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85191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_六年级数学教案 _模板教学内容:教科书15 页,例 2 及 “做一做 ” ,练习四810 题。教学目的: (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数两步连乘应用题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先说说各式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数是甲数的。(甲数)( 2)乙数的相当于甲数。 (乙数)( 3)大鸡只数的等于小鸡的只数。 (大

2、鸡)( 4)大鸡的只数相当于小鸡的。(小鸡)(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 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1)审题:全体默读,再指名读,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边讨论边画出线段图。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根据: “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 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 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华储蓄的钱数)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又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 “1,”平均分成3 份,画出与这样

3、的2 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新储蓄的钱数)。小亮18 元?元?元小华小新(2)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根据“小亮的储蓄箱中有 18 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再根据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又可以把谁看作单位 “1,”求出谁的钱数?也可以多问题分析:要求小新储蓄多少元,就要知道谁的钱数?这个数量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吗?所以要先求出谁的钱数?再求出谁的钱数?(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 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8 元的 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板书:18 =15

4、(元)怎么求小华的钱数?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 1,”求小新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5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板书:15 =10 (元)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板书:18 =10 (元)( 4)检验写答: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3、归纳:今天学习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据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 “1。”(三)、课堂练习: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8、9、 10 题。板书设计:例 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 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

5、多少元?小亮 18 元?元?元小华小新18 =15 (元) 15 =10 (元) 18 =10 (元)答:小新储蓄了10 元。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能辨认、判断角和直角。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动手操作及合作交往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形成角的表象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引入。谈话: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哪些图形吗?教师出示一本书,问:谁知道这本书的这部分( 师沿着一个顶点向两边摸,手势指出两条边所夹着的部分 )叫什么吗 ?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几何图形。(板书课题:角)老师挑选了几件物体,你能说说看,这些物体的角分别在哪里?(课件出示:书、剪刀和钟面:让学生逐一指出书上的角,剪刀形成的角,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你能说说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中有角?( 二)探究新知。1丰富感知,形成角的表象。逐步抽象出角:认识了生活中的角,那么,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把刚才电脑投影的实物体逐渐去掉颜色及其他非本质的东西,只显露出角 “ ”,明确指出这就是角 )。3角的特点。(课件出示)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以钟面形成的角为例)一个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一

7、个点和2 条线)对,这个点我们把它叫作角的顶点(扇动3 次:出现顶点)由顶点引出的2 条直线叫作角的边。(扇动 3 次:出现边)从顶点出发,引出的两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我们要用圆弧表示(出现圆弧)小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顶点,2 条边组成的)用什么表示角?(圆弧)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角的游戏。判断题:指出下列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总结: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这图形无论朝什么方向、无论放在什么位置、无论大小,只要有以上特点就是角.4画角。下面我们就根据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的特点把它画出来,并标上符号。(1) 教师先示范一次,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 2

8、条边,中间所夹部分就是角,用圆弧表示。( 2)学生画。( 3)反馈评讲。5认识直角。(1) 引入: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并知道了角的特点,下面,谁能告诉老师三角尺中有几个角?( 3 个)(2) 师指着直角问:这个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对呀,象这样方方正正的角我们叫它:直角(板书:直角) 。(3) 直角表示方法:用正方形的一半。(4) 请你拿出这样一把三角尺,自己摸一摸这个直角。小朋友真聪明,拿另一把三角尺问:那这把三角尺中也有直角,请你也找出来。(5)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一量(演示:量角的方法,顶点重合,角的边重合。)我们数学书封面上的角,你发现了什么?(四个角都是直角。)(6) 小朋友们真行,不

9、仅找到了三角尺上的直角,而且还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可是老师遇到一个问题: 现在老师手里只有一张纸, 没有其它的工具, 可老师又需要一个直角,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说,自由的折。)(7) 折直角。(课件示范折的过程,要求学生先说一遍,再折一遍,最后,打开数一数共有几个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一下。)(8) 游戏。 “寻找直角 ”规则:我们今天认识了角和直角,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身边的角,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着三角尺或者是你折的直角找出教室里的直角。(9) 指名汇报。(三)练习判断。()()()()(四)拓展延伸。过渡:刚才小朋友认识了直角,并学会了寻找生活中的直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

10、除了直角以外,还有许多角,看:(课件演示:用直角尺和锐角比,和钝角比)拓展: 象这样比直角大的角我们叫它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称为锐角, 课后你还可以搜集这两个角的一些知识。(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角有什么特点?认识分数分一分(一) 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 “认识分数 ”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设计思路:1、本节课是

11、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二分之一 ”、“三分之一 ”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 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而已。因此,设计时,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开始,以 “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为前提,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 促使学生懂得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道理。当“只有一个东西要平均分 ”时,该怎样表示呢?此时学生感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就要想办法来表示 “一半 ”。于是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 “一半 ”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接着

12、引入“一半可以用 1/2 来表示 ”。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 “折一折 ”“涂一涂 ”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 所表示的具体意义。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 的基础上,再认识 “几分之几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办法来表示自己所喜欢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

13、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是在“平均分 ”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 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1、师:在生活中,同学们分过东西吗?现在请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分给两位同学,想一想,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平均分)(策略建议:课前布置同学每人只能带同一种东西,大小形状要一样的,数量最多不能超过4 个;如让学生带各自喜欢的水果、面包、饼干等。)2、让学生动手分自己带来的东西。3、让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此时,有的学

14、生可能说每人分两个,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一个,还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半个等。)4、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半个 ”,也就是 “一个东西的一半”吗?(策略建议:此时学生的表示方法可能各种各样, 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的引导,像你们大家都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固然好,那你们说在数学上如果没有统一的符号将会怎样呢?显然不攻自破。)5、师:谁知道 “一半 ”的数学符号是怎样表示的?6、师:1/2 表示一半的意思,它叫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 分数。(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设计,可提高要求, 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达到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数无法表示“一半 ”就可以,从而自

15、然地引出新的数 分数。)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 1/2 。( 1)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过程。(2)让学生做课本第56 页的 “涂一涂 ”。( 3)让学生 “折一折 ”一个物体的1/2。(4)指导读写1/2。(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 教师应再示范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的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 接着让学生按( 2)、( 3)、( 4)的顺序来学习。 ) 2、认识几分之几。 (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试着把分数写出来。(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16、 4)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5)师引导学生小结读写分数的正确方法与分数的意义。(策略建议:在 1、2 出现的 “折一折”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折,如纸、手帕、线等。不但丰富了学生探究材料的来源,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1、课本第 58页“练一练 ”的第 3 题。 2、课本第 58 页 “练一练 ”的第4 题。 3、让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 “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 ”。(策略建议:做第58 页 “练一练 ”的第 3 题时,应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分数意义与 “平均分 ”的联系;做第 58页 “练一练 ”的第 4 题时,应引导学

17、生体会分数也能用于估测图形的面积;对于举例说明的, 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供学生参考,然后再让学生举例。)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议吗?(策略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反思课堂中的优缺点,包括老师和同学。)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在学生掌握了一般的复式

18、统计表的基础上,这一节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这里没有重复教学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教材通过一个例题教学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启发学生想, 只要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算出题中所需的百分数,依次填上就可以了同时,在每一个统计表的后面,教材还通过填空让学生看表回答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数据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合计 ”和“总计 ”是小学阶段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中常用的两个数学术语,这两个术语常常在同一张表中同

19、时出现,两者虽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容易混淆“总计 ”与 “合计 ”是根据表的性质和需要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单式的统计表只有合计在复式的统计表中,一般既含有合计,又要有总计“合计 ”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总计 ”是反映各类事物的总数量教法建议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可以采用迁移法进行教学通过“1、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据表示什么和计算

20、方法2、质疑引新:现在的表格能反映出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吗?应该怎么办?3、小组讨论:只要在表格的右侧增加一栏,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填入表中即可4、对比深化: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5、分析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教学难点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复习旧知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

21、看下面表格(下表) ,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2计算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 ”的数据怎样算?3引新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 现在的表格, 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二、探求新知(一)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下面是 1998 2000 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教师提问:( 1)

22、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 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 “合计 ”中 “百分数 ”的计算方法教师提问: 我们以后在计算统计表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合计 ”项目

23、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学生回答: 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 “合计 ”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 2000 年全村总收入比 1999 年增加 _ 万元;( 2) 2000 年村办企业收入比 1999 年增加 _万元;( 3) 2000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 _万元;( 4) 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很大)教师讲述:仅通过

24、 1998 2000 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 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 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二)反馈练习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 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并制成统计表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四、课堂练习1陈庄三户农民1999 年和 2000 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陈志刚 1999 年 2186 元, 2000 年 2274 元;李卫民 1999 年 2140 元, 2000 年 2261 元;陈世昌 1999 年 2205 元, 2000 年 2313 元;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五、布置作业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