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52937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城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理念】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是值得探索,下面是我做的一点尝试。【教学流程】一、交流信息,资料共享师:同学们,在我国有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它自公元七八世纪开始修筑,延续不断地持续了多年。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齐答:长城。师: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

2、国人的自豪。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来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反思 教师借用资料激情导入,让学生对长城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充当导游,感知课文、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上记号。、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师:看来大家的感触和老师一样,谁愿意充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大家?生:试着解说,教师提醒字词读音并帮助梳理解说词的结构。反思根据课文内容生成解说词,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同时又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三、观察远景,感受雄壮、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 (教师提示学生运用

3、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师: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生:齐读第一段,在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长城远看的模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反思对照插图读文,让学生对长城的有一个整体印象,并通过抓住“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等词语初步从读中悟情。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近看长城,分析结构、师:出示课件,作者又来到长城的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观察。我们接着看课文,看看作者又是怎样介绍长城的?生:快速朗读找出句子。 教师板书: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外侧的垛子城台、师: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

4、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生:交流回答:第一幅图观察点在远处;第二幅图观察点在长城上。第一幅着重表现长城的“长”;第二幅图着重表现长城的“高大坚固”。反思 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五、走上长城,体验伟大、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思考: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为什么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提示: 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师: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让学生抓住“血汗和

5、智慧”“凝结”重点词语来展开想象。)生:因为: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学生读第段: 说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生:小组合作讨论:因为: 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 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 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齐读课文第、段,品味长城,升华情感:反思 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再用语言激情去感染,带动学生,学生在文本中感悟激情。同时也激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热爱的情感,情感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