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03769 上传时间:2021-03-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教学诊断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堂教学诊断报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落实4 句话:以颗粒变化为标准;以观察实验为手段;以多种验证为途径;以分类促进概念的提升。课堂教学紧紧围绕“颗粒的变化”进行,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 观察比较和描述, 使学生认识到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并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描述能力, 归纳概括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本节课,我不仅让学生对于“溶解”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更是帮助学生形成“溶解”和“不溶解”这样一对概念以,“溶解”促“不溶解”的认回识头,再用“不溶解”来进一步理解

2、“溶解”的概念在。进行了过滤实验后, 又让孩子们说说, 你们要判断物质是否溶解有哪些条啊, 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啊?要判断物质不溶解呢?更是让孩子们在概念形成后有一个反思过程,能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去解释概念。纵观整节课,这样的处理可以说是亮点和成功点,真正在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概念体系。本节课在教学组织上和一些细节上还有一些欠缺,一些环节在处理上比较急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如:过滤概念的建构, 设计中是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把已经混合在一起的面粉和水分离呢?本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捞鱼食要用眼小的网才行,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在滤网的空隙小于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的时候,

3、才能让水通过而固体颗粒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水和固体目的。但实际教学中, 由于前面的活动耽误了一些时间,而且学生看到桌面上的过滤装置,直接提出了过滤的方法, 我就直接进行了过滤混合物的活动,在对滤纸的介绍中让学生知道滤纸的空隙很小,只能让水能过不能让固体颗粒通过,这样也就没有达成通过学生以有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过滤的概念的目的,课后反思一下,我还是过于追求课堂的顺利进行, 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的概念的建立过程,这在今后的课堂中是绝不能出现的。帮助学生明确在过滤实验中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实际课堂中我也感觉到了。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而且过滤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三种混合物的

4、过滤也是不可能的。为此我设计的教学方案是由教师演示过滤比较难于完成的沙和水的混合物,并一边过滤一边强调操作规范,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指导, 然后请每个小组的学生只过滤一种混合物,这样就初步解决了过滤时间不足的问题,在学生将混合物倒入漏斗后,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过滤时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实际课堂效果来看,不审很好的,学生明确了怎样过滤才是规范的,正确的,更明确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再一次过滤时相信孩子们就能比较规范的操作了。整堂课讲授、演示等活动所用的时间是分钟,学生的实验和汇报时间为分钟,分发材料和课件演示共分钟, 我感觉课堂中时间的分配不是特别好,我预计教师的活动时间不应该超过分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但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小状况,有的问题我提出后,学生没能理解,我进行了引导,从这点上来看, 我的问题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些差距,有问题还要重新考虑。板书设计还需改进,如果改成这样,更清晰,更有条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食盐沙面粉能不能看见颗粒有没有沉淀出现能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本节课后,我有一个没能解决问题: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不论课前的预设多么充分,课堂上也会发生意外,打乱教师的设计意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该如何处理呢?”希望和同仁们一道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