学生无知的基础上,我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

7、以后再讲。如此,就能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善于取舍,是教学智慧的体现。确定了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特别是融合听说读写、有思维容量与思维深度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实现一项语文实践活动达成多项语文教学目标,促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比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设计了一项综合活动:有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又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又说它长得很难看。这时的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你续编一个故事,或者两个同学合作演一演。这个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促进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自觉地运用课文的语言和内容,实现语文表达能力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