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讲座.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55254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复习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复习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复习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复习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讲座.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复习讲座第一部分 近年来我省中考试题特点与其中隐含的规律 一、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突出“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内容、题型、题量等会保持稳定,重要的知识点肯定还会继续考查,考查的方式仍然是以基础为载体,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大多以学生接触或知晓的真实生活情境为载体,将学生应该掌握的考试内容呈现出来,偏题、怪题、很难出现;“变”字主要体现在继续转变靠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的局面,即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开放性试题,突出学科特点,注意对以试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的考查,一定要让那些平时经常亲身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学生在应试时表现他们的长处。用现代的“灵活”代替从前的难、偏、怪,从而使“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复习方法失灵。“新”字主要是题目的情境新、考查方式新等。二、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实际生活的需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2012年的中考试卷16题中有11题以学生知晓的身边与化学关联的真实情境为载体,今年也不会例外,会继续紧密联系实际,运用各种最新资料来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生产等方面的广泛联系,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以化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及周围的世界,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从周边

3、的生活情境中提取素材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关注身边发生的与化学相关的大事,(2013年5月以前发生的新闻、热点都要留意,如、每年的科技活动日主题,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低碳经济”,不锈钢炊具锰含量超标、食盐中碘元素,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并且能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和评价。同时还要留意身边的化学,从小处着手,家中厨房的生活用品、学习用的文具,照明用的台灯,药品的包装盒等都能成为试题的素材,因为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三、立足与化学学科

4、的探究能力的考查。科学探究题将占60分中的18分左右,足可见其重要性。以科学探究能力8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为着眼点,侧重(1)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本质等;(2)从事探究试验能力,如设计试验,分析评价试验等;(3)表达和交流能力,如解释数据,制作图表等。科学探究将渗透到“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四块内容之中。是对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考察,所以其涵盖的内容一般都属于学习目标水平的C等级。四、会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在中考试卷上反映得

5、比较明显。开放性试题一般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样的试题思维含量大,答案灵活,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提倡多角度地、开放性地思考问题,适合学生展现独特个性和特长。而且,这类题目的量在逐年增多。因此学生们一定要高度关注。五、会继续体现试卷的文化性和地方性。近些年我省中考试题每年都有体现,如“四喜娃娃”“芜湖铁画”“八公山豆腐”“文房四宝中宣纸、墨”“ 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我省科技方面的发展”“我省某地高品质茶叶”等在近几年试卷中出现,即考查学生基本化学知识,又考查了与这些知识相关的本土的文物、土特产、药材、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渗透对学

6、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关注我省的省情等,并注意用化学的视角去解决问题。总之,现在中考试题已从重知识考查转到重能力考查,新题型越来越多,死知识越来越少,一般不会是已出现过的原题,靠猜题、碰原题是不可取的。考试前两周要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少做题,多看课本、多看试卷。目的首先是要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自信心;其次是要突破难点,对那些常考的难点、易错点,要予以特别关注、留心。告诉学生考试时要沉着、冷静、遇生不慌、遇难不乱,仔细审题,难题就会迎刃而解。第二部分2012年学生在中考化学学科部分试题分析以及考生答题情况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相关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这一部分

7、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考生得分率较高,1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一、总体情况2012年的中考化学试卷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历年中考试卷相比,从题型、题量、内容、要求等各个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一致,这里不再赘述。虽然在很多方面与往年的中考试卷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但是从试题设置的情境和问题呈现方式方面看,给人的感觉新颖。二、试题分析通过以上分析,除抓紧基础知识,化学基本素养不变外,实验探究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也不能忽视。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观察和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能帮助形成化学概念,巩

8、固化学知识。同时实验对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实验探究题上失分较多。最关键的是现在的中考题大多以身边的真实情景为载体,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能力。 中考政策和命题指导思想在不断地变化,朝着更能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方向变化。但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注重基础知识,关注STSE,突出学科特色。在注重考察认知性学习目标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能力8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为着眼点,并适当地进行侧重。一、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查阅资料

9、等;二、从事探究的能力,如制定计划、建立假设、设计实验、以及比较差异、分类概括、分析评价等;三、表达和交流能力,如提问、讨论、解释数据、制作图表等 第三部分 二一三年考试纲要解读2013年中考考纲和2012年中考考纲保持稳定。没有大的变化,说明今年中考考试试卷延续去年 2012年考纲中的C级别的内容2013年考纲中的C级别的内容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金属的简单防腐方法C试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C/B试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C/B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C溶质质量分数的简

10、单计算常见酸(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常见酸(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从组织上区分单质与化合物C从组织上区分单质与化合物B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C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C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C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C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C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C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B金属活动顺序(顺序、判断简单反应、解释相关现象)C金属活动

11、顺序(顺序、判断简单反应、解释相关现象)C质量守恒定律C质量守恒定律C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C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C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C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C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C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C 第四部分 二一三年中考复习建议一、近两年中考化学试题特点及启示(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1、知识模块考点对应考题例题1为验证铜、锌、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明明和冬冬都选用了三种物质进行实验,且冬冬选用的三种物质与明明选用的三种物质完全不同,他们都达到了实验目的.明明选用的三种物质是_;冬冬选用的三种物质是_.解析:依据金

12、属活动性顺序表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条件选择正确的物质.答案: Zn、FeSO4 溶液、Cu; ZnSO4溶液、Fe、CuSO4溶液(化学式也可用名称代替)例题2 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其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燃烧,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硫气体;能溶于水,水溶液是一种无氧酸.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请根据上述内容和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用字母表示)(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_.(2)制取硫化氢选用 ,收集时选用 ,收集时H2S气体应从 端(填导管代号)导入集气瓶.(3)制取硫化氢气体时,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装置G、H中药品为NaOH溶液

13、),以防止污染空气.处理效果最好的是_.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能用点燃方法处理尾气吗?为什么?(5)A装置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_;B装置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_.例3在一次兴趣活动中,小军同学给大家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X气体,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广口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发现小气球a膨胀起来.王强同学猜想X是二氧化碳,Y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与瓶中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气球中.你对X与Y的组合还有那些猜想?(写出三种猜想)小气球某溶液某种气体X玻璃管Y猜想1 猜想2猜想32、试题特点及启

14、示: 试题考查的形式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注重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间的综合运用,热点题型和重要化合物仍是考查的重点。3、 2013中考试题中热点内容预测:(1)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及实验 室制取.自然界中氧循环,碳循环.(2)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方法.(3)物质的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配制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溶液。(4)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5)常见金属(铁、铝等)的特性及其应用;(6)合金,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和金属的回收.(7)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8)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9)食盐、纯

15、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10)常用化肥的性质 作用及经验 。(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1、知识模块考点对应考题例题1 已知六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1)A、B、C、D、E、F共表示 种元素;(2)表示原子的微粒是 (填序号);(3)表示离子的微粒是 (填序号)。审题与思路:元素是具有同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题所示的六种微粒中,(A)与(B)核电荷都是+8,(E)与(F)核电荷都是+12,所以这六种微粒结构代表核电荷为+8、+10、+11、+12四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阳离子的核电荷数比核外电子总数大,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小,即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核

16、外电子总数不相等。解答:(1)四 (2)A、C、F (3)B 、D、E 总结:对于微粒洁构成示意图的含义,我们要深刻理解,要判断是原子、阳离子还阴离子,主要依据是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例题2 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3AlPAl3+、SO3 3N2O Al2O3 2PO4 3- (1)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 表示元素的化合价的是 (3)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4) 表示电荷数的是 。 ;。 例题4(08黄岗)请从H、O 、 C 、 N 、 Ca 、 N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2个钠离子

17、 三个氢氧根离子 硝酸铵中显3价的氮元素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能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水溶液呈碱性的氮肥是 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非金属单质 作建筑材料的盐是 2、试题特点及启示 试题考查的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注重考查物质结构知识间的综合运用,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 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测。3、 2013中考试题中热点内容预测(1)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5)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用化

18、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6)氢、 碳、 氧、 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7)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三)物质的化学变化1、知识模块考点对应考题例题1 2012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 ( )例题2、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

19、质不同的物质D例题3 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2、试题特点及启示试题考查的形式选择题 填空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注重考查初中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间的综合运用,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 有一定的综合性,注重考查基础知识。3、 2013中考试题中热点内容预测(1)化学变化的特征、现象和本质,能量变化。(2)催化剂的重要作用(3)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4)质量守恒定律;(5)金属活动性顺序(6)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

20、关系.能正确书写简单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1、知识模块考点对应考题例题1 化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改造周围的世界,促进社会发展。(1)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每100 g含有营养成分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C钙镁钠锌7.6 g7.8 g7.4 g18 mg201 mg18.2 mg30.8 mg8.1 mg 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_;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_;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 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

21、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_;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_。(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纤维编号灼烧时的气味特殊气味烧纸气味烧焦羽毛气味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_。例题2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 电解 2H2+O2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

22、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例题3下列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错误的是 2、试题特点及启示 试题考查的形式选择题 和 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注重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 社会中的综合运用,试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注重基础知识和学生能力的检测。3、 2013中考试题中热点内容预测(1)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灭火。(2)氢气、天然气、石油液 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化石燃料.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3)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4)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5)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6)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

23、、维生素等)。(7)认识“三废”,了解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8)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五) 科学探究1、知识模块考点对应考题例题1:小明按右图装好了实验装置(两胶头滴管中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都相等),实验时,同时完全捏扁两滴管的胶头,并观察实验现象。(1)小明的实验目的是:_。(2)装置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红墨水的作用是_。(3)你估计两根玻璃导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理由是_。 (1)比较粉末状和块状的碳酸钙和同浓度、同体积盐酸反应的速率的大小。 (2)相同的液体体积变化在细长的玻璃导管中造成的液面高度变化大,便于 观察: 使导管中的液柱呈现红色,便于观察

24、导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3)两装置中导管内的液面均上升,装置A中导管内液面的上升速度比装置B的快:等质量的粉末状碳酸钙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碳酸钙的大,反应速率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压上的液柱高度增高。例题2 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如下图所示:应该含有NaOH、Na2CO3和Ca(OH)2吧可能含有NaOH和Na2CO3滤液里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我们先猜想一下。老师甲乙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只含NaOH哦丁丙(1)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也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把猜想写在对话框中。并对

25、你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 自己的猜想成立(2)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3)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乙的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丁: 可能含有NaOH和Ca(OH)2 (1)实验步骤:通入CO2气体或滴加NaOH溶液(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现象: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 (2)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因为Na2CO3与Ca(OH)2要发生反应,不可能共存. (3)不正确 理由:有NaOH存在,就不

26、会有CO2气体放出,但Na2CO3可能存在. 例题3期末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让小王和大伟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2)进行猜想: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氢氧化钙没有变质。(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滤液不变色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请你另选择一种猜想参与探究,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

27、验结论取样,加适量水广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4)原理与用途:氢氧化钙俗称_,其水溶液的pH-7(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农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钙改良_性土壤(选填“酸”或“碱”)。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_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程式是:_,因此氢氧化钙应_保存。(3)(4)熟石灰(或消石灰) 大于 酸 二氧化碳 CO2 + Ca(OH)2 = CaCO3 + H2O 密封2、试题特点及启示试题考查的形式多以科学探究和实验题的形式出现,注重考查初中化学知识间的综合运用和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原理和重要化合物仍是考查的重点。在中考纲要

28、中明确指出,实验探究占30%左右,渗透到各种题目之中,也就是说实验探究题是实行新课改后中考的热门考题,而且所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大,中考命题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十分重视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那些平时喜欢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同学在应考时体现他们的长处。所以,我们在面对实验题时,首先要阅读题目,搞清楚题的意思,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它主要考查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明白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看清了题目的意图,下笔就容易多了。每年的中考题中,其难点往往都是实验设计题,具有开放性,能充分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具有选拔性,在做这类实验设

29、计题时,控制变量应该是设计的主题思想。3、 2013中考试题中热点内容预测(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3)发展科学探究能力8 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4)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初步学

30、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复习策略(一) 以知识梳理为依托,以训练各种能力为目标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素质的体现。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知识梳理入手,明确复习目标,重在夯实基础;在复习时应将课本中各部分相应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系统完整地建立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分析和运用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在此过程中,或归纳或演绎,重在思维能力的提升;做题时,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视方法运用和技能的形成。如在做某一题时,要求同学能通过分析说明此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和考查什么能力

31、;此题除了此种考法以外,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考,此题还能联系到哪些知识点;学生通过这种训练,效果很好,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将知识连成网络,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可以从过去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二)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生活,重视知识迁移能力如今的中考化学试题以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和生活为基本点,人文化、情境化,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蕴涵着浓浓的家乡意识;这不但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既源于是社会、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选择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生活健康、化工、高科技(高起点、低落点)、资源和

32、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设计的题目,以检查自己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次要关注家乡,了解其优势和不足,并注意用化学的视角去看它们。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热爱情感;培养学生的关心自然,关爱自己及身边的生存环境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总之,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以现实生活(特别是近一年来身边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大事)为情境的突出应用能力考查的试题,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三)、重视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以说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中都加大了实验考查的力度,实验题

33、都设法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实验题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基础理论和能力的支撑,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构建实验基础知识板块,为达到这个目的,可采用两种方法复习:一是分散复习,在各章节复习中,注意认识实验装置的要点,实验成败关键,重要的现象,理解操作的注意事项等,要特别重视对重要实验的再现、升华,采用串一串、挖一挖的策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如粗盐提纯实验中食盐的产率过低有哪些原因,如果在常温下,一定量的水中粗盐溶解没有达到饱和,是否影响产率等?二是集中复习,把实验分为专题来进行复习,可借助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或有关复习资料,以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最终形成整个实验知识的框架和网络。近年

34、中考更注重考综合实验,因此不仅要复习单个实验,还要进行实验的组合、变形,即综合实验的复习,培养综合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对于实验的评价与设计,要多搜集此类试题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握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对于探究实验题,要知道探究问题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对于开放性实验题,平时要训练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善于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开卷考试不代表不需要记忆,对于重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化学式以及元素符号还应熟记。(四)引导规律总结,强调能力提高 目前各校的大都采取单元过关-专题训练-综合模拟的复习方法。通过教、学、练、考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知

35、识、扎实有效地提高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典型题例剖析,从试题的正解与错解分析中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开拓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在训练考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强调一步到位率,在快速的思维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知识欠缺,另不要过于关注自己的分数,而要分析自己错的原因,错了说明此点为自己知识的盲点,因此绝不能糊里糊涂地错,而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及时补上。就象下围棋到了收官阶段,及时打劫一样。 今年的中考仍然是两考代一考;既体现基础教育的普及性,也体现高中教育的选拔性。中考化学命题必然有利于教育改革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今年的中考试题一定活而不偏,适度开放,体现课改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