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88515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师覃达单位来宾市兴宾区第四小学课题名称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对文中传说故事的内容,孩子们并不难理解。即从文字到内容的理解不会构成认知上的障碍。但是,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文字的鉴赏力还不强, 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领悟到文中语言之美。同时,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比如穷困,比如爱心,比如对音乐的挚爱,比如同情和怜悯,这些都似乎离他们有些遥远。因此他们很难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不能很深切地体察月光曲里包蕴的情思,感受到乐曲之美。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

2、创作月光曲 的经过,体会月光曲的魅力所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对贝多芬情感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月光曲谱成的经过,然后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语段,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感,从而深入探究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创作一曲的原因,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最后,通过品读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大音乐家的敬意。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认识到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2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使学生

3、深入理解课文, 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音乐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3 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运用“幽静”、 “断断续续”、“仿佛”等词语造句。4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思路;分清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分析课题(板书:28 月光曲)。月光曲 是本课的课题, 它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钢琴曲的名字。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2 检查预习的情况,提出生字、新词进行教学。本课的生字词共有10 个,通过字词幻灯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读音、字形、笔顺和字义掌握的情况。 其中“芬、 谱、茵、键”都是声旁

4、直接标音的形声字;“幽”的笔顺较难 (丨幽);“券”容易和“卷”混;“幽静”、“恬静”、“陶醉”等词语与理解课文关系密切,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进一步讲解。3 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并能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二、学习课文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这一段简单介绍了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重点读最后一句话。2.(1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提问:课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月光?(指名学生背李白的诗静夜思。)这时茅屋里是什么样的情景?按照图画描述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茅屋内的情景。(出示图画)(2 )指名读第

5、九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兄妹俩听月光曲时的情况和月光曲的内容。提问: “好像”是什么意思?皮鞋匠在听月光曲 时好像看到了什么?按照图画描述月光照耀下海面的美丽景色。 (出示图画)皮鞋匠在听月光曲时,真的看到大海了吗?(开录音机,欣赏月光曲中表现平静的大海的一段音乐。 )(指导朗读,表现出大海的平静和美丽。)海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按照图画描述大海波涛汹涌的情景。(出示图画)(欣赏月光曲中表现海面上波涛汹涌的一段音乐。)(指导朗读, 表现出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激烈变化。)贝多芬弹的曲子开始是那样优美平静,为什么忽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谁能体会一下贝多芬当时的心情?妹妹在听月光曲时的情形怎样?“恬静”是什

6、么意思?妹妹是个盲姑娘本来看不见,课文中怎么说看到了?(3 )齐读第十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谱写月光曲。提问:“陶醉”是什么意思?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去谱写月光曲?(板书:飞奔)小结:通过朗读课文、观察图画和欣赏音乐,我们好像和兄妹俩一起听到了贝多芬在演奏月光曲。贝多芬的音乐是那么美,那么富于变化,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音乐表现出来了。贝多芬的音乐使我们想象出月光照耀下大海美丽壮阔的景色,我们也像那兄妹俩一样,被动人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真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月光曲就是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情况下谱写出来的。再次让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从“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7、”到“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以这部分课文为例, 指导学生分清课文中实在的事物和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实在的事物:蜡烛、月光、窗子、茅屋、琴键以及贝多芬弹琴发出的琴声等。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茅屋里的一切披上了银纱,皮鞋匠和盲姑娘听贝多芬弹琴时看到的大海上的景象等。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 )概括段意:第一段:简单地介绍了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 ,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第二段:详细地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2 )归纳主要思想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 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作业或预习( 1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的意思”。( 2 )用“幽静”、“断断续续”、“仿佛”造句。(3)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导师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