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心理原因探源.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50406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厌学心理原因探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生厌学心理原因探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厌学心理原因探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厌学心理原因探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生厌学心理原因探源 “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课题实施情况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实行分析,原因有: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妥,学生学习障碍以及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矫正的措施。 通过近年来的“关于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在对存有不同水准厌学情绪的学生(智力正常的学生)实行智力测验、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和心理咨询,发现儿童厌学的原因绝绝大部分是缘于非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

2、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学生郑军,小学一年级学生,独子。父母经商,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胡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水平极差。根据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他每天上学都由奶奶背着书包带他到教室,甚至到他所坐位置,把椅子搬下来。该学生连整理书包、系鞋带等小事都不会。 因为父母的放任自流与奶奶的过度溺爱,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自己该做的小事不做)带到学习中来(自己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

3、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要求过严或态度粗暴 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份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李英,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均是班级学习委员,酷爱学习,遵守纪律,聪明温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因为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父母要求女儿每门功课必须在98分以上,有时考了97分,在班居前茅,父母仍不满意,对她严厉批评。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要求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带她四处求学,回家一有空就练习, 稍不用功,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李英的心理压力

4、很大,学习丝毫不怠慢。但是自从四年级开学以来,她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尤其对考试产生了恐惧。 从李英的学习问题中能够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是因父母的过度期望和粗暴的惩罚手段引起的。孩子考试考了97分,父母还不满意,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够紧张的,父母又用“琴棋书画”的古代淑女标准要求女儿,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被责骂,受皮肉之苦,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叫苦不迭,以致造成严重的身心疲劳,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还存有中这样传统的棍棒式教育,孩子怎么会视学习为乐事呢?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

5、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理解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合社会的水平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很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有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二、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

6、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实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一位厌学的学生来信说:“知心姐姐: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 三、学生的学习障碍 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但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心理学实验表明:成绩差,学习没有兴趣 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低 知识、技能掌握得不好 学习积极性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