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歌会》教学设计0610.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52217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歌会》教学设计06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歌会》教学设计06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歌会》教学设计06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云南歌会》教学设计06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云南歌会》教学设计06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歌会》教学设计06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歌会》教学设计0610.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广东惠阳高级中学初中部 王军余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教材内容分析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单元阅读教学目标是:“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的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作出示范,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

2、累,还要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云南的歌会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描写各有特色,内容各有侧重,写作手法也各不相同,集中体现了一个“美”字,“人”美,“景”美,“歌”好,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二、教学对象分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已有了一定广度和深度,特别是象散文这类文学作品,读得较多。从课前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生都喜欢阅读读者、意林、山外的楼等杂志和文集,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悟和理解能力。特别是本人所教的这个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敏捷

3、,情感丰富,已逐步生成了富有个性化的阅读倾向,阅读时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当然,由于他们受生活和阅历所限,在审美情趣和把握文章主题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引导。三、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美文,它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情趣。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几处精彩的语言文段,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2、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并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和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3、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避免将课上成“民风民俗”的知识介绍课。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4、积累一些词汇如“扶摇,熹微,酬和”等,并能用于今后的写作中。了解云南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美妙的民族风情。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和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3、情感目标:通过云南歌会,了解我国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品味文章的语言美。2、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六、课前准备:1、充分预习课文,自己查工具书为生字正音,解释不理解的词语。2、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资料以及阅读沈从文表现湘西农村生活的有关文

5、章。3、教师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请一位本地同学演唱客家山歌,然后再请一位外地同学演唱其自己家乡的民歌。2、教师点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3、播放电脑多媒体课件:富有云南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民俗民情画片,配上美妙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两位学生分别演唱看图片,听音乐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由地方民歌自然过渡到云南的歌会,引导学生走进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以此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云南的美,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读美 文会美意1、快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几种歌会形式(内容、特点、侧重点)。2、说说与其他演唱会、音乐会相比

6、,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谈谈你的感受。1、认真阅读课文,在书上作圈点批注。2、结合实际回答问题,谈感受。本文写了三种歌会形式: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其中第一种侧重写人,第二种侧重写环境,第三种侧重写场面。云南歌会的特色是:淳朴自然,气势壮观,场面宏伟。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云南歌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品美 句析美词1、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究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品读第4段“山路漫歌”思考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它们的原因,并仿写一个你喜欢的句子。3、作

7、者在文中一共写了多少种景和物?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组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 字?1、分男、女生两组分别朗读课文中的第3段文字和边城选段,读完后互评。分析两段人物的描写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也谈自己阅读的感受。2、认真阅读课文,寻找自己喜爱的句子,积极思考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仿写句子。3、独立思考,同桌讨论,派代表回答。4、分组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回答。学生朗读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重视对文本的阅读,细致分析,不走过场。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古老浓郁的民歌文化,享受审美乐

8、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人物描写有实写和虚写。以生生、师生合作相互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会一些阅读散文的方法 使学生领略文中的意境,感受作者创设的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启迪,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对本文主题的作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美情1、 谈完了我们自己的感受,请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文章的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介绍作者思考后谈自己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的主题,进一步了解作者,引导学生阅读他的其它文学作品。总结收获同学们, 学了这课,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追赶时尚潮流的时候,应该放慢我们的脚步,好好地关注我们身边的民族文化,多感受一下它们的美。介绍美国诗人休斯的诗夜是美的,我民族的肤色是美的;星星是美的,我民族的眼睛也是美的;太阳是美的,我民族的灵魂也一样是美的。思考后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进一步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由云南的歌会联想到我国的民俗文化,并由此学会关注民俗文化,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和情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再一次感悟什么是真正的美,人与自然,民族与文化的内涵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 2、仿照课文第三段用实写或虚写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