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十四 诗歌鉴赏.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8966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 专题十四 诗歌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四 诗歌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四 诗歌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四 诗歌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 专题十四 诗歌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 专题十四 诗歌鉴赏.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诗歌鉴赏(2012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7分)柳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

2、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答:_(2

3、012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野菊 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_(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答:_(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_(2012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

4、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_(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_(2012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 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_(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1)【解析】

5、选C。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解析】选DE。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2)【解析】本题在题干

6、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答案】略。(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解析】此题要求鉴赏诗歌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考生要明确三点:一是诗人的情感是什么?二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

7、些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三是情景相生,二者是如何转化依托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除了按步骤答题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凝练性。此题难度较大。【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最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1)【解析】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

8、、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答案】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