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7691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所以,计算存有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相比较来说,老课程标准对学生计算的水平提了很多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而现在却很少提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水平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准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计算存有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所以,计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正是这重要的一环,恰

2、恰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地方,也偏偏是学生们最不愿意学习的知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计算教学处在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呢?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

3、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即时优化。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 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片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4、忽视口算练习 有些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忽视口算的准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实行口算训练。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水平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和准确率。6、评价方式的滞后 新课程标准在降低了计算的要求后,制定了新的评价标准。而在上级部门组织的测试、平时的检测中仍然在使用老课标的评价标准。这让我们一线的教师感到非常

4、困惑,这种困惑带来的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无所适从。二、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反思 “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这是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突出的变化之一。这个变化给“怎样上好计算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导致了部分教师面对新课程计算教学无所适从,甚至出现了课程改革以后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实际计算水平不相符的情况。通过听课、特别是对计算教学课堂实行了实际操作,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理解。1、处理好课程标准和课时目标的关系学习、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对计算课在某一学段的要求,不随意降低或拔高,这是首要的。比如:第二学段中数的运算(第二学段具体目

5、标)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实行一些简便运算。3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实行估算。7能借助计算器实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2、把握好情境与计算教学的关系 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这是新课标教材的突出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情境的创设不但仅为了引出老师想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需”、“触景生思”,强烈地感觉到今天的数学问题的存有。 怎样理解将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的意义?首先,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其次,计算教学的本质是算理算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技能技巧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这是计算教学的目的。情境是手段,情境要为计算教学服务,二者的关系不容颠倒。分析教材不难发现,几乎所有计算教学内容设置的情境图中的情节和数量关系都是比较简单的、最基本的,这就表明分析数量关系不是目的,借助情景图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理解

7、计算的意义才是根本。 例如,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81页例2的情境图: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能够分给几个班? (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能够分给几个班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我是这样处理的:联系学生的读书学习生活实际出示情境图,然后抛出问题:(1)认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一问题?(2)要解决这一问题怎样列式?说明列式依据。借助情境图学生很容易列出了算式“9230”、“14030”,讲出了“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92(140)里面有几个30,用除法计算”的依据。至此,借助情境图学生明白了

8、:要解决情境图中的实际问题,必须用除法,需要研究除数是两位数除法(9230、14030)的计算方法。相比之下,这样的处理要比没有现实情境、直接给学生一个除法算式进行计算教学更能使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至此,笔者认为情境图利用的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应该是本节课重点算理算法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理既没有置情境图于不顾而进行单纯、枯燥的计算训练,又没有因为在情境图中纠缠不清而冲淡算理算法的重点,突出了把计算置入现实情境的实际意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把计算置入现实情境的真正意图。3、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计算教学要正确处理好算法和算理的关系。探究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

9、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如何计算),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为什么这样算)。在计算教学中,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住。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算法多样化教学理念的片面认识,出现了一味追求多种算法,而忽视算理探究的新问题,值得我们的反思。因此,在计算教学时,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要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4、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倡导算法多样化标志着教学过程的价值取向从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转变为关注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发展。算法多样化可以为学生的认识、感受、体验提供不同的

10、途径和视角,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把自身的经验与学科知识连接并转化,把课堂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开放的场景,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达各自见解的时空。但算法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求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地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道题目,把算法多样化等同于一题多解,这是对算法多样化的曲解,是将群体多样化误解为个体多样化。因此,在学生展示多种算法的过程中,当部分学生说出一些基本算法后,没有必要向学生索要全部算法,避免学生为迎合教师而寻求低层次的、繁杂的算法。多样算法展示之后,要适当进行优化。优化需以思维价值为前提,思维等价(即同一思维层次)的算法不需

11、要进行优化,思维不等价(即不同思维层次)的算法则一定要进行优化,即将思维水平低的算法优化至思维水平高的算法。5、处理好估算和精算的关系 计算中应突出估算教学。计算教学占了小学教学课时总数的58%左右。计算中的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精确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取值范围,使估算与笔算、口算相结合,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因此,要让学生明确估算的意义,提高学习估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估算能力并学会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问题。 计算教学是重要的,同时又是困难的。我们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充分的沟通,圆满的完成计算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