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85293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_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_六年级数学教案 _模板数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一)口算(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69 72235 2.34 ( 7.2 5)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

2、,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2教师谈话引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二、讲授新课(一)教学例1例 1 (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尝试解答3集体订正(二)教学例 2例 2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2学生独立解答 3(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2(四)总结归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我们可能觉得不难, 但却很容易算错,所

3、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三、巩固练习(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23(二) 按照下图指出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课件演示: 分数混合运算1)(三)判断(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2)1 22四、课堂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什么?五、课后作业1234六、板书设计教案点评:该教学设计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练习层次清楚,有坡度,启发学生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在计算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展。探究活动巧连四个 “ ”活动目的1巩固学生对四则运算顺序的

4、理解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活动题目在四个 “ 中”间加上、 、 、( )等符号,使之组成分别等于 0、 1、 2、 3、 4 五个等式12345活 程1以小 位 行填写2小 答案答案正确且方法多的小 参考答案12345 形拼 学 目 1 借助 形的拼 , 一步加深 平面 形的 。2 在欣 拼 的 程中, 培养学生 新意 和 手操作能力, 一步激 学 趣。准 平面 形七巧板活 程序教 提示学生活 关注要点学情分析活 一:欣 情景 活 二:用平面 拼 案活 三:用七巧板拼 案 : 儿是我 人 的朋友,老 儿有一幅拼 , 同学 来欣 一下吧!(出示情景 ) :它 都是什么 形拼成的?跟小 的同学交流一

5、下。 : 愿意把你最感 趣的 案以及它是由什么 形拼成的介 大家。 :你想不想自己也用平面 形拼出美 的 案 : 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你知道七巧板是有那些 形 成的? :下面我 来玩七巧板,看 用七巧板拼出的 案最有新意? 学生 察学生 察交流全班交流学生用学具拼 展示作品学生自由拼组 关注学生能否 致 有序的 察能否找 前面学 的平面 形,同 注意表达是否清楚。 学生拼出的 案是否有意 是否有 新。关注学生拼出的 案与 意是否符合,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拼出 案学生 都能有序仔 察能 出喜 的 案是由什么 形 成的 有的拼 成小船 航空母 房子 物等,很有新意每个学生都拼出了美 的 案活 四

6、: : 愿意把你的作品 大家来欣 ! :下面 同学 小 合作拼 和狐狸或者其他 案 : 愿意把你 小 的作品 大家介 一下! :通 本 的学 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 ?学生展示交流学生拼 全班交流 学生 感受关注学生的合作意 学生是否会表达真情 感只有个 学生在老 的 服下才参与合作,合作意 仍需加 培养学生 表示: 有趣感到高 教学内容:教材第90 名数和名数的 算、“ 一 ”, 十七第6 10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 名数的基 上 一步掌握名数 算的方法,能正确地 行名数 的 算。教学 程():一、揭示 1口算。 学生口算 十七第6 。提 ,你 得一个数乘或者除以10、 100、 1000

7、 ,怎 能 快地算出 果?2引入 。我 已 复 了量的 量在 量一个具体的量的 果 ,通常要用到名数,有 要 行名数的 算。 用一个数乘或除以10、 100、1000 移 小数点求得数的方法,就能 快地 行名数 的 算。 ,我 就复 名数和名数的 算。(板 )二、 算方法1提问;什么叫名数?谁来举例说明 ?谁来举例说明什么是单名数,什么是复名数?2学生练习。(1) 3 米 ()厘米3 吨 ()千克(2) 50 分米 ()米5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换算时是怎样想的,第(2) 题是怎样想的 ?3归纳方法。请大家按照刚才的解题和回答,在第90 页上把换算方法

8、归纳完整。指名口答归纳出的方法。追问:如果进率是lO、 l00 或 l000 ,怎样做比较方便?说明:在名数换算时,要先看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再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用相应的方法求出结果。三、综合练习1做 “练一练 ”第 1 题。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分别说说怎样想的。2口答: 3 05 米 ()米 ()厘米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单名数, 只要直接乘进率求出结果;复名数改写成相应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只要把其中高级单位的数改写, 再加低级单位的数; 小数改写成复名数

9、, 一般是整数部分直接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小数部分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3做 “练一练 ”第 2 题。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分别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2050 克怎样改写成2 千克 50 克的 ?(除以进率,整数商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是低级单位的数 ) 指出: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只要直接除以进率求出结果,复名数改写成相应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把高级单位的数作整数部分, 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只要除以进率,把整数商作高级单位的数, 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也可以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复名数。4做 “练一练 ”第 3

10、题。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在课本上做“练一练 ”第 3 题。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强调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换算一定要注意进率是60,方法与其他量的单位换算相同。5.做练习十七第10 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七第7 9 题。教学目标(一 )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并学会解答求路程的相遇问题。(二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难点: 理解相遇时,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

11、习准备1口头列式并计算:小明每分走50 米,小华每分走60 米。(1) 小明 5 分走多少米? (50 5=250(米 )。 )(2) 小华 5 分走多少米? (60 5=300(米 )。 )(3) 小明、小华 5 分共走多少米? ( 505 605=550( 米 ); (50 60) 5=550( 米 )。 )(4) 小明 5 分比小华少走多少米? ( 605 505=50(米 ); (60 50) 5=50(米 )。 )2小结:行程问题的三量关系是什么?(速度 时间 =路程;路程 速度 =时间;路程 时间 =速度。 )(二 )学习新课1认识相遇问题。(1) 请两名同学到教室前边迎向走,相遇

12、为止。(2) 同学们注意观察并说出他们是怎么走的?(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 )(3) 再走一遍,注意观察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 (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变为零。 )教师:当两人之间的距离变为零时,我们就说两人“相遇 ”。具有 “两物、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这种运动特点的行程问题,叫做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板书:相遇问题)(4) 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遇问题是研究两个物体同时运动的情况。)2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 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 米,李诚每分走 70 米。(1) 学生打开

13、书,看线段图填表。走的时间 /张华走的路程/李诚走的路程/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现在两人的距离(2) 同桌二人用一把尺子、两块橡皮合作演示张华与李诚的行走过程,并说出每过1 分后,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现在两人的距离。(3) 思考:出发 3 分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出发 3 分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零。说明 3 分后,两人相遇了。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现在两人的距离家的距离。 当 3 分后,两人相遇时,即两人之间的距离为零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就与两家的距离相等。 )小结: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两3学习例5: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

14、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 米,小丽每分走70 米。经过4 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1) 此题是不是相遇问题?怎么看出来的?(2) 学生用学具演示小强和小丽的行走过程。思考并讨论:校门口是否在两家的中点?为什么?(小强的速度比小丽的慢,相遇时离小强家较近。)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两人4 分后在校门口相遇,说明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正好是什么?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正好等于4 分所走的路程的和。)(4分后相遇,说明他(3) 怎样求两人 4 分走的路程和呢?学生列式计算,并讲解。解法 1:答:他们两家相距540 米。解法 2:重点理解第二种解法。两人同时走1 分,他们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学

15、生演示学具, 缩短了65 70=135( 米 ) 。)1 分后缩短的135 米,叫什么呢?(小强的速度小丽的速度=速度和 )2 分后缩短了几个速度和?(学生演示学具 )3 分后缩短了几个速度和?4 分后缩短了几个速度和?小结:速度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速度和 相遇时间 =路程和。(4) 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哪种解法简单?为什么?讨论得出:区别:从数量关系上看, 第一种解法是用两人各自的速度乘以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求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所走时间相同, 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先求“速度和 ”,再乘以时间。联系:从数学

16、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第二种解法比较简便,它是第一种解法的简便运算。(三 )巩固反馈1 P59“做一做 ”。(1) 学生独立解答后,分析解题思路,订正。解法 1: 545 525=270 260=530(米 )。解法 2: (5452) 5=1065=530(米 )。(2) 用哪种方法解答? (44 52) 2.5=96 2.5=240( 千米 )。 ) 2研究 P61: 2。(1) 思考:这题是不是相遇问题?它与相遇问题有什么不同?(相遇问题: 相对而行; 而此题:相背而行。)(2) 怎样解答?(44.5 38.5) 3=83 3=249( 千米 )。 )为什

17、么解答方法与相遇问题相同?(相遇问题:两车之间距离在缩短;相背问题:两车之间距离在扩大。所求路程都是两车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的和,所以解答方法相同。)3将例题改编成:(1) 如果同时行 5 分,会出现什么情况?此时两人相距多少米?(6570) (5 4)=130( 米 )。 )(2) 如果 4 分后两人还相距150 米,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6570)40 150=690( 米 )。 )(3) 如果小强先走 2 分后小丽才出发,经过 4 分相遇,两家相距多少米? ( (6570) 4 652=670( 米 ); 65(4 2) 704=670(米 )。 ) 4课后作业; P61: 1, 3。课

18、堂教学设计说明相遇问题是研究两个物体同时运动的情况,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多种多样的。相遇问题关键是要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情况。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 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因此在复习了行程问题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后,通过两名同学的表演,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又多次通过用学具演示及同桌的合作, 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相遇, 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及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这一教学难点,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后, 又出现了各种变化情况,有利于防止学生死套公式,形成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相遇问题解法 1:小强所走路程小丽所走路程=路程和654 704=260 280=540(米 )解法 2:速度和 相遇时间 =路程和(6570) 4=135 4=54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540 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