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改造案例课件.ppt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30010 上传时间:2021-03-21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改造案例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校园改造案例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校园改造案例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校园改造案例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校园改造案例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改造案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改造案例课件.ppt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校园改扩建策划汇报,1,校园改造案例,区位分析 现状分析 思路阐释 初步意向,Contents,2,校园改造案例,区位分析,东校区坐北朝南,门前城市主干道南环路,右侧是曲江路,交通便利。长江大学东校区地处荆州市区与郊区之间,安静又不失偏僻,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习。学习与生活并进。、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足球、网球等场地,各类体育运动场馆设施齐全。,学校本部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东衔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西临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南傍浩淼无垠的洞庭湖畔,北垂雄奇险秀的武当山脉。校园环境秀丽,景色宜人,为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

2、。,1.背景地域文化,3,校园改造案例,区位分析,2.项目背景,东校区是在原石油学院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在建筑的造型、风格上还是注重老校区的风貌的延续性(例如保留了许多原有建筑,使学校看起来有种历史沧桑感,使学校整体富有一种文化底蕴),主张在校园整体形象的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强调各单位的个性化设计,着力营造新的标志性建筑群。 东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63亩,绿化率达48.2%,教学楼16栋。体育馆2个。篮球场3个,一个足球场,学生宿舍19栋,还有许多后勤服务和教师住宅等建筑。学校有2条上下左右贯通的学习与生活一体的轴线。一条连接学校南北两大区域,一条连接东西宿舍与教学区域,两轴相互交叉,向两边延伸,

3、让学校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各个功能区均分布于轴两侧,形成对称协调美感。教学区相对集中,学生宿舍分居汉科、新风、南苑和校内,运动休闲区穿插其中,这样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以及后勤服务去相互适宜搭配,紧密联系,方便了广大师生的学习和交流,4,校园改造案例,现状分析,1.1 场地内容,1 场地分析,5,校园改造案例,现状分析,1.2 场地特征,2.历史印记 中轴线两侧教育及办公建筑均为水刷石或贴砖材质。 建筑装饰风格均显陈旧,年代传承,1.环境特点 植被较为茂密。绿化面积高 道路宽大,无明显人车流区分 植被主要为高大常绿乔木-松、柏,6,校园改造案例,现状分析,2 内部要素解读与问题分析,2.1

4、.现状道路与交通 从北大门进入校园所处轴线为主干道,由于未设置人行步道,而经由东区学生住宿、大礼堂以及风雨操场前往教学区的师生教职工多数为步行,因此整个学园呈现出一种人车混流,人行与机动车行相互穿插的局面,上下课高峰期给校园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与安全隐患,7,校园改造案例,现状分析,2.2 .现状用地功能分析 拟改造用地东侧毗邻生活运动区,西侧多为教学区 中轴线上主要为教学区域 中轴线将生活区与教学办公区划分隔开,8,校园改造案例,现状分析,2.3 .建筑与环境分析,a .建筑与建筑间 中轴线建筑风格整体表现为协调统一,但仍然存在差异以及不和谐。 例如水刷石建筑表皮与面砖相互对比形成的突兀感 不同

5、建筑存在各个时期不同风格与形制的窗 且建筑间相对独立,没有明显组团关系,关联性较差,因此未形成较好的公共空间和区域 b .建筑与环境间 每栋建筑都在门前单独设置一块停车区域,泊车区域各自为政,造成了停车区域车辆停放呈现零散杂乱的景象。 此外,建筑与周边道路并未形成有机系统,而是建筑顺应道路沿边摆放。无明显流线区分 周边景观顺应道路设置,与建筑本身并未形成良好的呼应和关联,9,校园改造案例,现状分析,2.4 .景观分析,优:景观的地处位置在两栋楼之间,地理位置不错。 缺:四周合围的高大乔木和随之的围栏式的景观带来了大量的阴影空间给人一种压迫和将人往外推的感觉;在中间留给人的活动空间里又大量采用了

6、冰冷的石材,在这里的人除非在夏日的烈阳中不然不会坐在这里休息娱乐,但夏日中这些冰冷的石材又化为了烤盆。坐上去就能闻到烤肉味。 建:入口处的樱花树,温暖梦幻的颜色代替里面好似围墙的大树,拆除石头文化墙,将其一段段的,置于樱木与草地中供人欣赏和休息。地上用防腐木铺上隔离行人与草地,保护草地不会被践踏而死坏,又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优:作为学校大门的雕塑,说为学校的标志毫不为过,关注度很高 缺:虽然在入口处,但行人都只是匆匆路过很少有人在意,雕塑周围围着一圈植被,无形的将他与人隔开,让人没有想进一步走进看他的心。 建:保留植被,但开通入口,在雕塑下方或周围放置碑,刻上长江大的建校时间和变迁等等,

7、使之成为学校的名片。,10,校园改造案例,现状分析,2.4 .景观分析,缺:因为众多的车行道,和强行增加的停车位,周围毫无美观;本来建筑后方是有一个花园因为与游泳池之间间隔小,又互相封闭,形成了一个羊肠小道,建筑内的小花园也随之荒废。 建:去除停车位,在图三的路边的两行树之间开辟供行人通过的绿道;去除羊肠小道,拆除游泳池围墙使游泳池与小花园连在一起,在建起外壳,成为室内游泳池,增加功能性,并且多用玻璃。,优:有一处我觉得特别好,在一堆冷清的绿色当中建筑旁的空地,有一颗黄叶树,特别美,如果选择地方停留,我想我会在那。整个一片绿地很大。有许多高大的树。有一处自习室,被众多爬墙虎绿树遮住。给人一种身

8、处深林的感觉。整体气氛很幽静。 缺:树木颜色太单一,每块绿地周围都种植着一圈灌木,摆明了不想让人进去,人行道年久失修且没有与草地隔离,下雨天全是泥土久而久之变成泥路。后面一条长长的车行道,很少有车辆走过,建筑周旁的车行道也只是停车多用。设有很多自习室,却没有设留供自行车摆放的地方。 建:将建筑周围的车行道全部去除,停车统一停放。绿地连成片,在停留空间种植不同树种,让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在自习室旁设置自行车停车棚。将那处有绿植包裹的自习室设为咖啡厅或者设计沙龙,室内黄色灯光,透过绿植,给整体景观的冷绿增加一抹暖黄。,11,校园改造案例,现状分析,2.4 .景观分析,优:这是这几栋楼周边景观中设

9、有休息设施最多的一块,树种也较丰富,朝向13、14教的那边有一块大的草地,没有遮挡,阳光较充足。平常走动的人群也多。绿地周边很少种植灌木遮挡,人行道较为清晰。 缺:树木颜色太单一,人行道年久失修,下雨天全是泥土久而久之变成泥路。设有很多自习室,却没有设留供自行车摆放的地方。灌木大部分都沿着建筑墙体种植,没有均匀有效的分布。休息设施有的过于堆积没有充分考虑与绿地之间的比例关系。 建:停车统一停放。在停留空间种植不同树种,让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在自习室旁设置自行车停车棚。去除多余的休息设施,再换掉一批采用防腐木生态木质,人行道加宽,杂草过多,可以种植一部分花。因为这一边没有设置人行道,在步道的设

10、置上要考虑一下人行道的功能。有目的种植一部分灌木安插其中。,优:位于学校主轴线道路中央,成排的大树,良好的树荫,规整的绿化面积。 缺:在道路中央,只在最前端有一个小道供人穿行,和人行道之间隔着车行道,这是学校主门的两条主干道,车辆很多,所以和人的距离感很远。 建:可将2条车行道并为一条,将景观移位一边。在树木之间铺设人行道。或者布局不变,在铺设人行道的同时,假设凉亭,茶几桌椅等。供学生老师在此玩乐、学习,12,校园改造案例,思路阐释,a .整体改造原则,1.整旧如旧,2.予旧于新,3.规整化一,强化组群感与院落感,b .整体改造策略,1.更新改造,2.再利用改造,3.生态改造,13,校园改造案

11、例,思路阐释,1.交通流线与分区优化,b .设置花坛作为软隔断,引导分隔新流线交通,a .现有路面改造,加设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14,校园改造案例,思路阐释,2.建立组团关系,形成联系,a .#1 & #2,b.#6 & #8 & #10,c.#5 & #7 & #9,15,校园改造案例,思路阐释,3.丰富景观功能,增添绿化层次,一、门前区 高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在功能上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对于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城市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门前瞬间人流量大,与城市道路绿化联系密切及在校园内处于重要位置等特点,植物配植应简洁、明快、大方、自然,突出高等

12、学府的文化氛围。门前设有广场的校园,应设重要景点作为门前区的主景,避免一览无余。这种形式的植物配植应注意竖相与横向的对比,植物要低矮、整齐,可布置成大面积的草坪,也可用月季、红花酢草浆及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境。两侧行道树可选用树形较好的落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总的原则是开阔、大方,烘托主题。另种布置方法是从校门口到教学楼中央大道上用行道树构成宽阔的绿色通道,使环境显得安静、严肃。 二、教学科研区 教学科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也是校园绿化的精华所在,许多重要景点都集中于此。此区的植物功能上应形成幽静美丽的环境,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在校园平视或在楼上俯视,都能取得最佳观赏效果。由于此区是师生休息

13、、游乐的中心,绿地宜采用自然式的布局,设置水面、花架、亭廊、坐凳等,各园林小品之间用树木与花草结合在一起。水池中可种水生植物,岸边可种植扶芳藤、蔷薇等藤本植物,使水面自然入画。面积较大的空间可布置成自然式的起伏地形,以草坪为基调,点缀法桐、雪松、合欢等树姿优美的乔木,形成疏林草坪。绿地内的花架旁应种植紫藤、葡萄、凌霄等攀援植物,形成绿茵花廊。亭榭四周可布置白皮松等常绿树。配置蜡梅、紫薇、丁香等。使季相变化明显,丰富空间内容。适当种植合欢、三角槭、栾树等,用以遮阴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也可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等常绿灌木,围成半封闭的空间,宜于学生学习、乘凉。此外,绿地内应广植花灌木,花开不断。该

14、区与校园大道、运动场地相邻部分可用桧柏、大叶女贞等构成高篱,起到防尘、防噪的隔离作用。 三、学生生活区 该区的绿化功能是创造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习休息。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及学校运动场普遍紧张的状况,留部分活动区。植物配置的原则应简单、实用、抗破坏,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如沿宿舍四周砌筑花池,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如金钟、丝兰、珍珠梅、龙柏球等,既不影响室内通风透光,又具有美化效果。楼前有较大场地的宿舍区,可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乔木,既便于学生在大树下活动,还可遮阴、纳凉。在楼墙适当位置可种植爬山虎等攀援植物,增加立体绿化面积,也可起到防晒、降温的作用。由于宿舍区人流集中,活

15、动频繁,管理不便,不宜种植草坪及珍稀植物。 四、校园道路的植物配置 校园的道路通常分为主干道、支路和绿地小径。主干道绿化应以遮阴为主,支路、小径以美化为主。主干道行道树可选用水杉、银杏、白蜡、合欢、栾树、楝树等落叶乔木,短距离的重要路段也可选用雪松、白皮松、华山松等常绿乔木。道路外侧应留有带状绿地,配置草坪、酢浆草等地被植物或花灌木,以打破干道的规则平直。支路及小径的路旁绿化应活泼有变化,根据路段不同可分段种植不同品种,组成的不同景区。一般选用常绿树与花灌木,也可用常绿树与花灌木间植,如桧柏与红叶李,龙柏与蔷薇等。绿地中的植物种植多为自然式,也可孤植、对植、群植,既具有观赏性也有引导、分隔的作

16、用。,a.景观层次丰富,16,校园改造案例,思路阐释,3.丰富景观功能,增添绿化层次,由单一的赏景增添丰富游憩、休闲等 在园林景观中,为满足游人观赏或者休憩等需要而设立的建筑、设备等称为园林设施。其中,最常见的有为满足游人健身、亲子游乐需要设立的游乐健身设施;为观赏、休憩需要设立的各式景观小品,还有种植需要的种植设施等等。根据不同需要建立适当的设施,无疑能给景观设计作品更添一分光彩,b.景观功能丰富,17,校园改造案例,初步意向,轴线清晰合理,集中停车,人车分流,18,校园改造案例,初步意向,景观层次丰富,人与环境互动性提升,19,校园改造案例,初步意向,景观层次丰富,人与环境互动性提升,20,校园改造案例,初步意向,建筑间相互关系,风格再协调,传承历史文脉,21,校园改造案例,22,校园改造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