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去分母法”解分式不等式.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68578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去分母法”解分式不等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巧用“去分母法”解分式不等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巧用“去分母法”解分式不等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用“去分母法”解分式不等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去分母法”解分式不等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巧用“去分母法”解分式不等式【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教材中一个例题的研究,提出用“去分母法”解分式不等式,并将这个方法与教材的方法做了比较,能够将此方法作为解分式不等式的方法之一介绍给学生。每一位教师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研究教材,研究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方法、技能等等教给学生,在这样日积月累当中,偶尔就有了一些灵感,发现一些教材上没有介绍,却是很好的方法,于是就有了这个“去分母法”解分式不等式。人教版教材高一上,第一章第5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例5为解分式不等式,教材上的解法是利用积的符号法则,把分式不等式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具体过程如下:例5 解不等式 解: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组 与 的

2、解集的并集,由= , =,得原不等式的解集是。这种方法要先分别解两个不等式组,再将两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并集,才能得到原不等式的解集,整个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对于才进入高中学习的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并集和交集有时会混淆,所以用这种方法解分式不等式比较容易出错。而且对于高次分式不等式,利用积的符号原则,需要把分式不等式转化为两个以上的不等式组,情况更复杂,转化中容易漏掉某些情况而造成出错。例如:解不等式 利用积的符号原则,转化为或或或或或或或,一共要转化为八种情况,有部分同学很可能会漏掉其中一些情况,所以我认为用积的符号法则解分式不等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中我就采取了另外的解法去分母法。 我为什么

3、想到用“去分母法”解分式不等式?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在讲解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时,我发现学生一看到分式就想到去分母,这可能是因为在含有分数或分式的计算中我们经常去分母,学生对于去分母有了习惯性的思维。第二是因为如果我们能把分式不等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那么我们就得到了一元二次不等式或一元高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一元高次不等式能够用“标根法”解决,“标根法”对计算要求比较低,能够给学生补充,所以分式不等式转化为整式不等式之后,学生也能很容易求解。基于以上原因,所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我采用了“去分母法”。我采用的“去分母法”是在学生使用的“去分母法”的基础上实行修正得

4、到的。学生解分式不等式时首先想到去分母,他们去分母时,将不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分母,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考虑到分母的正负。不等式和方程不一样,方程左右两边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不等式左右两边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左右两边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所以不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分母,不确定会不会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这样做就是错误的。我给学生指出这个错误之后,学生就说能不能讨论分母的正负,列两个不等式组来解题,例如:不等式 ,当时,可化为 ;当时,可化为 。这样的转化就和积的符号法则转化的情况一样,这样做当然是对的。当我仔细思考后,想到更好的去分母的方法。分式不等式的分母

5、能够不讨论,在去分母时直接乘以分母的平方,无论分母是正数或负数,它的平方一定是正数,不会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例如:不等式 左右两边同时乘以,能够转化为;不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能够转化为;不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能够转化为等等。下面就用“去分母法”解教材上的例5.例5 解不等式 解:不等式左右同乘以,得原不等式的解集是由此例题能够看出,这种“去分母法”避免了讨论分母的正负,转化的思路比较简单,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容易,按照这种方法解分式不等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准确率,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优势不太明显,但是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比较容易让学生掌握的方法,可以将此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用那种方法来解分式不等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