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味道来——听张祖庆老师教《祖父的园子》.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67813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出味道来——听张祖庆老师教《祖父的园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出味道来——听张祖庆老师教《祖父的园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出味道来——听张祖庆老师教《祖父的园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出味道来——听张祖庆老师教《祖父的园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出味道来——听张祖庆老师教《祖父的园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教出味道来 听张祖庆老师教祖父的园子聆听张祖庆老师上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如沐春风,感觉他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我想:这个方面缘于张老师那练达的课堂驾驭水平,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一、在特级教师张祖庆的心里,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一篇课文呢?如果我们喜欢萧红,或者,如果能够像张祖庆那样,在并不很熟识萧红、但怀有无限信任的情况下“开始一遍遍地读”萧红,而且“读大半年”,那么,我们或许能够理解张祖庆为何如此喜爱祖父的园子,为何这样深情地把萧红当作一个“传奇”。于是,我们就能逐步清晰:作为语文名师的张祖庆,他是怎样自觉、自然、自得地做着语文课程内容的研制与

2、实施。张祖庆给予我们最震撼的思考,就在于:我就是我,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我有权利、有责任把祖父的园子作为“经典”的课文来教。二、张祖庆用自己的课告诉我们:既然是“经典”,就不该简单地“与内容说再见”。张老师为祖父的园子一课设置的目标是:使用视像化、体验式朗读,感受萧红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侧面描写、借景抒情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创新解读,进而建构自由明亮的儿童精神家园。显然,感受萧红自由明亮的精神的“园子”是“意”,领略萧红字里行间的“阳光味道”是“言”,来说意兼得,既打下语文的底子,又打下精神的底子

3、,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则是张祖庆这个课的价值追求。他其实是用教材教语文、教做人,语言的理解、使用是跟文学(文化)、审美、人格的教育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三、张祖庆用他的课告诉我们:“经典训练”的教学,要用“经典”的方式“沉浸”语言。我们听到了学生的朗读,要体会园子事物的自由,张祖庆采用视像化朗读,示范点拨(如: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学生通过声音的拖长、速度的快慢,再现事物的自由。我们看到了学生的体验与想象。张祖庆以“()了就像()似的”“()愿意()就()” 协助学生如临其境。“稻穗一齐舞动着,就像约好了似的”“甘蔗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蚂蚱愿意跳多高就跳多高”,学生“进去”了,语言的学习、使用也尽在其中。还有比用朗读、用体验更“直接”更“得体”的“沉浸”的方式吗?这样的“沉浸”还是不够的。每一篇经典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萧红要表达的所有,都在其自由、轻快、灵动的语言里,在其特有的表达的方式和巧妙的修辞里。因此,张祖庆又引导学生对第一节质疑,引出对侧面描写的感受;再比如对第17节“借景抒情”的学习:这园子里的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它们觉得自己很自由吗? 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而所有的这些,都指向张祖庆所言的萧红语言所独具的经典的“阳光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