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8228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艺术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来巧妙地创设情境。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呢?我在数学教学中作

2、了以下的尝试: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大量的实践证明:当学生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为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开始感受数学,学习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公倍数”时,能够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

3、么?为什么有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但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乐趣。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情境,自不过然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近感。又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之前,教师先放一段人们在商场买东西的录像:一位阿姨在柜台前问:“请问,这袜子怎么卖?”售货员说:“10元钱4双。”买袜子的阿姨说:“给我6双。”于是售货员给了阿姨6双袜子。这时,阿姨转过身来面对镜头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我算一算,我该付多少钱?”当学生看到这里,顿时对这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想第一个找到答案,好好地表现自己,主动地走进探究知识的乐园。

4、这个情境的创设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达到了教学目的。数学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枯燥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切切实实地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动地去做,并获得成功。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连加”时,课件显示:在绿色的草坪上有5只小鸡,他们一边唱歌一边欢快地向前走,这时,后面又跑来3只小鸡,喊着

5、:“请等等我们。”当8只小鸡刚要走时,后面又传来了一个声音:“请你们等等我。”又有一只小鸡吃力地走来了。这时音乐、动画停止,教师问学生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起来了。因为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就叫“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 ”的康庄大道。三、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创设富

6、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出示一组数:“8,80,。教师问:“谁能用=把这三个数连起来?”问题一出来,学生就感到很新奇:800比80和8大,怎么能用“=”连起来呢?学生急于想找到答案,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诱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80分米=800厘米。”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等等。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呢?”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

7、“=”教师接着说:“像8,8.0,8.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小数的性质。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总来说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是我们教师常用的几种方法。我认为:创设情境目的要明确,形式要新颖,组织要灵活,时机要巧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感受到课堂的生命在涌动和成长,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出其育人的本质和功能。#教师教育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