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三).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9699691 上传时间:2021-03-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三).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水平上,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经验出发,通过把一些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逻辑思维,将数学概念进行联系和拓展,从而从线段开始逐渐推广到射线和直线。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及互相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叙述两点间距离的含义;掌握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2过程

2、与方法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建立初步的符号感;经过实物研究、 合作讨论等方式, 共同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发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操作固定硬纸条等活动,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对直线的性质的探究, 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点和线的表示方法,线段和直线的两个结论。难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准备:有关本课的投影胶片、手电筒、 20 厘米长的线、教鞭、末端连着的两根电视机天线、两个钉子和一根木条。教学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出问题:如图:建

3、筑工人在砌墙时,如何拉参照线?木工师傅据木板时,怎样用墨盒弹墨线?(教学活动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这些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例子中开展教学,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又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这也是课改的理念之一。 )2( 1)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2)经过一点O 画直线,能画出几条?经过两点A 、B 呢?经过探究可以体验我们学过的直线的一个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教师结论: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我们经常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3展示一些常见品:20 厘米的线、教鞭。(在上面的引导及以前知识的铺垫下,学生很

4、容易就得到了线段的形象。)为了便于指出它们,常用上面的方式来表示线段。(板书:线段的表示方法。)4观察下面一张投影片并提问:小明每天上学选择哪一条路最近?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间一条,从而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板书这一知识点。)注意纠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错误说法。再提出:线段AB 的长度,就是A 、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连结两点的线段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这是一个数量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对于一些比较直观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自行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自主学习和交流,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 使学生学得轻松而投入, 而对于概

5、念的延伸和细节必须由教师进行强调。 )5一个关闭的手电筒可以让学生想像成一条线段,打开后,就可把光线抽象成为一条射线。得出射线的概念,并让学生模仿线段表示方法得出射线表示方法。(强调射线表示必须从端点开始。)6从上面由射线的一方无限延伸进行思维扩展到向线段两方无限延伸得到直线的概念和直线的表示方法。 (板书:射线与直线的表示方法。 )(考虑到“线段”的概念更为直观,因此教材中把“线段”作为原始概念,由“线段”引出“射线”和“直线” ,可以让学生经历射线和直线的形成过程。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关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可在以后的学习中让学生逐步掌握。 )通过以

6、上特征的讲述,先让学生自己稍做小结,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以下图表: (教师必须强调“表示方法”。 )图形名称端点数延伸性表示方A 、 B 来长度法源线段2不可延伸线段 AB两可测量端点线段 l射线1向一边延伸射线 ABA( 端不可测量点 )B 任一点直 无向两 延伸直 AB直 l直 上的任意两点不可 量7在上面直 的基 上, 学生用一 子将木条 在木板上, 其他学生上来 一下 根木条能否固定。(学生能 :木条可以随意 。)提示:一 子不能将木条固定, 再 着 几 子将木条固定下来, 最少用几个 子能将木条固定。 只要两 子就能将 子固定,然后将 子和木条抽象成点和直 。提 : 一个点可作几条直 ?

7、那么 两个点可作几条直 ?板 : 两点有一条直 ,并且只有一条直 。( 学生和教 一起来“做数学”,比他 听教 “ 数学”效果会好得多。而且如果是 他 在活 程中自己推 出 ,会比老 加 他 的知 印象要深刻得多。)二、展开。1判断下列 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的打“” 。(1)直 AB 和直 BA 是同一条直 。 ()(2)射 AB 和射 BA 是同一条直 。()(3) 段 AB 和 段 BA 是同一条直 。()(4)直 的一半是射 。()(5)一条直 上一点把 条直 分成两条射 。()(6)直 没有端点,射 有一个端点, 段有两个端点。()( 能使学生清楚地理解 几种概念之 的

8、关系,并且能把 几种概念 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 的知 要点。)2分 。(1)从上海到北京我 哪种交通工具最快? 什么 ?(2) 民 修水利,开挖水渠,先在两端立 拉 然后沿 开挖, 什么?小 后,由小 代表 述本小 果,然后 生 行 充。(以上例子是本 两个知 点“两点之 段最短”“ 两点有一条直 ,并且只有一条直 ”的最好 用。)3例 。例 1如 , A 、 B、 C 三点不在同一直 上,按要求画 。(1)画 段 AB ;(2) 画射 BC ;(3)画直 CA ;(4) 点 A 画直 与 段 BC 交于点D。例 2 段 MN 上有两点P、 Q,那么 M 、 P、 Q、 N 四点可确定

9、哪几条 段?答: 段有MP、MQ 、 MN 、 PQ、PN 、QN。( 中 段可以“从左往右” 来确定:从第一点M 出 的 段有3 条,从第二点 出 的 段有 2 条,从第三点 Q 出 的 段有 1 条,共有 6 条, 既不会 漏,又不会重复。 )4延伸和拓展。(1)在直 上有A1 、 A2 、 A3 、 A10 共 10 个点, 中有几条 段?(2)假如直 l 上有 n 个点, 着得到 段的 条数。三、 堂小 。1 段、射 、直 的基本概念和 形,以及它 之 的区 和 系。2能 根据 目意思,画出相 的 形和写出 形中所包含的 段。3能 运用 段和直 的两个特征来解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象。4本堂 运用了各种数学学 方法。板 :课题一、 入三、 堂小 1提出 2性 二、展开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