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第一学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10550 上传时间:2021-03-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高线第一学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等高线第一学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等高线第一学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等高线第一学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等高线第一学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高线第一学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第一学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方向 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指向标地图:根据图中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比例尺 公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现形式: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图例 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数字:注 记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三要素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教学目标: 1.区别海拔与相对高度 3.总结同一幅等高线图特点 4.学会计算等高线数值,海拔高度,相对高 度,陡崖相对高度高度。 5.比较坡度 2.等高线地形图中各种地形的判读 1500 1000 500 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高度的表

2、示方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500m 1000m 500m 1500m 例题1:上图中,A点的海拔是_, B点的海拔是_,AB两点的相对高度 是_,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_,A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_.。 1500米 500米 1000米 1000米 2000米 1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一、等高线地形图 100 100 300 300 500500 300 100 650 650米 山顶的海拔高度 A 500米700米之间 A点的海拔高度 100米300米之间 500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3、200 200 200 等深线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读图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相同。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 坡度缓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 ?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距有何特点?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 缓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为闭合曲线 4.密陡疏缓 5.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崖 6.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 直的短线,总是指向海 拔较低的方向。 常见的地形部位 基本地形与等高线特征的关系 山 顶 山 顶 鞍 部 陡

4、 崖 山 顶 山 谷 山 谷 山 脊 鞍 部 山顶 二(2)局部小地形 形状:等高线都 ; 山峰盆地 数值:山峰中 周 ;盆地周 中 。 高低高低 闭合 山脊 山谷 等高线 向低处 弯曲为 山脊 等高 线向 高处 弯曲 为山 谷 地形的识别 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穿越法 100 300 200 300 100 200 山谷山脊 形状:等高线都呈 字型, 数值:山脊中 两侧 ;山谷两侧 中 。 高 低低高 山脊山谷 300 100 200 100 300 200 300 100 200 100 300 200 试一试:下列哪些是山谷 ( ) 学习反馈 1、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 30

5、0 100 200 100 300 200 300 100 200 100 300 200 陡崖 形状: 鞍部:两座山顶之间,地势平缓,呈马鞍形状 陡崖:等高线。 重合 形状:峡谷:两条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 较狭窄地平的河谷或谷地。 山顶 300 200 400 山脊 200300 400 400300 200 山谷 鞍部 陡崖 A B C D E A、大陆架:-200米,坡缓,等高线稀疏 B、大陆坡:500m)等高线密集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 高原 较高(500m) 在边缘十分密集, 而内部明显稀疏。 地面坦荡, 起伏不大。 平原 很低(200m) 等高线稀疏, 且较为平直。 地面

6、平坦, 低平广阔。 丘陵 较低(500m) 等高线较稀疏, 弯折部分和缓。 起伏不大, 坡度和缓。 盆地无一定标准 四周密集,数值大; 中间稀疏,数值小。 四周较高, 中间较低。 补充:四大地形等高线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和应用 1、推算等高线的值: 300 200 400 一、关于高度的计算 400 例1、如图,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 A:100米HA150米; B:0米HB50米。 2、海拔高度的推算: 局部闭合等高线内部的海拔: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读右边的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下题 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AP为山坡上的洼地, Q为山坡上的小丘

7、BQ为山坡上的洼地, P为 山坡上的小丘 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试想一想: 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 处的海拔高度为多少米? 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 形可能为洼地还是小丘? 【小试牛刀】 例2: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 300m、400m,求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若 相对高度最大值为h,则h为多少?A和B两地的温差是多 少? 200mH400m 399mh400m H 城镇 河 流 100 400 200 300 3、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B A 假设都不在等高线上的两

8、点,中间间隔的 等高线有n条(数值不相同),等高距为d ,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为: (n-1)dH(n+1)d 3、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1)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100米 (2)M、N、P、Q四点中, 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AM、N BM、P CM、Q DP、Q C A 【小试牛刀】 例3:该图中陡崖顶部高度、底部 高度和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 陡崖的相对高度: 500米h顶600米 200米 h底300米 200H 400 陡崖的顶部高度: 陡崖的底部高度: 二、陡崖高度的计算

9、陡崖的相对高度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则陡崖 顶部高度: h大h顶h大+d 底部高度: h小-d h底h小 相对高度:(n-1)d H (n+1)d (2 2)断崖顶部的)断崖顶部的E E点海拔可能为点海拔可能为( )( ) (1 1)河流)河流abab段的流向为段的流向为( )( ) A. A.自西北向东南自西北向东南 B.B.自东南向西北自东南向西北 C.C.自东北向西南自东北向西南 D.D.自西南向东北自西南向东北 读图,回答: B D A.59m B.99m A.59m B.99m C.199m D.259mC.199m D.259m (3 3)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

10、此断崖的最大高度可 能为能为( )( ) A.150m B.99m A.150m B.99m C.210m D.249mC.210m D.249m D 【小试牛刀】 影响因素:等高线的疏密、 比例尺、等高距 同图比较: l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等高线密坡度大 等高线疏坡度小 l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 等高距大坡度大 等高距小坡度小 异图比较: (图幅相同) 四、坡度的比较 比例尺大坡度大 比例尺小坡度小 相对高度 水平实际距离 判断坡度陡缓: 判断坡度陡缓: 例4、下面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图中,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 ,坡度最陡的应是 。 200 220 A 280 200 D 260 200 C 240 200 B D 相对高度 水平实际距离 tan= 相对高度 水平实地距离 = 图上距离 相对高度 比例尺 判断坡度陡缓: 例5、下面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图中,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 , 坡度最陡的应是 。 B 相对高度 水平实际距离 tan= 相对高度 水平实地距离 = 图上距离 相对高度比例尺 高 低 高 低 判断坡面的凸凹:高疏低密凸坡 高密低疏凹坡 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 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A 【小试牛刀】 A B 丙地能看到B村吗? 地能看到A村吗? 350 400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