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实验部分《运动与力》精选练习(含答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10542 上传时间:2021-03-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实验部分《运动与力》精选练习(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实验部分《运动与力》精选练习(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实验部分《运动与力》精选练习(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实验部分《运动与力》精选练习(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实验部分《运动与力》精选练习(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实验部分《运动与力》精选练习(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实验部分《运动与力》精选练习(含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实验部分运动与力精选练习小琪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发现,不蹬脚踏时,自行车也能向前行。小琪思考: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将思考的问题告诉了同学小红,两人做了如下猜想猜想一: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车和人的质量有关;猜想二: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车和人的初速度有关;猜想三: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她们两人合作利用圆柱形空瓶、木板等器材设计了图20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时将瓶子P从斜面上滚下,进入水平桌面时获得一定的速度,然后瓶子在水平木板上滚动一段距离停下。(1)为了验证猜想一,她们第一次用空瓶,第二次在瓶里装满沙子,这样改变了质量

2、,先后让瓶子从斜面上 无初速滚下,测出瓶子在水平木板上滚动的距离都为s,她们使用的实验方法叫 法。根据实验结果,她们认为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2)为了验证猜想二她们应该通过改变 来改变瓶子到达木板的速度。(3)后来她们又在木板上铺了棉布做了三次,几次实验记录了如右表的一些数据。由表中数据可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水平上滑行的距离与 、 都有关系。 (4)小刚看到她们实验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小刚认为,物体的初动能越大,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就越长。根据小琪、小红的探究的结果,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测量物体重力前,除

3、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_方向调零。(2)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_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大小)就等于物体的重力。(3)小聪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并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Gm图像,分析可知,物重跟质量成_。(4)如图乙是该组同学探究重力方向的装置图。操作如下: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_(选填“变化”或“不变”);剪断悬线OA,小球_(选填“竖直”或“垂直”)下落。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_。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1)根据实验的原理_

4、,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运动路程和所用的时间(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_高度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_水平段BD的高度(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BC_vCD,这是因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_作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在_点的速度最小(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

5、力的作用,且处于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和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对实验的影响。(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某兴趣小组想探究“形状不同的物体,其表面的中间位置承

6、受冲击力的能力是否相同”他们找来一些相同材质做成的直径和厚度相同、表面为平面、凸面、凹面的物体,让其表面作为受力面,用一个底部固定有金属杆、内装沙子的易拉罐作为下落的重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为了让重物下落时金属杆击中受力面的中间位置,他们利用重力的方向是_的原理自制了一个重锤线(2)实验时保持下落物体的重、下落物体与受力面之间的_不变,让重物沿重锤线方向依次下落,使金属杆击中不同形状受力面的中间;多次改变下落物体的重,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一中表一表二分析表一发现:当下落物体与受力面间的距离一定时,下落物体越_,冲击力越大;_面的中间位置承受外力的能力相对较强(3)那么凸面物

7、体的侧面承受冲击力的能力又如何呢?他们保持重物与击中位置的距离不变,让重物依次下落,使金属杆击中凸面的不同位置;改变物重,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二中分析表一和表二发现,凸面物体的侧面比中间承受竖直下落物体冲击力的能力更_;这也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有关请你举出一个利用凸面物体能承受较大冲击力的实例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为 。(2)小车从位置甲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丙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

8、3)小车从位置甲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乙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甲到乙所用时间是 。(4)小车由甲至乙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由乙至丙的平均速度为 m/s。如图甲所示为同学们经常玩的“纸蜻蜓”,把它从高处释放时会旋转着下落.为探究纸蜻蜓下落时的运动特点,小海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方案一:通过比较纸蜻蜓下落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判断其运动快慢的变化;方案二:通过比较纸蜻蜓下落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判断其运动快慢的变化(1)因为纸蜻蜓在下落过程中某一时刻的_不好标记,小海选择了方案一进行实验(2)为保证纸蜻蜓下落时做直线运动,小海用三张相同的纸条做成纸蜻蜓,实验应在_的环境下进行(3)按图乙

9、所示,在竖直方向测量相等的高度并标记,将纸蜻蜓从O点由静止释放,用电子秒表测量纸蜻蜓到达A、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纸蜻蜓在OB段做_运动,说明重力大于阻力;在CE段做_运动.纸蜻蜓从O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所受的重力大小不变, 所受的空气阻力随速度变化的规律是 _(4)小海将纸蜻蜓拆开一些空隙,如图丙所示,重复前面的实验,发现纸蜻蜓下落时几乎不旋转且比旋转时下落更快了.根据运动和力的关系, 旋转的纸蜻蜓下落较慢的原因是 _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

10、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两个实验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3)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甲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B、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

11、度有关表一表二(1)小丽想用木块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 运动。(2)小娟同学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一,则表一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填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3)小华利用部分器材也完成了三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上表二所示。分析比较序号与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比较表二中序号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小刚是班上有名的短跑运动员。有一天,大家为小刚跑步的速度是否比小玲骑自行车速度更快的事争论起来,大家吵着要在操场上进行比赛。

12、正在这时,小玲说,如果比赛时间足够长,我的速度肯定比小刚快;如果比赛的距离太短,我的速度可能比他的慢。(1)小玲所指的速度是什么速度?(2)请你设计一个比赛方案,来证明小玲判断的对错;(3)如果小刚与小玲因故不能同时到达比赛场地进行比赛,这场速度的比较还能进行吗?(4)以下两表是体育老师为小刚、小玲测试的成绩表,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在400m全程中,小刚和小玲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我们把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数据之间的路程称为一个阶段。问:从起点开始,

13、在哪一个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过小刚在这个路段的速度?参考答案同一高度控制变量不正确的瓶子在斜面上的高度接触面高度不正确动能只是影响滑行距离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要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这一问题答案为:(1)竖直;(2)静止;(3)正比(4)不变竖直竖直向下答案为:(1)v=;(2)时间,同一,大于;(3),摩擦力,D;(4)0.74;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2)测量小球在各段轨道上运动的时间时,由于误差较大,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对求得的平均速度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使小球从左边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这是因为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

14、度释放时,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相同,从而保证小球通过A点时的速度相同;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摩擦,所以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释放小球的高度应大于水平段BD的高度;(3)由表格数据可知,运动相同的距离,BC段用时短,所以vBCvCD,小球在平直轨道BD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轨道的摩擦力作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在A点的速度最大,从A点到B点速度逐渐减小,经过B点后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所以在D点的速度最小,从D点到E点,速度又逐渐增大;(4)sBD=sBCsCD=50.00 cm50.00 cm=100 cm=1

15、 m,vBD=0.74 m/s.答案为:(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拉力重力拉力(3)BAC摩擦力;(4)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答案为:(1)竖直向下(2)距离重凸(3)强作用点安全帽;答案为:(1)(2)90.00(3)2(4)0.130.16答案为:(1)位置;(2)无风;(3)加速,匀速,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变大;(4)纸蜻蜓旋转下落时受到的阻力比不旋转时受到的阻力大(其他合理说法均可得分)(2分)解析:(1)“纸蜻蜓”在下落过程中位置始终在变化,不好标记运动一段时间后的末位置,因此无法测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纸蜻蜓”质量比较轻,为保证“纸蜻蜓”下落时做直线运动,本实验应

16、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3)“纸蜻蜓”通过OA段的速度为:vOA=1.85 m/s,通过AB段的速度为:vAB=2 m/s,即vABvOA,“纸蜻蜓”在做加速运动;“纸蜻蜓”通过CD、DE段,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即“纸蜻蜓”在CE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纸蜻蜓”在OB段做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在CE段做匀速直线运动,阻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说明阻力在逐渐变大,因此“纸蜻蜓”所受的空气阻力随速度变化的规律是: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阻力越大;(4)“纸蜻蜓”重力不变,下落时几乎不旋转比旋转时下落得更快,下落速度大,说明空气阻力小,下落速度小,说明空气阻力大,故旋转的“纸蜻蜓”下落

17、较慢的原因是所受空气阻力较大答案为:(1)匀速直线;(2)压力甲、丙(3)错误没有保持压力相等解析:(1)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甲、乙两个实验,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滑动摩擦力也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压力大小相等,由图可知,应选用甲、丙两个实验。(3)小明的做法是错误的;要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应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小明将木块切成大小不等时,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不相等,故无法验证猜想。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B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3答案为:(1)平均速度;(2)让小玲和小刚同时同地出发,观察他们在5s中的时间和5min的时间内谁在前面即可;(3)可以,可以据他们运动的路程所需的时间的比值即速度进行比较;(4)在400m全程中,小刚和小玲的平均速度分别是3.27 m/s、4.88 m/s;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160 m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42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从起点开始,在200m240m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过小刚在这个路段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