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学免疫耐受PPT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0173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学免疫耐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疫学免疫耐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疫学免疫耐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疫学免疫耐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疫学免疫耐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疫学免疫耐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学免疫耐受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七章免疫耐受,2,本章教学大纲,【目的要求】 1掌握 免疫耐受的概念。 2熟悉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人工诱导免疫耐 受形成的条件。 3了解 免疫耐受的研究历史,人工诱导耐受和 终止耐受。 【教学内容】 1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概念和区别,以及免疫耐受 的研究历史。 2特异性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中枢免疫和外周免疫 耐受)。,3,3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意义,条件。人工 终止免疫耐受。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授课,结合自学。 【授课学时】 1学时。,4,概 述 一、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针对该抗原的 特异性无应答现象。 二、

2、免疫抑制(Immunological Suppression) 机体在后天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对所有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调或丧失。 三、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 非特异性低应答或无应答状态。,5,五、分类,1.固有性免疫耐受 2.适应性免疫耐受,四、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 自身组织抗原 天然诱导耐受; 非自身抗原(如细菌、病毒、毒素、异种个体 组织抗原等) 免疫原 特异性免疫应答 耐受原 无特异性免疫应答,6,第一节 天然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一、固有免疫系统的免疫耐受 两种机制 吞噬细胞缺乏识别自身抗原的受体 某些细胞存在抑制性受体或抑制性结构 (一) 吞噬细胞对自身抗原的

3、耐受 吞噬细胞 (甘露糖受体) 识别微生物(甘露糖) 杀死微生物; 不识别正常细胞(无相应甘露糖或被遮盖),7,(二)NK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耐受 存在KAR和KIR,只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和肿瘤细胞,不杀伤正常细胞。 病毒感染细胞 KIR识别分子(如 MHC-I类分子)表达减少 抑制性信号不足 被NK细胞杀伤。 (三)补体系统 正常自身组织表面可表达多种抑制性分子, 抑制补体活化的进行。,8,9,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免疫耐受 (一)中枢免疫耐受机制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内未成熟的T、B淋巴细胞,识别自身抗原的细胞克隆被清除而形成的自身耐受。 1.T细胞的中枢耐受:阴性选择 2.B细胞的中枢耐

4、受:与自身抗原具有高亲合力的未成熟B细胞被克隆清除或处于无反应性(anergy)状态。,10,“异位基因表达”示意图,11,未成熟B细胞在骨髓内的凋亡,12,(二)外周耐受机制 在外周免疫器官,成熟的T和B淋巴细胞遇到自 身或外源性抗原形成的耐受。 产生机制: 1.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克隆无能; 2.活化诱导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死亡; 3.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 4.独特型网络的致耐受作用; 5.淋巴细胞移行限制。,13,1.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克隆无能 T和B细胞的活化需要包括来自抗原、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等多种刺激信号的作用。其中某种活化刺激信号的缺失或无功能,均可导致T、B细胞不能活化,处于

5、无能状态。 (1)T细胞克隆无能,14,15,T细胞克隆无能,16,(2)B细胞克隆无能 在无T细胞辅助情况下,自身反应性B细胞对外周可溶性自身抗原处于免疫无能状态。,B细胞克隆无能,17,2.活化诱导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死亡 (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 AICD),18,3.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 外周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活化受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维持自身耐受。,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19,4.独特型网络的致耐受作用 可能机制: 大量抗id抗体能造成独特型阳性B细胞耗尽。 独特型抗体可作用于T、B细胞上的独特型抗原决定簇,使T、B细胞耐受。 自身抗id抗体还

6、可与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结合而抑制抗体产生。 大量抗id抗体的存在可诱导Treg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20,5. 淋巴细胞移行限制 (1)未活化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仅表达L-选择素和CD45RA等黏附分子不能穿过血管壁进入外周组织,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很少有机会接触外周组织中的自身抗原。 (2)与自身抗原接触的B细胞失去进入淋巴滤泡的能力,从而失去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能力。,21,22,第二节 影响适应性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一、人工诱导耐受,23,(一)抗原方面 1.抗原的性质 (1)结构简单、分子小、亲缘关系近 易诱 发免疫耐受,如血清蛋白、多糖和脂多糖。 (2)蛋白质的聚合体为良好的免疫原,

7、非聚合、单 体物质常为耐受原。 (3)表位不同 鸡卵溶菌酶(天然,含N端表位) 诱导Ts细 胞活化 致免疫耐受; 鸡卵溶菌酶(去除N端3个氨基酸) 诱导Th 细胞活化 辅助B细胞产生Ab。,24,2.抗原的剂量 (1)低带耐受(low zone tolerance) 抗原剂量过低,不足以激活T,B细胞所致的耐受。小剂量TD-Ag致T细胞耐受。 (2)高带耐受(high zone tolerance) Ag剂量过高,抑制性T细胞被活化,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免疫应答。大剂量TD-Ag和TI-Ag致T细胞和B细胞耐受。,25,26,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的主要特征 低带耐受 高带耐受 诱生抗原 小剂量

8、TD抗原 大剂量TD或TI抗原 参与细胞 T细胞 T和B细胞 产生速度 快,1天 慢,815天 持续时间 长,120135天 短,4050天,27,28,3.抗原注射的途径 诱导耐受 经鼻内、口服、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皮下及肌肉注射。 4.抗原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抗原持续刺激 免疫耐受; 抗原消失 免疫耐受逐渐消退。 5.佐剂的作用 不加佐剂易致耐受,添加佐剂易诱导免疫应答。,29,(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 免疫系统越成熟越不易诱导耐受。 2.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不同动物建立耐受的难易度不同。 3.免疫抑制措施的影响: 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耐受的建立。,30,(三)新方法的应

9、用 1.使用第二信号阻断剂 (1)CTLA4-Fc(Ig)融合蛋白 与B7结合 阻断B7-CD28结合 (2)抗CD40L 与CD40L结合 阻断CD40-40L结合 2.抑制DC的功能 3.提高移植物FasL的表达 4.胸腺内移植异种抗原可导致机体对此抗原的全 身耐受,31,二、人工终止耐受 (一)意义 治疗临床疾病,如肿瘤、慢性感染性疾病。 (二)举例 (1)理化或生物因素 耐受原结构改变; (2)人工给予IL-2、IL-12、IFN-等细胞因子, 提高B7及CD40等的表达。 (3)抑制或清除CD4+CD25+ Treg细胞 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应答。,32,思考题 1. 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免疫缺陷的定义及区别。 2. 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 3. 高带耐受和低带耐受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