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读书心得5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5196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曲三百首读书心得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元曲三百首读书心得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元曲三百首读书心得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元曲三百首读书心得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曲三百首读书心得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曲三百首读书心得5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元曲三百首 读书心得 5 篇元曲顾名思义是曲子,其用 词通俗,民 间哩语多,趋近于民歌,像我 这样的水平也能读懂十之七八。通俗化的文学不是更 贴近民众的心呢 !下面是小 编收集整理的元曲三百首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最近, 应于语文积累的需要,我决定先背一本元曲,不前从来没有接受 过元曲,故感到很新奇。过,我对元曲比 较陌生, 应为之著名的文学大 师 -王国维曾说过,“一代必有一代之文学。 ”相信大家 对唐诗、宋词都比较熟悉,文学,乃一个国家 对他的文化的代表,你想,那美国能有唐 诗吗 ?显然是不能的,我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渊源的 历史,但是无法有一种文字来抒 发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情, 这种蕴含着

2、一个朝代的文化底 蕴的文字就 应用而生,你看那 现在这外国人 对中国的宋词、唐诗,都很好奇,都很敬佩,关 键,他们实在没有呀。我苟 认为无论哪个朝代的文字都有独特的 风气,列如: 汉诗的雄气,初唐的 华丽,盛唐的浪漫,晚唐的 忧愁,宋 词的豪壮 ( 太多了 ),元曲呢吸收了前面 罗列的文采,采万家之笔,吸万家之 风,独成一体,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 觉。我希望什么 时候,如今的社会能 够应用而生一种独特的文体, 传承下我 们中国的文化,当然, 这一切的一切 还是靠我 们现代的人呀 !我只想强调一句话 天下的文章,皆好,取长补短,才是王道。元曲三百首是一部文 选型作品,全 书共选入元好 问、杨果、

3、珠帘秀等。 70 位作者的 291 首作品,以及无名氏 13 首,共收 录 304 首元曲。所有曲目按作者 进行分类,每个作者名下都有相关的人物生平及 创作特点,每篇作品下都有相关注 释及名家赏析。元代是我国 历史上少数由少数民族实现大一统的时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是以种族论社会地位,其中 汉人与南人都属于底下的种族,在社会与政治中 备受压迫,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此外,元朝没有 规范的科 举取士制度,知 识分子难以通过科举之途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导致士族中出 现一批 “感士不遇 ”的文人典型。 这种社会政治和民族的 压迫,将知 识分子从上 层政治圈 层中驱逐出来,而他 们又不能融入到下 层平民劳动者

4、的阵营当中,于是,他们选择 了当时社会的中 间阶层 市民阶层。然而他 们又不能像普通小市民一 样产生对自身群体的文化 认同感, 这就形成了文人的 尴尬境遇与失落情 怀,当忧愤、悲壮的 调子已经被前人和今人普遍唱 罢之后,便 产生了这种忧愤情怀的异化 自嘲与冷峻的幽默。元朝是商品 经济初步发展的时期,商品 经济的一个 显著社会 产物就是市民 阶层 ,他们既不是上 层的统治阶级也不是下 层普通劳动者,市民 阶级的兴起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需要,即市民文化。他有 别于传统士文化的封建正 统式的典雅,而是一种新式的通俗而不是情趣的文化 类型,这就促使市民 阶层的知识分子积极进行通俗的元曲 创作,幽默正是

5、这一种需要的表 现之一。元代文学面 临着由士文学向平民文学的 转变,市民 阶层的文化需要 庞大,鲜活的创作群体也集中在了市民 阶层。怎 样使文学 发展适应当时社会的广泛需要是当 时文学演 变的主题。而通俗幽默的 创作风格、通俗 晓畅的语言形式正是 这种文化的 发展趋势。可以 说,元曲的幽默化、俚俗化正是适 应这种发展趋势产 生的。总之,幽默是元曲的一大特色,幽默的创作风格为元曲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品收 录作家人数众多,所 选曲子来源广泛、比较有代表性,且都 为传世的经典名作,独具特色。作家及作品相关介 绍内容较为翔实,有助于学 习者了解作家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此同时,注释及赏析内容多 选自

6、不同点 评家,有助于 对作品进行全面认识 ,是一部 较为丰富、全面的介 绍元曲的文 选型作品,有助于初学者积累知识、开拓眼界。元曲是我 们高中时才开始接触到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与汉斌、唐 诗、宋 词、明清小说一道,成 为中国古代文人 聪明才智的 见证。而我 们学习过的大多是来自元曲三百首所 编所选。而在品 读了元曲三百首后。 让我对元曲的理解 变得更加容易,也 让我陷入了元曲的魅力。马致远也是我最喜 欢的文人墨客之一。在人们追求返璞 归真,崇尚回 归自然的今天,门头沟韭园四村的百姓越发珍惜 “小桥 流水人家 ”的意境, 对祖先马致远惠泽下来的元曲文化倍加推崇,当地政府作出了恢复与兴办元曲文

7、化的 规划,具有元代 风貌的戏台, 马致远杂剧散曲的排演将在不 远的将来与游人 见面。而与 马致远相关的文化研 讨活动也将成 为这里的亮点。作品收 录作家人数众多,所 选曲子来源广泛、比 较有代表性,且都 为传世的经典名作,独具特色。与此同 时,注释及赏析内容多 选自不同点 评家,有助于 对作品进行全面 认识,是一部 较为丰富、全面的介 绍元曲的文 选型作品,有助于初学者 积累知识、开拓眼界。使我在元曲三百首中汲取了很多。我曾读过唐诗、宋词,这次看到 这本新版的元曲三百首就借了。以我的水平免免 强强地读完了元曲三百首, 这本元曲,本 应细 品慢嚼,限于 时间 ,不求颇解,只求了解。所以 这读后

8、感也只能硬拼 强凑而成。也 是研究元曲的人 较 少, 本元曲三百首只有注 ,没有 译 文和 代背景, 书中的元曲在小学古 必读 和 本中很少出 ,读 起来有些 费劲 。建 议给 小学生读 的元曲不要 么多, 100 首就 了,最好能像宋 唐 那 加以 译 文和背景。元曲 名思义 是曲子,其用 通俗,民 间 哩 多, 近于民歌,像我 这样 的水平也能 懂十之七八。通俗化的文学不是更 近民众的心呢 !我 元曲中句子中分句的格式丰富,不像格律 诗 限 二个分句七字或五字,比如 查德卿。寄生草。感世 : “如今凌烟 一 一个鬼 关, 长 安道一步一个 云 。 ”一句就有 11 字、 10 字两分句,高

9、克礼。天宝 事 : “哎,三郎 !睡海棠,都 则为 一曲舞霓裳。 ”一句中就有 1 字、 2 字、 3 字和 8 字四个分句。丰富的表达格式,不是更容易抒 感情和思想呢 !我国的诗词 曲,格律 严谨 ,既要押韵又要平仄, 还 要有固定的格式和字数的限制, 层 重重的束 缚 , 制了发 展。虽 然我喜 欢读读 它 ,背背它 们 ,但要我作作它 们 ,我承 认力不 任,也无 兴 趣。元曲 我想起歌曲,一首歌曲先有曲后有词,或是先有 后有曲呢 ?我想 应该两者都有,世界上有那么多 优 美抒情的曲子,比如 赞 美 中的曲子 是百听不 厌 ,如果我 脱出那些已 经 不流行的古曲 调 子,依据当代流行的,

10、或世界 典的优 秀曲谱 ,去填词 和曲, 这 的 写的 词 曲不是更有生命力呢 ?学 国外的自由奔放, 结 合我国的古典韵律,希望一种新的 诗 歌 曲出来 !让 我 小学生在歌唱中学会作 诗词 曲 !元曲又称 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 艺 形式,包括 杂剧 和散曲,有 时专 指杂剧 。 杂 ,宋代以滑稽搞笑 为 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 发 展成戏 曲形式,每本以四折 为 主,在开 或折 另加楔子。每折用同 宫调 同韵的北曲套曲和 白 成。如关 汉 卿的窦 娥冤等。流行于大都 (今北京 )一 带 。明清两代也有 杂剧 ,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 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

11、 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元曲原本来自所 谓 的 “蕃曲 ”、“胡 ”,首先在民 间 流 ,被称 为 “街市小令 ”或 “村坊小 ”。随着元 灭 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 ( 今北京 ) 和 安 (今杭州 ) 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 开来。元曲有 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 许 在定格中加 字,部分曲牌 还 可增句,押韵上允 许 平仄通押,与律诗绝 句和宋 词 相比,有 大的灵活性。所以 者可发现 ,同一首 “曲牌 ”的两首有 时 字数不一 样 ,就是 这 个 故 (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 为标 准定格 )。元曲是汉 民族灿烂 文化宝 库 中的一 朵灿烂 的花朵 ,它在思想内容和 艺术 成就上都体 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 诗 宋词 明清小说 鼎足并举 ,成为 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 ,元 杂剧和散曲合称 为元曲, 杂剧是 曲,散曲是 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 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 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 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 “元曲 ”单指 杂剧,元曲也即 “元代戏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