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00的认识_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11264 上传时间:2021-03-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100的认识_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学-100的认识_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学-100的认识_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学-100的认识_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学-100的认识_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100的认识_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100的认识_四年级数学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 - 100的认识 _四年级数学教案总的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十和百,理解100 组成掌握100 以内的顺序,能正确读写100 以内的数。在明确个位,十位和百位三个数位的基础上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能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使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较熟练地笔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毛算。初步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在教与式比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不等式。第一课时内容: 100 的认识例 1,P53、 P54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和百,理解100 的组成。2、掌握 100 的读法和写法。3、理解整

2、十数的递增与递减关系。重点:掌握整十数的组成过程:复习:1、( 1)数数 1 10问: 10 个 1 是多少?1 个 10 是多少? 10 里面有几个1?出: 1 个 1 问:这是几块木块,可以用几来表示?这是几个1?板书: 1 个 1 讲明, 1 是计算单位可以用来数数?( 2)同学们自己摆小方块。引 学生一个一个地数。 : 是几个1? 1 个 1 是几个 10 ( 10 个 1)( 1 个 10) 明: 10 也是 算 位,也可以用来 数。( 3)再出示一 10 个立方 条形 , 学生数清共 10 个,接着以 10 个立方 一列,与原来的 10 个立方 在一起,就成 20 个立方 ,即 2

3、 个 10 如此 上去每 一列学生接着数 3 个 10, 4 个 10 10 个 10。( 4) 10 个立方 的 形完成后, :我 是几个几个数的? 10 个 10 正好是几? :我 知道 1 个 10 是 10, 2 个 10是 209 个 10 是多少呢? : 9 个 10 再数一个10,就是 10个 10。10 个 10就是 100。( 5)最后学生 10 个 10 个地数立方 ,数一数共有几个10。 可以怎么数?(横着10 个 10 地数, 着 10 个 10个地数)2、借助 数 清个位,十位,百位。在个位档拔入9,再拔 1。 : 在是几(10)? :先拔去个位上的10,再拔入十位上

4、的1 。) : 在 1 代表多少?(一个10)在十位上的一 表示 1 个 10。 :那么在十位再拔入1 呢?( 2 个 10)再拔入1 呢?( 3 个 10) 11 呢? 在十位是 9 呢,表示几个 10 呢?( 9个 10) :如果在十位上再拔上1 呢?( 10个 10) ,如果有10 个 10 就先拔去十位上的10,再在十位的左 百位上拔上1 珠, 就表示 100,也就是10 个 10。3、 100 的 法和写法。100 是一个三位数,引 学生 察 数器,使学生直 地看到100 就是 100 个 1,也就是 10 个 10,明确以右 起第三位是百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一位是个位。在百位上写1

5、,十位和个位上都写0,合起来是100, 作 ”一百 ”,零不 出来。4、例 1,小木棒 ,除起到巩固100 的 外, 使学生 一步理解整十数的 增减关系,明确到十数的 成,即几个10 个是 100,几 10 是由几个 10 个 成的。口 回答 1 个 10 是 10, 2 个 10 是 20, 3 个 10 是 30 10 个 10 是 100,然后再在 上填上空格中的数。5、巩固 :想想怎 住10 100 之 的数,找 律。整十数的 增。去掉后面的0 就是 1、 2、 3、 4、 5、6、 7、 8、 9、 10 ,例 ,10 100 的数比大小(在磁板上写)30 比几多? 50 比几小?7

6、0 排在 的后面?90 后面是几十?80 相 数是几十和几十?70 再加几十是100? 5 个 10 是多少?6、做 后 P54。教学目 1使学生理解两步 乘 用 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渗透事物 互相 系的思想教学重点利用 段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 点分析、理解数量 的关系教学 程一、复 画 段 解 用 :( 1) 筐小 每人每天能 16 个筐,照 算,5 个人1 天能 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 个筐,照这样计算,1 个人4 天能编几个筐?答案:( 1)(2)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

7、书题:应用题)课2教学例1( 1)出示例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 个筐, 照这样计算, 5 个人 4 天能编几个筐?( 2)例 1 与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想求出 5 人 4 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第一种解法: 5 个人 1 天编多少个?16580(个) 5 个人 4 天编多少个?804320(个)第二种解法: 1 个人 4 天编多少个?16464(个) 5 个人 4 天编多少个?645320(个)( 4)将上面两个分步列式改成综合算式第一种解法:1654 804 320(个)答: 5 个人

8、 4 天一共编320 个筐第二种解法:1645 645 320(个)答: 5 个人 4 天一共编320 个筐( 5)师生共同总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 求 5 人 4 天编多少个, 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 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入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三、巩固发展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鸡每月下 25 个鸡蛋,照这样计算, _?( 2) _ ,照这样计算, 3 只燕子 5 天能吃多少只害虫?2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四、

9、课堂小结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五、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5、7 和 8 三个数字自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并用两种方法解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理解三量的含义。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理解并叙述速度和、相遇时间及路程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走路,比如今天我们就从我们学校出发共同来试验二小上课。我们走的是同一段路程,你们是坐车来的,

10、用了20 分钟就到了,老师是骑车来的,用了25分钟才到。这里面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师:在走路中涉及的数学问题,主要就是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师:你能根据这个关系式编一道题吗?(板书算式)2、汇报作业:(小组)边表演边讲解二、新课:1、师:同学们遇到这么多情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两个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行走最后相遇的这种情况。板书课题:相遇问题2、出题小明和小红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他们每天都约好早上学校门口相遇。小明每分走 50 米,小红每分走(1) 学生说已知条件,师在黑板上画图。 50 米 4 分钟相遇 60 米7: 30 从家出发

11、, 4 分钟后两人正好在60 米,你知道小明家离小红家有多远吗?小明家学校小红家?米师:(介绍学具: 绿色纸条表示什么?小明的速度段表示什么?路程)粉色纸条表示什么?小红的速度这条线( 1) 先用学具演示,两人从同时出发到相遇的过程。( 2) 通过演示,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3) 说说每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吗?3、小组演示,讨论。4、小组汇报:(边摆边说)( 1) 504+604 440(米)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2)( 50+60) 4 440(米)a、小组演示,把4 分钟相遇的过程用学具摆出来。(师: 50+60 什么意思? 4 什么意思? 4 分钟相遇说明什么?路走完了。(

12、3)师小结:(教师边说边演示)走了4 个 110 米。)小明每分钟走 50 米,小红每分钟走 60 米,两个人一分钟就走了钟又走了 110 米,第三分钟同样走了 110 米,像这样他们俩共走了程。 4 分钟就是他们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也就是他们相遇的时间。50+60 110 米,第二分4 个 110 米,就走完了全几分钟相遇就有几个速度和。( 4)师:请你们小组里再说一说,摆一摆,体会一下。( 5)师:谁再说说( 50+60 )是什么?(小明和小红的速度之和)为什么要乘以 4 呢?(因为他们 4 分钟相遇)师: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简便)5、练习: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

13、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 千米,5 小时相遇。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列式:( 48+42) 5问: 48+42 什么意思?为什么要5?6、师: 48+42 与 50+60 都是速度与前边的比,有什么不同?(这是两个人的速度和,前边是一个人的速度)板书:速度和时间呢?(这是两个人共同用的时间,前边是一个人的时间)板书:相遇时间路程呢?7、总结关系式:师:你能根据这三个量总结出一个求路程的关系式吗?板书:速度和 相遇时间路程师:谁再说说速度和、时间和路程分别指的是什么?三、总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随着运动物体的数量、运动方向的变化, 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14、 速度变成了速度和, 一个人用的时间变成了相遇时间, 一个人走的路程也变成了两个人共同走的路程,但是不管怎样变化,它们的基本关系仍然反映的是速度、时间、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三、练习:1、列式计算,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小组完成)(1)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 千米, 4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两台机器同时开动,第一台每天生产零件470 个,第二台每天生产530 个。工作5 天后,两台机器共生产零件多少个?2、半命题。两辆画线车同时从两个地点出发画隔离线,经过 7 分钟后两车相遇,你知道画了多长

15、的隔离线吗?师:能做吗?为什么?怎么办?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问题:一段路,如果两个人走,会遇到什么情况?把实践的结果记录下来。出发地点出发时间运动方向运动结果一地两地同时不同时相对相背相遇不相遇课题三: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 页整除的概念和有余数的除法,和练习十六的第15 题。完成第72 页 “做一做 ”中的题目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整除,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整除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3 道复习题和新课中的6 道除法题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 1) 13 =182 ( 2)

16、20=54( 3) 517 =47“第 1 题中的未知数怎样求?根据是什么 ?”“第 2 题呢 ?”“第 3 题呢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作些说明。并指出: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过的应用乘法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求未知的因数、被除数和除数。二、新课1教师出示题目:243= 253=382=18012=392=18412 =让学生算出每一题的得数。提问:“你能按得数将这六道除法题分一下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 243( 2)253=382=392=18012=18412=“比较一下这两组题各有什么特点?”(第一组题都没有余数,第二组题都有余数。)2教学整除。( 1)教学例题。教 引

17、学生先看第一 。提 :“ 一 的被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也都是不 0 的整数,它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得数都是整数,都没有余数。)“像 的除法算式 有 多 多,你能再 出3 个 ?” 两、二名学生 一 。如果学生 出的算式不符合要求,教 要再明确一下条件。教 : 才大家又 出了很多被除数是整数,除数是一个不 0 的整数,商也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的除法,我 把 的除法叫整除。如果把被除数看做第一个数,把除数看第二个数,通常也 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比如:24 能被 3 整除; 38 能被 2 整除; 180能被 12 整除。( 2)做第 72 中 “做一做 ”中的 目。教 首先明确 一道 是要

18、求判断在下面的除法算式中,哪些 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学生回答后,再提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 3)做 十六的第 1 和第 2 。先 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 。核 如果学生判断有 ,要引 学生根据整除的含 来判断。3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1)教学例 。教 : 才我 看的是被除数都是整数,除数都是不 0 的整数, 商也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 再来看一看第二 ,它 的被除数也都是整数,除数也都是不 0的整数,商有什么特点?(商是整数但都有余数的。)教 :像 一 除法 目,都是一个整数除以不 0 的另一个整数, 得到整数商以后 有余数, 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看一看 些

19、中的余数有什么特点?”(余数都比除数小。 )“想一想, 去在学 有余数的除法 ,学 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 板 :被除数商除数十余数教 : 用 个关系,可以 算有余数的除法。比如705123 5 70“ 道除法 算 不 ,怎 算呢?”(看一看123 乘以 5 加 70 是不是等于705。)“123乘以 5 等于 615,再加 70 等于 685, 明原来的 算有 。 等于多少?”“商 5 余 90 不 ?再 算一下。”教 :以后在 算有余数的除法 ,都可以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以及余数的关系来 算。( 2)做教科 第 72 下面 “做一做 ”中的 目。先 学生自己做,然后核 。核 先 学生 一 中的除法 算是不是正确,再 一 是怎 算的。( 3)做 十六的第 3 。 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 。( 4)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 十六的第13 。如果学生有困 ,可以引 学生 出一个具体例子来思考。如: 25 3 8 1,先想一想除数 3、商 8、余 1 与被除数之 的关系,然后再推想出 算有余数除法的其它关系式。比如:(被除数一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一余数)除数商三、作 十六的第4、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